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后扶贫时代,中国近千万搬迁移民生活如何?

2021-05-26 14:32:36

来源:中国新闻网

  (经济观察)后扶贫时代,中国近千万搬迁移民生活如何?

  中新社北京5月26日电 题:后扶贫时代,中国近千万搬迁移民生活如何?

  中新社记者 阮煜琳

  从危房、土坯房到水电齐备的楼房,从高山深谷到锦绣家园,从“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贫瘠土地,到一步跨进城镇生活,“十三五”期间,中国近千万人口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壮举。离开世代居住的房屋和土地,如何稳定增收就成为“后扶贫时期”新移民面临的头等大事。

资料图:航拍贵州黔西化屋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中新社记者 瞿宏伦 摄

  “晴隆县三宝彝族乡土地资源少,集中在山上,比较破碎,如果还依靠种植玉米等农作物作为收入来源,是不可能致富的”,贵州省晴隆县扶贫办主任舒展日前对中新社记者说,百姓搬出来后,一方面将原有土地流转出来,发展速生林、食用菌等经济作物,一方面通过组织外出务工、在当地产业园就业等方式,大幅提高脱贫户收入。

  在晴隆县三宝产业园内,晴隆山水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孙专告诉中新社记者,2020年5月该厂正式生产,入驻产业园可以享受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厂房3年免租,水电、税收优惠,工人上岗前培训政府每人每月给补贴500元(人民币,下同)费用等。他说,现在这里有101名工人,机器满负荷运转还要扩大招工规模。

  除了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促进当地脱贫民众稳岗增收,三宝彝族乡还利用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和旅游产业。

  晴隆县三宝彝族乡,是典型的“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深山区,山地多、平地少,缺水严重,彝、苗等少数民族比例大,是“冷、少、边、穷”地区,2016年被列为贵州省20个极贫乡之一。

  2017年6月,三宝彝族乡全乡1317户6263人全部搬出大山、迁至县城近郊的阿妹戚托小镇,该乡也是全国唯一整乡搬迁的建制乡。

  如今,风景如画的阿妹戚托小镇,已是具有苗村和彝寨风情的旅游特色镇,2020年,成功申报国家4A级景区,成为贵州188万贫困人口搬迁的成功范例。

  “搬得出”的问题基本解决后,后续扶持最关键的是就业。保就业就是保住脱贫搬迁户的生活。

  官方统计,全国832个脱贫县基本上都有主导产业,有条件的贫困村都建立了特色产业基地,全国有10万多个产业基地。在脱贫人口当中,约三分之二通过外出打工和发展产业来增加收入。

  专家指出,无论是防止返贫还是缓解相对贫困,都应该采用就业优先的策略。发展产业和就业是稳定脱贫的关键所在,脱贫户合理利用各类资源并依靠自己的努力稳定创收,贫困问题才能持久解决。

  “搬迁后扶工作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中之重”,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王正谱说,脱贫人口大规模聚集,给产业就业、基层治理、公共服务等带来严峻挑战。实际居住在安置点的人员中,多数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发展产业能力弱,就业技能比较低,促进增收难度大,搬迁进城后刚性支出反而明显增加,加大了返贫风险,绝不能盲目乐观。

  令人欣喜的是,搬离大山后,脱贫民众的精神面貌和生活观念也发生了变化。2019年3月,贵州省织金县23岁的秦姣姣一家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到了惠民街道恒大社区,秦姣姣的父母秦远夫妇通过街道就业服务中心发布的就业信息,与前来招工的江苏某企业对接上,春节后同去江苏打工。现在夫妻俩每月有6000多元的收入,生活彻底改变。

  2019年,谢小元一家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在江西省于都县岭背镇桂林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住上了新房。搬出后,谢小元及妻子谢春华到附近的扶贫车间上班,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日前谢小元又找到了新工作,在一家房地产中介卖房,并利用空余时间做起了直播带货,在某视频号上拥有了数千粉丝,“已经有几个商家找过来,准备为乡亲们带货”,谢小元夫妇憧憬着未来的生活。

