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下东北振兴的新思路

2021-01-31 20:00:06

来源:光明网

  作者: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梁启东

  东北地区是我国最早建立的以重化工业为特色的老工业基地,拥有一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和骨干企业,在几十年发展历程中,为国家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完善、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但是近年来,东北地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着新的困境,比如地区产业发展新增长点没有系统形成,经济位次后移,人才流失严重,调整经济结构任务艰巨。那么,该如何从中央对赋予东北振兴的历史使命出发,准确把握东北振兴的核心内涵、战略定位、重点任务?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回答。

  一、新时代东北振兴是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推进东北振兴,明确提出新时代东北振兴,是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如何理解“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在这里,对东北振兴的内涵、目标要有明确的认识。“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远远超出并深化了“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内涵和外延,其包含着产业、城市、基础设施、生态建设、外贸、人才等各行各业的振兴发展,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全方位振兴”是立体的振兴,既有工业振兴,包含制造业、装备制造业、能源业等的振兴发展,也有农业、服务业的振兴发展。

  具体而言。东北振兴有“五个不等式”:振兴不仅仅是工业振兴,也是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振兴不仅仅是国有经济振兴,也是民营经济的发展;振兴不仅仅是少数大中企业振兴,也是大量小微企业的发展;振兴不仅仅是城市振兴,也是城乡统筹,实现县域经济、农村经济的全面提升,走城乡融合发展道路;振兴不仅仅是经济振兴,也是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协调和持续发展。所以说,东北振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不可能一蹴而就。寄希望通过几个文件、几条政策,通过上几个大项目、上多少大投资,就可以实现振兴,把振兴简单化了。推进东北振兴,要有稳定性、连续性和累积性。

  二、推进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形成对国家重大战略的坚强支撑

  更好服务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东北在产业、资源、生态、区位等方面具有良好基础,机器人、医疗CT、高档数控机床、燃气轮机、大型油轮等产品,在国际市场具有一定竞争力。同时,东北拥有一亿人口规模,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消费潜力。这些是东北扩大内需、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良好基础和有利条件。所以东北地区要把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有机结合起来,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实现东北全面振兴,以东北全面振兴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东北在产业数字化方面的场景资源优势和数字产业化方面的数据资源优势,做好场景资源和数据资源开放,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数字产业集群。在解决“卡脖子”问题上找准着力点,在新材料、精细化工、高端装备制造、半导体芯片制造设备、工业基础软件等领域贡献智慧。超前布局增材制造、柔性电子、第三代半导体、量子科技、储能材料等未来产业,打造标志产品和领军企业,形成新的产业梯队,在提高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上贡献东北力量。

  另一方面,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实施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打牢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等基础。构建实质性的产学研联盟,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把各类创新资源投向企业,企业通过契约关系与高校、科研院所形成利益共同体,使产学研联盟有创新的内生动力,让技术创新成果尽快转化为社会现实生产力。要发展壮大科技型企业,加快引育科技型企业特别是“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让创新之花开遍东北大地。

  在“五大安全”中形成对国家重大战略的坚强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关乎国家发展大局。东北地区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和我国重要的工业与农业基地,拥有一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资源、产业、科教、人才、基础设施等支撑能力较强,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加快东北全面振兴,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举措,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打造新经济支撑带的重大任务,是优化调整国有资产布局、更好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客观要求。加快东北全面振兴,是完善我国对外开放战略布局的重要部署,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打造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有力保障。

  “五大安全”是对东北振兴的时代定位。从东北定位的变化,可以看到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思路、新战略。中央不再强调各地区的GDP增长排名,而是从全国一盘棋的角度来确定不同区域的定位,强调各地发挥自己优势,区域间互助共济,让优势地区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中,东北振兴要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角度去把握。这个定位对于东北是时代要求,更具使命意味。东北承担着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的任务,要把维护“五大安全”作为政治使命。

  三、提前谋划“十四五”发展布局,更高起点振兴东北经济

  做好产业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工业是东北的传统优势。工业兴则东北兴,东北振兴首先要工业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黑龙江转方式调结构任务艰巨,要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要改造升级“老字号”,就是要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老字号”产业赋能增效,特别是要从自主研发、设计、制造及系统集成整个链条上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促进制造业向智能、绿色、高端、服务方向升级。要深度开发“原字号”,就是要对冶金、石化等“原字号”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改变“炼”有余而“化”不足、“粗化工”有余而“精细化工”不足、原材料有余而增值链不足的状况,推进“原字号”产业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发展。要培育壮大“新字号”,就是要强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把区位的短板变成开放合作的长板。在“一带一路”这一大的框架来看东北地区,它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东北背靠欧亚大陆,同俄罗斯、朝鲜、蒙古接壤,同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同欧洲陆海通道相连,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是连接欧亚大陆的重要门户。东北地区是东北亚地理位置中心,东北亚地区汇集了我国、日本、俄罗斯、韩国4个位于世界前12位的经济实体,还有朝鲜、蒙古等国,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东北漫长海陆边境线上有许多的沿边沿江沿海口岸开放城市。利用地理优势把东北的发展深度融入到“一带一路”,建设开放合作新高地,深化与东北亚及中亚、欧洲的深度与广度联系,增强发展的内外联动能力,在更广阔的天地间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这是东北全面振兴的必由之路。

