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2月29日电 (王庆凯)第二届“互联网+财税”高峰论坛日前在北京举行。专家表示,“互联网+财税”极大提升了税收征管效率,中国税收征管方式已逐步迈进现代化。
2013年的全国税务工作会议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税收现代化的目标。近年,中国一直在努力建设以纳税评估为重点,实行分类分级管理,规范税收征管程序,建立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
京东集团副总裁、“互联网+财税”联盟会长蔡磊表示,从数字化到智能化,“互联网+财税”开创了数字经济的新纪元,最终将实现智慧财税和智慧业态共赢。
近些年,中国在税收征管现代化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世界银行与普华永道最新发布的《2019年世界纳税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纳税时间缩短为142小时,同比降低31.4%,纳税次数缩短为7次,企业办税便利水平持续提升。
这得益于互联网以及电子发票的发展。自2013年中国内地开出第一张电子发票至今,电子发票在电商、通讯、餐饮等领域广泛应用,在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方面取得了成效。
纸质发票涉及开票、邮寄、流转、接受、处理等环节,耗费开票方大量人力物力成本。据蔡磊介绍,京东目前每年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超2000万份,5年专用发票综合成本超10亿元人民币,且存在丢失、损坏等不可预见因素;企业需要花费大量人力成本防范虚假发票、违规发票、重复报销发票,发票管理效率较为低下。
以太平洋保险为例,据其副总会计师徐蓁介绍,太平洋保险每年接收发票超过500万张,每张发票查验至少需要花费3分钟。每年发票查验、认证等花费的直接人工成本超过1400万元。
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会长张志勇在论坛上表示,以电子发票为基础单元的大量“互联网+财税”创新应用,已经在国家财税治理、企业财税管理、社会诚信管理等方面发挥了作用,在降低国家财税管理成本的同时,更高效的调整了资源配置,助力提升经济发展效能。
张志勇表示,推动税收征管现代化,还需要实现四个方式的转变,即事前审核向事中事后监管、固定管户向分类分级管户、无差别管理向风险管理、经验管理向大数据管理。
信息化推进了“互联网+政务”的发展,通过电子化手段实现智慧化管理,从而链接政府和企业,能为社会带来更大的效能,帮助政府实现更有效的治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