  “脱贫攻坚最难办的一件事,就是易地扶贫搬迁,下一步最难的也是这部分人的后扶问题”,王正谱说。

  王正谱强调,搬迁后扶工作任务重、政策性强,社会关注度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来不得半点虚空,一定要下足绣花功夫,积极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见效。(完)

  • 相关阅读
  • 报废火车去哪了?铁路物资循环利用基地让废品“重获新生”

      新华社合肥5月26日电(记者马姝瑞、刘军喜)只需要不超过1个小时,一辆报废铁路货车就能被机器人自动拆解,之后通过深加工可以变成农机具、五金件等产品。5月26日,设立在安徽省马鞍山市的铁路物资循环利用生产基地...

    时间:05-26
  • 绿水青山皆含金 各地加快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中新网丽水5月26日电(记者 范宇斌)如何将绿水青山源源不断转化为金山银山?25-26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发改委”)在浙江省丽水市召开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示范现场会,总结交流生态产品价值...

    时间:05-26
  • 2021数博会发布49项领先科技成果

      新华社贵阳5月26日电(记者向定杰)2021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领先科技成果发布会26日在贵州省贵阳市举行,会上发布了49项“领先科技成果”获奖名单,包括7项“黑科技”、10项新技术、20项新产品、7项商业模式和...

    时间:05-26
  • 大数据这棵“智慧树”如何改变中国

      新华社贵阳5月26日电 题:大数据这棵“智慧树”如何改变中国  新华社记者邹多为、潘德鑫、向定杰  中国大数据产业年均复合增长率逾30%、产业规模超万亿元、5G终端连接数占全球80%以上……26日,2021中国国际...

    时间:05-26
  • 首批国六平行进口车在津顺利通关

      中新网天津5月26日电 (记者 张道正)记者26日从天津港保税区获悉,首个平行进口汽车车型奔驰GLS450在天津口岸实验室率先完成国六环保试验并进行环保信息公开,首批车辆已在天津港保税区顺利通关,正式投放市场销售...

    时间:05-26
  • 广东省内首条氢能源船舶在佛山下水

      中新网佛山5月26日电 (记者 程景伟)“仙湖1号”氢能游船下水暨氢能产业项目签约仪式26日在广东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举行。据介绍,“仙湖1号”氢能游船是广东省内首条氢能源船舶。  该游船长约12米、宽约4米,可...

    时间:05-26
  • 诺基亚贝尔:已准备好服务中国5G市场 完成所有招标测试

      中新社北京5月26日电 (记者 刘育英)上海诺基亚贝尔首席执行官马博策(Markus Borchert)26日在北京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诺基亚贝尔已准备好服务中国5G市场,产品充分满足中国运营商需求,现在已完成所有招标测试。...

    时间:05-26
  • 中国计划布局“国家枢纽节点” 构建国家算力网络体系

      中新社北京5月26日电 (记者 陈溯)近日,中国官方印发了《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提出将布局全国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启动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构建国家...

    时间:05-26
  • 世界最长跨海峡公铁大桥为“国际旅游岛”带来“四方客”

    空中鸟瞰平潭海峡公铁大桥。王东明 摄  中新社平潭5月26日电 题:世界最长跨海峡公铁大桥为“国际旅游岛”带来“四方客”  中新社记者 闫旭  平潭海峡公铁大桥如巨龙般横卧海面。从福州长乐区松下镇,串起人屿...

    时间:05-26
  • 广西龙邦口岸那西通道临时开放通过验收

      中新网百色5月26日电(彭富友 董宁)5月26日,广西龙邦口岸那西通道临时开放通过验收,并签署验收纪要。  验收组现场检查了口岸查验场地、业务用房及相关配套设施等,听取了靖西市人民政府关于龙邦口岸那西通道临...

    时间:05-2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