  面对全国开放大棋局,面对国际局势变化大环境,东北地区的对外开放不能仅仅盯着货物贸易上面,要以战略眼光、全球视野来谋划。在开放战略上,要更有想象力,做好沿海经济带和沿边开放大文章,打造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东北亚地区合作中心枢纽,打造成为丝绸之路互联互通的重要枢纽、经贸合作的前沿平台、人文交流的重要纽带,构建陆海统筹、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在开放布局上,要更有大视野,突出产业特色,着力培育外贸出口竞争新优势。比如辽宁要加大沿海经济带开放,打造中日、中韩开放合作重要平台;吉林要加快长吉图开发开放,推动图们江区域国际合作;黑龙江要加快与俄罗斯全方位合作,推进黑瞎子岛联合保护开发。在开放设计上,要更有大动作,推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提升通道服务水平,积极促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经验;推进实施一批利用外资重大标志性工程,支持龙头企业加强对外合作;打造中俄合作的桥头堡和枢纽站,加快推进中俄天然气管道、中俄滨海国际交通走廊等重大跨境基础设施项目;推进中日韩经济合作,发展优势产业集群,实现多边合作、多方共赢。在开放操作上,要更有硬措施,创新招商渠道,营造投资环境,确定引资重点,让远方的朋友愿意留下来;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大力简政放权,以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对外开放的“加法”;不断完善扩大开放的政策措施,促进投资和贸易便利化。

  充分利用东北地区长期以来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在东北这片热土上,一代又一代创业者为新中国的发展和辉煌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在各条战线、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东北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在全国产生重要影响,雷锋、孟泰、王崇伦、王进喜、马恒昌、蒋新松、郭明义、罗阳等就是他们的优秀代表。同时也产生了可歌可泣的“雷锋精神”“孟泰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等,集中反映了这些代表们艰苦奋斗、奋力拼搏、勇于开拓、无私奉献的创业历程,成为今天东北全面振兴的宝贵精神财富。

  在东北振兴“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更要提振信心。提振信心,就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始终昂扬奋发,积极向上。新一轮东北振兴,需要干事创业的精气神,需要背水一战的改革决心。提振信心,就要有开拓创新的勇气,敢在思想禁区挑战,敢在认识的误区较真,敢在实践的盲区探索,不断冲破阻碍发展的思想观念,不断革除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把开拓创新的勇气同科学求实的态度很好地结合起来,尊重规律,敢于超越。提振信心,就要满怀发展激情,有那样一种干劲、一种拼命精神,一种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锐气,一种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豪气。只要我们解放思想,戮力改革,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必将指日可待。

  • 相关阅读
  • 四川两会:代表委员热议“同城化” 区域协作发展成效显著

      中新网成都2月1日电 (岳依桐 单鹏 王鹏)“通过区域联动发展,充分实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为区域内城市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2月1日,四川省政协委员、眉山市政协副主席杨常沙在成都表示,随着...

    时间:02-01
  • 中经评论:南北协同 优势互补 下好高质量发展"一盘棋"

      中经评论:南北协同 优势互补 下好高质量发展"一盘棋"  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员子房先生认为,对于南北地区来说,既存在差异性,也包含整体性。差异性是为了发挥不同地区的比较优势,整体...

    时间:02-01
  • 各地2020年经济年报出炉 20省份经济增速跑赢全国

      各地2020年经济年报出炉 20省份经济增速跑赢全国  2020年地方经济运行数据显示,多个省份增速在前三季度转正基础上继续加快,全年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好于预期。各地危中寻机、变中育新,新兴动能表现活跃...

    时间:02-01
  • 三生(中国)建成“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党建长廊

      三生(中国)建成“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党建长廊 党员集体参观学习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为展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历程和伟大成就,三生(中国)与喜马拉雅合作,在公司会议中心全面智...

    时间:02-01
  • 2020年中国黄金产量365.34吨 下降3.91%

      中新网北京2月1日电 (记者 刘育英)中国黄金协会1日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原料黄金产量为365.34吨,与2019年同期相比减产14.88吨,同比下降3.91%。其中,黄金矿产金完成301.69吨,有色副...

    时间:02-01
  • 禁塑令下可降解塑料市场爆发,也混入了“伪降解”

      禁塑令风口上的“可降解”爆发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赵一苇   发于2021.2.1总第983期《中国新闻周刊》   纸吸管、木餐具、可降解塑料袋……自今年1月1日禁塑令正式落地以来,各种传统塑料制品的...

    时间:02-01
  • 能否关掉那些关不掉广告的APP?

      【经济观察】能否关掉那些关不掉广告的APP?   本报记者 杜鑫《工人日报》(2021年02月01日 04版)   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近日发布的《APP广告消费者权益保护评价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

    时间:02-01
  • 2020年中国金条金币消费上涨9.21%

      中新社北京2月1日电 (记者 刘育英)中国黄金协会1日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黄金实际消费量820.98吨,与2019年同期相比下降18.13%。其中,金条及金币消费246.59吨,同比增长9.21%。   2...

    时间:02-01
  • 上海将改建S32立交并新增快速路 连通浦东机场T3航站楼

      中新网上海2月1日电(记者 殷立勤)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为了提升将来浦东机场T3航站楼进出的便捷性,临近浦东机场T3航站楼的S32公路立交将进行改建,工程专项规划已开始公示。 规划示意图 殷立勤 摄...

    时间:02-01
  • 恒指2月首个交易日高开0.62% 美团领涨蓝筹股

      中新经纬客户端2月1日电 1日,恒指高开0.62%,报28457.850点;国企指数涨0.58%,报11274.000点;红筹指数涨0.41%,报3890.220点。   盘面上,家庭电器、新能源、贵金属、汽车零售商、生物技术等5个板...

    时间:02-0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