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线上线下年味渐浓 腊八年货透露了哪些消费信息?

2019-01-13 17:57:20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月13日电 题:今年年货怎么样——腊八年货透露了哪些消费信息?

  新华社记者吴帅帅 龚雯 许舜达

  在一碗碗温热的“腊八粥”中,农历新年的味道正在越变越浓。从传统年货市场到筹备中的展销会,从线上订单增长到跨境海淘的储备,腊八前后采购年货让农历新年消费市场的热度进一步升温。

  线上线下年味渐浓

  腊八节当天,位于上海南京东路的第一食品商店人头攒动,不少市民前来选购年货产品。全场最旺的商品当属腊味食品,南风蹄、咸鸡腿、板鸭、香肠,前来购买的上海本地顾客络绎不绝。

  “近几天每天到货的腊味有七八十箱,基本都能卖掉。”工作人员一边切着火腿一边说。

  在杭州市区多家农贸市场,腊八前后的传统年货腊肠、鱼干、酱鸭被挂在醒目位置上。“老底子”味道和习惯让很多消费者打开了钱包。“腊八开始,这些酱货的销量会慢慢多起来的。”摊主蒋大伯说。

  除了食品,吉祥饰品等也成为人们采购的对象。记者在上海地标豫园和几个热门商圈看到,前来挑选春节元素年货的消费者不在少数,如寓意吉祥图样的金饰,熊猫、荷花式样的双面刺绣团扇,十二生肖模样的杯子,“年夜饭”“舞龙”款式的玩具,都颇受消费者欢迎。

  在小商品之都义乌,近几年连续举办的进口商品年货购物节已拉开帷幕。通过中欧班列、跨境电商等渠道进口的海外产品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商品品类达9万多种,源头货比例达65%以上。

  义乌国际商贸城相关负责人介绍,从现场销售情况看来,热门年货主要集中在食品、红酒、厨房用品等几大类。其中,食品红酒类商品消费最为火热,整体销量预计将保持两位数增长。

  相对于线下市场渐进上升的温度,线上各大平台以年货为主题的购物节同样“如约而至”。

  据介绍,包括网易考拉进口年货节、天猫年货节等在腊八前后纷纷开启。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年货节承袭了岁末元旦以来的消费态势,虽然对很多电商企业而言只是一场小战役,但仍将为电商平台保持一定消费热度。

  年货市场释放新信号

  承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进口商品的热度依然不减,一些展会上的热门企业已经开始抢抓年货消费季以打开市场。

  西班牙火腿经销商蓝恩喜诺负责人任胜楠表示,趁着年前,第一批西班牙火腿顺利清关入境。这批货物清关完成前,几乎都已被消费者预订了。

  与此同时,随着“90后”等习惯互联网消费的人群逐步成为年货消费的主力军,电商模式也在进一步改变年货市场。阿里方面近期消费趋势显示,年货市场的食品类目中一些半成品家宴可能会成为消费热点。如烤鸭礼盒、鱼火锅、波士顿龙虾礼盒等,代表了青年消费群体追求方便的消费理念。

  虽然追求便捷,但消费者对年货品质的追求却没有下降。甘肃庆阳返乡创业青年李莹主营苹果批发销售,腊八过后就是她最忙碌的备货期。

  “从近几年水果销售来看,消费者对产品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前简单装箱批发的苹果,现在客户会有更多的要求,比如外形包装、个头大小等,个性化订单占比达40%以上。”李莹说。

  与此同时,电商模式也影响了年货的生产、销售方式。几年前年货备货期,李莹一定会准时出现在当地的农贸市场。2015年之后,她的公司开始通过淘宝旗下的采购批发平台1688销售。最近几天,公司日均收到订单量能达到1万多单,通过网络销售的占比超过50%。

  “传统销售模式下,果农没有定价权,在行情不好的时候,特别打击果农的种植积极性。”李莹说,互联网让市场变得透明,让更多的果农有了品牌意识。这也从另一个方面推动了农产品年货的品质化和标准化。

  物流完善让年货轻松“上门”

