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可“晚报补扣、少报退税”

2018-12-25 02:00:21

来源:新京报

  国新办就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新政举行政策吹风会,税务部门表示晚报可以补扣,少报可以退税
  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可“晚报补扣、少报退税”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即将于明年1月1日起实施,孩子、房子、老人、教育、医疗支出都将享受税收抵扣。

  作为纳税人该如何办理相关事项?1月初发工资还来得及享受政策优惠吗?昨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例行吹风会,就公众关心的问题进行详细解答。

  征集1.6万条公众意见

  记者注意到,10月20日至11月4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曾就《办法》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财政部副部长程丽华在会上透露,此次共征集16527条意见。征求意见期间,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多次召开座谈会,听取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关部门、地方财税部门、专家学者和公众代表的意见。

  程丽华介绍说,反馈意见主要集中在提高扣除标准和扩大扣除范围两方面。其中,提高扣除标准反映意见较多。例如,建议提高大病医疗、住房租金扣除标准,建议按照实际赡养老人人数确定扣除标准。同时提出建议取消非独生子女赡养老人扣除每月分摊额度不超过1000元的限制等。

  扩大扣除范围方面,有意见建议将技工教育明确纳入子女教育扣除范围;建议将大病医疗扣除范围由本人扩大到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建议对夫妻婚前分别购买住房婚后如何享受房贷利息扣除问题进行明确等。

  《办法》将适时进行调整完善

  程丽华表示,《办法》合理吸收了社会各界意见,将技工教育纳入了子女教育扣除范围;将大病医疗支出的扣除范围由纳税人本人扩大到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并将扣除限额由6万元提高到8万元。

  同时明确规定,夫妻双方婚前分别购买住房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婚后可以选择其中一套住房,由购房方按月扣除1000元,也可以由夫妻双方分别扣除500元。

  《办法》还按照公众意见,适当提高住房租金扣除标准。将第一档城市的扣除标准由每月1200元提高到1500元;将第二档城市扣除标准由原来的1000元提高到1100元;第三档城市维持800元的标准不变。

  程丽华说,综合考虑目前征收、管理配套条件等方面因素,还有一些意见没有吸收。

  “专项附加扣除是一项全新的制度,具体情况十分复杂,对税收征管乃至政府管理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程丽华表示,在目前征管及配套条件下,制定一个完全公平合理而又可操作的理想方案困难较大。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先建立起基本制度框架,随着各方面配套条件逐步完善,《办法》将适时进行调整和完善。

  释疑1

  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如何办理?

  具体填报方式有四种,可下载“个人所得税”手机APP

  《办法》出台后,纳税人要享受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6项专项附加扣除具体怎么办理,成为工薪族关心的热点话题。

  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刘丽坚表示,纳税人办理专项附加扣除可通过对条件、报信息、留资料三步完成。

  刘丽坚进一步解释说,“对条件”就是将自己个人情况与6项专项附加扣除的条件对照,看自己是否符合扣除条件、符合几项,如子女是否处于受教育阶段,老人是否已经达到60岁,在自己工作的城市有无贷款买房或租房等。

  其次,报信息。《办法》规定,纳税人有两种方式享受专项附加扣除政策,一种是在任职单位每月预扣预缴税款环节享受扣除,另一种是自行在年度汇算清缴环节享受扣除。

  刘丽坚说,无论选择哪种方式,申报就能扣除。如果纳税人愿意将自己的相关专项附加扣除信息提供给单位,单位在每个月发放工资时,就可根据个人申报情况进行扣除,大家在每月领工资的时候,就可享受到减税红利。也可以在第二年汇算清缴时,将有关信息提供给税务机关后办理退税。享受专项附加扣除的相关资料,比如继续教育的资格证书、住房贷款合同等,纳税人自己留存备查即可,不用报送。

  具体填报方式有四种,可任意选择:一是下载手机APP“个人所得税”填写,二是登录各省电子税务局网站填写,三是填写电子信息表,四是填写纸质信息表。“个人所得税”手机APP目前正在调试,专项附加扣除信息填报功能将在12月31日正式投入使用;电子和纸质信息表可在税务局网站下载。

  刘丽坚提醒纳税人,首次填报专项附加扣除信息需要填写完整,便于及时享受;以后月份、年度享受时,不需再填;年末时如无变化,仅需确认一下,有变化的更改变化点即可,手续将大大简化。其次,6项专项附加扣除中,大病医疗支出在年底才能算出一年到底花费了多少医药费,所以要在第二年汇算清缴时才能扣除。此外,《个人所得税法》和《办法》已经明确规定,税务机关和扣缴单位必须做好信息保密工作,有责任保护纳税人隐私。

  第三步是留资料。刘丽坚表示,《办法》中规定了部分扣除项目需要纳税人留存必备资料,主要是为了界定好征纳双方的法律责任。

  为什么不通过部门信息共享校验?刘丽坚解释说,主要是因为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在我国还是首次实施,各方信息共享需要逐步健全完善,随着时间推移,需要大家留存的资料会越来越少。

  刘丽坚特别说明,留存资料不需要提交,申报时既不需要给税务机关,也不需要给扣缴单位。另外,并不是所有项目都需要留存资料,比如教育部门信息较全面,所以子女在境内接受教育的不用留存资料。

  “税务部门事后核验时,凡是能通过部门之间信息共享核对上的,不需要找纳税人查阅留存资料。但是如果部门信息核对不上,就会找纳税人核对。”她说。

  释疑2

  1月初领工资前忘记申报怎么办?

