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甘肃国企“新生儿”撬动“科技杠杆”解产业反哺“老大难”

2021-04-09 13:14: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兰州4月9日电 (闫姣 李亚龙 九美旦增)成立仅1年多的甘肃科技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让旗下发展五六十载的“老牌国企”焕发了新机。提及其中“秘诀”,该集团总经理吴树宏说,打造“科技+实业+金融”的业务格局,在新兴产业方面寻求突破。

  作为中科院等中央在甘机构,及甘肃省内外科研院所研发成果承接主体和转化平台,甘肃科技集团承担着甘肃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孵化、成果转化、产业化、商业化等科技服务,和甘肃科技研发领域国有资本的整合任务。

  甘肃科技集团旗下含10多家老牌企业,在科研开发方面各有所长。多年来,因各种原因错过了发展“黄金期”,后期改制为公司后,在该集团总部的引导下,逐步探索产业和科技“两条腿”走路,解决了其发展“老大难”。

图为甘肃科技投资集团下属企业的被动式太阳能建筑。(资料图)甘肃科技集团供图

  国企“新生儿”撬动“科技杠杆”:利润总额翻三番

  “2013年岷县震后第二天,一座25米高的废弃烟囱倾斜且裂缝严重,周围民房密集,在极度危险的环境下进行了爆破,为村民排除了困难。”在甘肃省化工院度过36载的梁锐说,爆破技术能用于重大自然灾害中,此外还有多项科技技术能用于生活中,惠及更多民众。

  该院是甘肃科技集团下属企业,主要经营技术研发、科技咨询、企业孵化、民用爆破等业务,也是科技成果转化较为成功的“老牌企业”之一。

  2019年甘肃科技集团成立后,立足于科技创新,加快了旗下更多老牌企业,如中国第一家有机过氧化物专业生产工厂兰州助剂厂,为西北地区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绿色低碳发展出力的甘肃省建材院,以及集涂料、新型管材和商贸物流为一体的西北永新集团,还有分别以膜分离和水处理技术、饲草机械等智能装备的研发与制造见长的甘肃省膜科院、甘肃省机械院等的成果转化速度,为甘肃的经济发展贡献了科技力量。

  虽然是“新生”国企,但吴树宏说,去年,该集团营业收入达32.39亿元,利润总额翻了三番。秘诀在于,其探索产业“反哺”科研的机制,所以步入了发展“快车道”。

图为甘肃省膜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内,工作人员生产膜丝。(资料图)甘肃科技集团供图

  科技转化“拳头产品”解发展“两张皮”窘境

  “过去企业的科研主要承担政府项目,所以存在科技和产业‘两张皮’的现象。”甘肃科技集团科技发展部副部长李贵子介绍说,集团成立后,建立以产品研发和技术研究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导向科技成果面向市场、面向产业,解决了上述问题。目前,科技成果转化率已达到70%以上,为企业发展增添了新动能。

  李贵子说,集团还搭建了便于科研企业自身发展的平台,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围绕培育和打造新的“拳头产品”,在每个企业打造一到两个可产业化的项目,夯实了产业基础。

  受访时,吴树宏以集团下属甘肃省轻工院为例,称其将系列保健酒当作主推产品,同样也是集团目前极力向外推介的“拳头产品”之一。

  此前记者实地走访轻工院酿酒基地时,“酿酒工匠”正致力于研发保健养生酒,以甘肃道地药材、特色花卉、优质水果为原料,通过各种科技手段最大限度保留原料中营养物质,使消费者感受饮健康酒的体验。目前该款产品受到全国各地消费者的喜爱。

  上述产品仅是甘肃科技投资集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其中一项成果。据了解,该集团在2020年还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科院系统院所等国内外15家国内外机构在精细化工、机械制造、水处理、新材料、农产品开发等方面开展的合作项目有11项,同时,牵头发展甘肃凹凸棒石资源综合开发项目,并推动共建甘肃省干细胞工程产业化基地等项目。

图为西北永新集团内,工作人员生产涂料。(资料图)甘肃科技集团供图

  纾难“卡脖子”技术探新兴产业发展

  “在集团的‘十四五’规划中,会助力国家和甘肃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为促进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相应技术支撑。”据吴树宏介绍,接下来将会在成果的转移转化,新项目、重点项目的形成方面,探索形成相应办法,体系化、全链条式推进科技项目的形成、实施、转化。

