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连接“川黔渝” 中国首条定制高铁环线动车升级上线

2021-04-10 14:04:3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贵阳4月10日电 (瞿宏伦)4月10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随着C6022/1次(贵阳北—贵阳北)复兴号动车组列车的驶出,其中西南高铁环线动车升级为“多彩环线”复兴号动车,开行数量由此前的每天5趟增加到7趟。

  “多彩环线”是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公司贵阳客运段为“复兴号”环线动车组定制的服务品牌。

  贵阳客运段相关负责人介绍,“多彩环线”品牌突出新车型、星服务、心旅程及西南首条跨省大环线等四大特点,有效提升成都、重庆、贵阳三大西南主力城市区域内的互联互通,带动沿途站点周边乡镇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实现城市间错位发展、补位发展,从而突显“时空压缩效应”和“聚客效应”。

  “多彩环线”沿线山清水秀生态美,串起最美高铁绿色生态链,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绘制出“人在车里坐,车在画中行;最美风景线,一路好心情”的环线高铁美丽画卷。

  贵阳客运段相关负责人说,“多彩环线”集“便捷化、人性化、差异化、精细化、规范化”为一体,与多彩贵州相契合,融入贵州元素。车内服务设备设施优化升级、乘务员素质全面提升,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在特色服务及个性化需求方面深研细判,令旅客在视觉、听觉、感觉等方面有全新的体验,畅享一段轻松愉悦的“多彩之旅”。

  连接“川渝黔”三地的国内首条跨省高铁环线由成渝高铁、成贵高铁、渝贵高铁三条线路组成,在四川、重庆、贵州三个省级行政区之间跨省成环。全线运营总长超过1290公里,全程运行时间约8小时,于2020年4月开行,2021年初更换为复兴号300AF动车组担当。(完)

  • 相关阅读
  • 上海虹桥海外贸易中心扩大朋友圈 服务双循环

      上海虹桥海外贸易中心扩大朋友圈 服务双循环  央视网消息:京沪高速公路是连接首都北京和上海的大通道,跨越京、津、冀、鲁、苏、沪六省市,横跨黄河,飞跃长江,是京津冀、黄河三角洲和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的重...

    时间:04-11
  • 西部城市成都缘何成为中国医美产业重镇?

      中新社成都4月11日电 (记者 岳依桐)医美机构数量多达381家;产业规模仅次于北京、上海;获中国整形美容协会授予的“中国医美之都”称号……“颜值经济”火爆的当下,各地纷纷发力争抢产业“蛋糕”,西部城市成都...

    时间:04-11
  • 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合作中心在京成立

      中新网北京4月11日电 (记者 刘育英)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联合众多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和部属事业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了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合作中心。  据介绍,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合作中心是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

    时间:04-11
  • 关闭APP广告为啥这么难?消费者应有选择和拒绝权

      关闭APP广告为啥这么难  刷着朋友圈,不经意间就刷到广告;想找一部好剧看看,可是屡屡被游戏广告打断;阅读本是件畅快的事,却总有弹窗干扰……“关不掉”的手机APP广告,降低了消费者对一款APP的好感,成了令...

    时间:04-11
  • “购房热”来了?有国家房价创几十年新高

      “购房热”来了?有国家房价创几十年新高!各国政府纷纷出手!涨价背后的原因是…  过去一年多,新冠肺炎疫情令全球经济遭受重创,许多国家经济陷入负增长。然而,全球楼市却异常坚挺,欧美多个国家的房价涨幅...

    时间:04-11
  • 快递该用什么来包装?

      快递该用什么来包装? 本报记者 祝君壁  对很多人来说,不乏这样的经历:打开快递盒,看见的是层层缠绕的胶带和体积庞大的填充物,拆起来费劲,扔起来更麻烦。由此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不容小觑。  当前...

    时间:04-11
  • 废金属变成“金疙瘩”

      废金属变成“金疙瘩”    本报记者 夏先清 通讯员 杨红卫  最近两年,河南省长葛市大周镇天蓝了、水清了,产业也“绿”了。  废旧金属回收,是这个中原小镇的“名片”。“废钢、废铝、废铜到了大周都将被...

    时间:04-11
  • 打造改革开放的“首都样板”

      打造改革开放的“首都样板”    本报记者 李佳霖  “十四五”开局之年,北京正加快推进“两区”建设,积极融入和服务全国新发展格局。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

    时间:04-11
  • 海南自贸港发布5项制度创新案例

      海南自贸港发布5项制度创新案例  本报海口4月10日讯(记者潘世鹏)10日,海南自贸港发布第十二批制度创新案例,“社保、医保服务一体经办、一网通办、全省通办”等五个案例入选。本次发布的案例大部分来自基层...

    时间:04-11
  • “打洋工”促就业惠民生

      “打洋工”促就业惠民生  本报记者 赵 梅  每天往返忙碌在西非加纳桥梁建筑工地和驻地之间,是中甘国际华陇建筑加纳有限公司劳务人员景来喜的日常。  今年51岁的景来喜是甘肃天水人,曾是甘肃省建设五公司...

    时间:04-1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