  可在2月或者以后月份申报后,一次性补扣享受

  距离明年1月1日仅剩一周,1月初领工资的纳税人还来得及享受政策优惠吗?税务总局所得税司司长罗天舒表示,已经对此早做安排。据初步统计,目前有800万左右纳税人开始填报专项附加扣除信息,主要是1月初就要发放工资的单位职工。

  罗天舒表示,1月初就发工资的单位通常称为“上发薪”,这些单位要提前安排资金计算税款。目前看,准备时间确实非常紧张。为了保证让大家尽可能在1月初领工资时就享受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已经提前做安排。

  他说,税务总局提前对“上发薪”单位情况进行摸底,初步统计大概有20多万家单位1月初就要发工资。税务部门已提前对其进行点对点精准辅导培训,帮助掌握政策,开始填报信息。此外,税务部门通过多种渠道帮助大家填报信息,掌握办税流程。据初步统计,现在已经有800万左右的纳税人开始填报专项附加扣除信息,主要是1月初就要发放工资的单位职工。

  “尽量让每一位纳税人都能够在领1月份工资时,就能够享受减税红利。”罗天舒说。

  如果晚报还可以补扣。刘丽坚表示,如果纳税人领取1月份工资前忘记申报或者申报晚了,可以在2月或者以后月份申报后,一次性补扣享受;一次性补扣不完的,可以在以后月份工资中继续扣。

  少扣还可以退税。刘丽坚说,如果纳税人在年度中未申报扣除,或者由于申报晚了到年底仍补扣不完的,大家可以在第二年汇算清缴时向税务机关申请退税,各级税务部门将为大家提供便捷、高效、安全的退税服务。

  新京报记者 许雯

  • 相关阅读
  • 轨道交通的“成都实践”:中国电建“智造”助推产业链发展

      在城市所有的发展要素中,交通无疑是其中重中之重;而承担着巨大客流重任的轨道交通,是其中名副其实的“流量担当”。它为城市繁荣输送绿色、可持续的能量,是一座城市发展的助推器。   自改革开放40年来,...

    时间:12-25
  • 甘肃进出口总额40年增长579倍 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中新网兰州12月25日电 (记者 丁思)甘肃省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任福康24日在兰州接受媒体采访介绍说,40年来,甘肃外经贸的牵引带动作用显著增强。2017年甘肃进出口达到341.7亿元,相比1978年5941万元增长579...

    时间:12-25
  • 专访金立群:亚投行行长的“道”与“路”

      (经济观察)专访金立群:亚投行行长的“道”与“路”   中新社北京12月25日电 题:专访金立群:亚投行行长的“道”与“路”   中新社记者 俞岚 王恩博   1978年,改革开放元年,29岁的金立群结束10年知...

    时间:12-25
  •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负责人详解个税抵扣办法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负责人详解个税抵扣办法   六大专项附加 三步即可扣除(在国务院政策吹风会上)   本报记者 李丽辉   近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了《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以...

    时间:12-25
  • 智能科技让老人看懂“极简种植牙”

      智能科技让老人看懂“极简种植牙”   能亲眼“见”到自己的种植方案对于老年患者来说,种牙不可怕了,心里更踏实   “这个是我的种植方案吗?牙钉为什么是倾斜的?”“我们在设计种植方案时考虑到您的牙槽骨...

    时间:12-25
  • 个税红利将充实居民腰包

      国务院新闻办政策吹风会介绍个税改革——   个税红利将充实居民腰包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曾金华   继10月1日率先释放“起征点上调”减税红利后,备受关注的《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

    时间:12-25
  • 湖北咸宁构建绿色发展体系

      湖北咸宁构建绿色发展体系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郑明桥 柳 洁 通讯员 孙方成   通过实施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有效举措,咸宁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图为咸宁城区一角。 张大乐摄   ...

    时间:12-25
  •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形成合力

      难在哪 怎么看 如何转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形成合力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顾 阳 熊 丽   12月21日,江西旭升电子有限公司(吉水)生产车间员工在高度自动化生产线上忙生产。该公司是一家专业从...

    时间:12-25
  • 乡村变舞台 农民成演员

      乡村变舞台 农民成演员    本报记者 张 毅   赤牛坬村村民实景演出《高高山上一头牛》。张 毅摄   “陕北的山来,陕北的沟,好婆姨好汉子,就出在这沟里头,哎……”隆冬时节,日暖风寒。在四山环抱的陕...

    时间:12-25
  • 明年公租房有效供应将加大

      明年公租房有效供应将加大    集体土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工作继续推进  本报北京12月24日讯 记者亢舒报道:在24日举行的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住建部有关负责人表示,2019年将以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为...

    时间:12-2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