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缓解制造业“缺工”须综合施策

2021-05-06 05:24:42

来源:光明日报

  缓解制造业“缺工”须综合施策

  【新闻随笔】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2021年第一季度全国招聘大于求职“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排行显示,制造业岗位当前存在较大的用工缺口,在新进排行的29个职业中,有20个与制造业直接相关,占比69.0%。其中,与汽车生产、芯片制造等相关的职业需求明显上升,“汽车生产线操作工”首次进入排行前十,“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工”“电池制造工”“印制电路制作工”“半导体芯片制造工”等职业新进排行。

  从短期来看,制造业缺工印证了当前我国经济持续稳步恢复的态势。今年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5%,环比增长2.01%,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39.9%、31.2%。在产品产量上,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挖掘、铲土运输机械,微型计算机设备,集成电路同比增速均超过60%。3月份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1.9%,连续13个月高于临界点。经济景气度的提升,使制造业相关岗位产生了较强的用工需求,并已连续多个季度成为“最缺工”职业。

  从中期来看,制造业缺工也体现出我国产业结构发生的一些新变化。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已进入中后期,分工更加精细,产业链条更长,生产方式更加迂回,制造业用工需求快速提升,使得专业技术人员日益紧缺。与此同时,新经济、新业态不断涌现,一些90后和00后摒弃了打工这种传统谋生方式,而去选择当主播、开网店、做微商,这对制造业的劳动力供给产生了替代效应,加剧了制造业人员短缺。

  从长期来看,制造业缺工也是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必然结果。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提升,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和占比呈快速下降趋势,尤其是农村新成长劳动力数量的急剧减少,使得构成制造业就业主力军的青壮年农民工数量萎缩。加之制造业企业仍然秉持只使用劳动力最年轻时期的“浪费型”用工模式,弃用40岁至50岁年龄段的劳动力,进一步加剧了制造业就业岗位供求关系的失衡。

  从更深的层次看,制造业缺工还昭示着生产性服务业中存在更为严重的潜在用工缺口,因此制造业缺工也需服务业发力。随着工业化向高加工度化演进,制造业产业链条延长,与服务业的融合程度加深,在更为复杂迂回的生产方式下,更多的产前、产中、产后配套服务岗位从制造业中被外包出去,并以更严密的分工方式来完成,这为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创造了大量的劳动需求。另一方面,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又会反过来推动制造业就业需求的扩张,使得二者的缺工程度呈现相互循环叠加的趋势。解决制造业缺工问题,需要企业、劳动者和职能部门协同努力。

  企业应转变用工思路。在招聘过程中不能简单地以年龄论英雄,对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岗位而言,年龄确实是一个重要条件,但不应该成为录用与否的绝对门槛。事实上,年龄稍长的劳动者有着更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更强的责任心,虽然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术的速度可能比年轻人慢一些,但他们通过培训掌握了工作要领并适应工作环境后,对企业的忠诚度更高,更有利于企业保持稳定的员工队伍。综合来看,年长的劳动者未必会比年轻劳动者对企业的贡献小。

  职能部门不能缺位。纵观当今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其在经济起飞过程中,延长义务教育和普及高等教育是一个共同的趋势。目前,我国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10.8年,新增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也不过13.8年,相当一部分劳动力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绝大多数劳动力未受过高等教育。很难想象中国工业化中后期的制造业结构升级能够靠数以亿计的中学毕业生去完成,延长义务教育年限,加大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投入力度已经刻不容缓。

  另一方面,人力资源部门应对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劳动者提供足够的在职培训机会。对于一些企业担心员工培训后离职,培训成本打水漂的现象,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培训补贴来激励企业提供培训,矫正培训的外部性。特别是对制造业和与之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等“最缺工”岗位,政府应出台倾向性的培训支持计划,围绕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用工需求,精准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完善职业资格认证和考评标准,拓展求职者职业发展空间。

  (作者:邹一南,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教授)

  • 相关阅读
  • “五一”假期辽宁微度假引领新时尚 高铁出游异军突起

      中新网沈阳5月6日电 (韩宏)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6日发布消息称,“五一”假期,辽宁累计接待游客达1650万人次,同比增长214%;实现旅游总收入约89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137%,恢复到疫情前2019年80%左右。其...

    时间:05-06
  • 山西“五一”假期旅游收入超百亿 新兴景区受青睐

    山西主题活动燃爆多彩假期。 洪洞大槐树景区供图  中新网太原5月6日电 (刘小红)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6日发布消息,综合各地旅游部门、通讯运营商和旅游大数据联合实验室专项调研数据,经测算,2021年“五一”假日期...

    时间:05-06
  • 2021厦门(春季)茶博会助力茶产业转型升级

      中新网厦门5月6日电 (记者 杨伏山)2021中国厦门国际茶产业(春季)博览会(简称“2021厦门(春季)茶博会”)6日在厦门启幕,2021中国厦门国际新兴茶饮产业展览会(简称“2021厦门新兴茶饮展”)、2021世界绿茶采购交易会...

    时间:05-06
  • 新体验、新场景带动国内文化旅游消费新热潮

      新体验、新场景带动国内文化旅游消费新热潮  央视网消息:五天假期里,大家玩得惬意吗?买买买尽兴吗?我们通过大数据来梳理一下。  旅游热情高涨 酒店机票订单量大增  今年“五一”期间,机票、火车票、酒...

    时间:05-06
  • 发展乡村旅游要善做“加减乘除”

      发展乡村旅游要善做“加减乘除”  【光明论坛】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立足特色资源,坚持科技兴农,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贯通产加销,融合...

    时间:05-06
  • 做大村集体经济“蛋糕”

      做大村集体经济“蛋糕”  近年来,西部地区的村集体经济组织蓬勃发展,形成了集体创新创业的潮流。  村集体经济是带动农业农村发展的有效途径。当前,西部地区的村集体经济组织规模一般不大,一年收入二三十...

    时间:05-06
  • 中老铁路中国段贯通在望 最后 “节点”曼木树隧道打通

      中新社西双版纳5月6日电 (缪超 张伟明 于春光)经过建设者1700多天昼夜奋战,中老铁路中国段高风险控制性工程曼木树隧道6日贯通。中老铁路中国段在建玉溪至磨憨铁路共有93座隧道,目前已贯通92座,剩余的景寨隧道...

    时间:05-06
  • 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6日晚开幕 将成为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精品展

      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6日晚开幕 将成为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精品展  央视网消息: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将于今晚(5月6日)在海南海口开幕。目前,各展馆场内布展工作已经完成,后勤保障等各项筹备工作准备就...

    时间:05-06
  • 江西市场监管部门三年来查办各类案件3.9万件

      中新网南昌5月6日电 (记者 吴鹏泉)记者6日从江西省市场监管局获悉,三年来,江西市场监管部门查办各类案件3.9万件,罚没金额10.3亿元。  据了解,三年来,江西省市场监管部门以打击全省商贸集市、批发市场等场...

    时间:05-06
  • 海南一中院设立消博会司法服务联络点

      中新网海口5月6日电 (马润娇)5月7日至10日,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下称消博会)将在海口举行。为充分发挥涉外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优势,海南省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下称海南一中院)设立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司...

    时间:05-0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