  相较于老一辈从腊八开始筹备水果生鲜、烟酒茶礼,当下的消费体验和物流效率已可以让年货身上淡化一丝“囤”的概念。

  杭州市民陈女士说,小时候的年味是从家人一趟趟买回来的年货上散发出来的,但现在物流改善了,临时想买点什么都很方便,需要囤的东西越来越少。

  在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这里的一些保税仓基本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备货,相比较于电商购物节的集中出货,年货节对跨境仓储而言并不算“大考”。通过联网办理清关查验,国外的保健礼品、进口食品等都可以实现“秒级”通关,众多城市的消费者可以享受到次日达的服务。

  除了跨境、区域物流,城市新零售配送业务的发展也解决了许多年货上门“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天猫方面表示,2019年2月1日(农历腊月二十七)到2月10日(农历正月初六)年味最浓的时间段内,包括北京、上海、杭州在内的一百多个城市还可实现天猫超市次日达。

  永辉云创旗下的“超级物种”是一家以生鲜为主的新零售商超。上海区总经理龚鸣介绍,由于大数据等技术支撑、物流配送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如今购买年货的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可以继续备年货囤年货,也可以随时下单、即时消费。同时物流、冷链的完善会让水产海鲜和进口牛肉等食材保持更好的品质和口感。

  • 相关阅读
  • 超30万亿元 中国2018年外贸进出口总值创历史新高

      超30万亿元!我国2018年外贸进出口总值创历史新高  新华社北京1月14日电(记者刘红霞)海关总署14日发布数据显示,我国2018年外贸进出口总值30.51万亿元,比2017年的历史高位多出2.7万亿元,同比增长9.7%,规...

    时间:01-14
  • 四川提出建设开放大通道 支持成都拓展洲际10小时航程圈

      中新社成都1月14日电 (贺劭清 王鹏)四川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14日在成都开幕。“建设开放大通道”被写入四川省省长尹力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据统计,2018年四川预计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超过4万亿元人民币...

    时间:01-14
  • 海关总署谈中朝贸易:对朝进出口总值160.9亿元人民币

      中新网1月14日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举行新闻发布会,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表示,2018年中国对朝鲜进出口总值160.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2.4%;其中出口146.7亿元,下降33.3%,进口14.2...

    时间:01-14
  • 2018年中国民营企业进出口12.1万亿元 增长12.9%

      中新网1月14日电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李魁文14日介绍,2018年,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12.1万亿元,增长12.9%,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39.7%,比2017年提升1.1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呈现出增速较快、比重提升等诸多亮...

    时间:01-14
  • 张占斌:着眼大势认清形势 坚定信心稳定预期

      认清形势、坚定信心、稳定预期是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贯穿始终的“题眼”。虽然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经济运行变中有忧,但中国经济发展韧劲足、潜力大,只要坚定信心,专心走好自己的路、做好自己的事,就...

    时间:01-14
  • 2018年中国对美贸易顺差3233.2亿美元 同比扩大17.2%

      中新网1月14日电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李魁文14日介绍,以美元计价,2018年中美双边贸易进出口总值为6335.2亿美元,同比增长8.5%。其中,出口4784.2亿美元,增长11.3%;进口1551亿美元,增长0.7%;贸易顺差3233....

    时间:01-14
  • 海关总署:2019年中国外贸增长速度可能有所放缓

      中新网1月14日电 谈及对2019年中国进出口走势的看法时,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李魁文14日表示,外部环境还是复杂严峻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较多,加上基数抬高等客观因素,外贸增长速度可能有所放缓。 图...

    时间:01-14
  • 北京空气质量“优增劣减”

      持续开展重型柴油车、扬尘、挥发性有机物治理   北京空气质量“优增劣减”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杨学聪  新年伊始,北京交出一份喜人的“蓝天”成绩单。随着重型柴油车、扬尘、挥发性有机物治理...

    时间:01-14
  • 足不出“沪”也有诗画田园

      水沛、景美、业旺、民富   足不出“沪”也有诗画田园    本报记者 李治国   上海金山区漕泾镇水库村一角。 本报记者 李治国摄   泛舟湖上,流连落霞碧水美景;夜宿民宿,体验枕水而居意境;采摘垂钓,...

    时间:01-14
  • 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任重道远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报告》发布——   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任重道远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调研组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农业生产...

    时间:01-1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