  完善的产业布局对上述规划亦有贡献。该集团战略发展部副部长马铁峰说,将“小而散”的资源整合为核心优势业务、重点培育产业、布局新兴产业三大板块,一如既往聚焦化工产业、节能环保产业以及科技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加大对其投资力度,促使集团进入新领域,培育新产业,发展新业态,形成新动能。

  马铁峰称,集团的核心优势有科技服务产业、精细化工产业、节能环保板产业,重点培育方向是新兴产业,比如凹凸棒石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新资源,将打造成其“新名片”。

  就目前存在的短板而言,吴树宏称,尚存在“人才瓶颈”,高端领军人才支撑不足,且创新资源缺乏,将用创新链的模式锻长板补短板,“努力用3至5年时间,将集团打造成资产规模和营业收入过百亿的科技型企业集团。”(完)

  • 相关阅读
  • 全球最大集装箱海运联盟在天津港开通欧洲新航线

      中新社天津4月9日电 (记者 张道正)全球最大集装箱海运联盟——海洋联盟9日在天津港开通欧洲新航线,这是天津港今年新开通的首条外贸远洋干线,将进一步织密天津港外贸远洋干线网络,完善京津冀区域经海上丝绸之路...

    时间:04-10
  • 广西加速构建中国与东盟数据资源流通大通道

      中新社南宁4月9日电 (记者 杨陈)广西壮族自治区大数据发展局9日披露,当前广西正在加快构建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计划到2025年,依托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初步建成中国与东盟的数据资源流通大通道。 ...

    时间:04-09
  • 金融委2021年首次发声,为何特别关注大宗商品价格?

      (经济观察)金融委2021年首次发声,为何特别关注大宗商品价格?  中新社北京4月9日电 (记者 夏宾)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下称“金融委”)4月8日召开第五十次会议。这是进入2021年以来,金融委首次对外公开发...

    时间:04-09
  • 聚焦中关村科学城建设 北京海淀“一镇一园”入驻企业 4237 家

      中新网北京4月9日电(徐婧)截至目前,北京市海淀区已建成227万平方米集体产业空间用于科学城项目落地,“一镇一园”入驻企业4237家,集体经济园区直接服务77家上市公司,趸租农民安置房4000余套。  这是记者近日...

    时间:04-09
  • 重庆与新加坡签约7个项目 涉多领域合作

      中新社重庆4月9日电 (记者 刘贤)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联合实施委员会第六次会议9日线上举行。重庆与新加坡签署7个项目,涉及陆海新通道、科技、人才交流、能源、农业、物流等多个领域。  陆海新通...

    时间:04-09
  • 今年首季中国离岸美元债券前5大承销商中美资机构占三席

      中新社上海4月9日电 (记者 姜煜)根据彭博(Bloomberg)9日发布的《2021年第一季度中国资本市场承销商排行榜》,当季中国离岸美元债券前5大承销商中,美资金融机构占据三席。  2021年第一季度中资公司除了人民币债...

    时间:04-09
  • 贵州:“十三五”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减免企业所得税240.47亿元

      中新社贵阳4月9日电 (记者 张伟)“十三五”时期,贵州落实中国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以下简称,西开优惠政策)减免企业所得税240.47亿元人民币,惠及11个行业大类,享受优惠企业4261户次,有力支持了贵州...

    时间:04-09
  • 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已超100家 连接设备超7000万台(套)

      中新社北京4月9日电 (记者 刘育英)中国发展工业互联网三年来,平台体系基本形成,具有一定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100家,连接设备数超过了7000万台(套),工业APP超过了59万个。  在9日北京举行的...

    时间:04-09
  • 三个月内住建部“敲打”13城 中国释严控楼市信号

      (经济观察)三个月内住建部“敲打”13城 中国释严控楼市信号  中新社北京4月9日电 (记者 庞无忌)2021年以来,中国持续传出严控楼市的信号。自1月下旬,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赴深圳、上海调研,三个月内,住建部...

    时间:04-09
  • 江西加速口岸通关 力争年底出口整体通关时间不超过0.8小时

      中新网南昌4月9日电 (记者 吴鹏泉)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9日公布的《跨境贸易攻坚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促进口岸通关提效降费,力争2021年底,江西实现进口整体通关时间不超过26小时、出口整体通关...

    时间:04-0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