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北京CBD“智慧大脑”开启缓堵模式 慢行优先增添人情味

2021-05-26 16:29:33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5月26日电 继北京CBD一期(西北区)实现交通优化后,北京CBD二期(西南区)交通优化工程已完工,整治面积达4平方公里,涉及区域35条道路。同时,BIM智慧管理平台、智慧综合杆、智慧道钉等高科技新设施的应用,让繁忙的CBD实现“生活‘慢’下来、通行‘快’起来”。这是北京市朝阳区交通委今天介绍的。

  慢行优先为道路增添“人情味”

  在北京CBD,景恒街和恒惠路路口处的“二次过街”安全岛、自行车震荡标线等设备全新亮相,干净的地面上交通标识清晰醒目,行人、车辆有序行进。

  “整个治理工程我们更注重行人感受。”北京市朝阳区交通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有时候老人、小孩儿过马路走到一半儿时,绿灯就变成了红灯,免不了心惊胆战。这时候安全岛就可发挥作用。据悉,CBD二期工程增加了25处安全岛,无法及时通过路口的行人,可在此安全等候下一次绿灯。

  除行人走在路上更加安全,沿途的非机动车道上,也没有了原先常见的白色隔离栅栏,取而代之的是凸起的“震荡标线”。“汽车车轮轧上去后,会产生明显震动,提示驾驶员及时驶出非机动车道,避免事故发生。”负责该工程的工作人员称,如果自行车骑行过程中偶尔压线,也会有明显震感,促使骑行人迅速掰正车把,保证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各行其道”。

  此外,此次综合治理中,交通部门结合不同道路特点“量身定制”慢行改造方案,涉及压缩机动车道、缩小路口转弯半径、加宽步道和自行车道、公交站台后绕等方式,共计改造慢行系统约27公里,路口全部实现无障碍过街。

北京CBD新增口袋公园。 北京市朝阳区交通委供图

  “智慧大脑”开启缓堵模式

  “CBD交通综合治理二期工程将对标国际一流商务区建设标准,进行综合化提升。二期工程除了打通断头路、优化交通组织、还将更注重街区品质,并采用更多的智能化措施。”负责人称,在CBD交通综合治理指挥部,运用BIM、GIS等新技术,搭建起的从设计、施工到后期运维的全过程、数字化管理平台,犹如整个工程的“智慧大脑”,通过对传统工程WBS的模拟,梳理潜在风险,实现了项目“图文表管”一体化控制。

  步行、行车、停车也都有“智慧”辅助。在学校、医院、商业区人流量密集区域共建设智慧斑马线和新型行人一体灯十余处,规范行人过街秩序,保障行人过街安全。对光华路等7条道路现况路灯杆、电车杆、交通设施杆、公安设施杆等各类杆体进行了“多杆合一”集约化整合,杆体整合率达73%,智慧综合线杆上可搭载5G基站、电子警察、环境监测、无线WIFI等功能,一方面可有效减少对道路空间的占用,另一方面,借助全息影像技术,区域内5处试点全息路口的监控探头将实时掌握车辆动态,便于相关部门分析交通出行情况,合理引导车辆有序通行。

  此外,全域内还设置44个路口电子警察,167套违停抓拍,17套违法鸣笛监测,13套机动车未礼让行人设施,实现了全域道路禁停抓拍,大大提高了区域机动车出行效率。

  此次治理还启动了“入栏结算+平台动态调度+实时预警派单”的共享单车监管方式。CBD地区总共将设置349个电子围栏停放区,全域共享单车控制在1.5万辆以内,入栏结算,围栏外禁停,缓解共享单车侵占步道空间的现象,净化步道空间环境。

  负责人指出,还运用了手机信令大数据分析技术,结合现场勘查,精准掌握CBD区域交通运行特征,分析交通现状存在问题,为交通改善方案提供依据。

  新增“口袋公园”等见缝插绿美环境

  此次工程一方面是优化交通出行环境,另一方面要精雕细琢提升CBD街区品质,通过增加路侧绿地和口袋公园,全面提升街区景观和绿化面积。

  在中海广场附近,一处藏于闹市中的“口袋公园”绿意花色颇为养眼,成为了附近白领的休闲新选择,这里利用拆违后空间打造而成,为充满活力的CBD再添生机。

  这只是CBD区域绿化改造的缩影。负责人介绍,CBD区域在此次综合治理中,通过建筑空间退让和绿地整合,共改造绿化面积约3.2万平方米,新增6000余平方米绿地和6处“口袋公园”。通过完善林荫行道树,将慢行系统林荫率由65%提升至85%。

  随着治理工程的不断推进,“车让人”“景相随”,在CBD区域已成为现实。骑车的通勤族可以沿着通惠河北侧绿道,转到通惠河沿岸,骑行至建外SOHO等大型写字楼之间。步行的市民,可以通过绿道从庆丰公园跨越通惠河,来到长安街南侧的CBD城市森林公园,巡河路、园林绿道与城市道路“三网融合”连通了五六公里区域内的多条道路。

  此外,在整个区域的综合治理过程中,细节之处也彰显著精致之美。景恒街两侧人行道上的井盖全部换成了“隐形井盖”,从外表看不到井盖表面,上面铺了地砖,与整个路面融为一体,走上去的感觉与正常路面无异。人行道上的“城市家具”也统一穿上了“优雅灰”外套,路牌均采用中英文双语标识,彰显国际化特色。(完)

  • 相关阅读
  • 报废火车去哪了?铁路物资循环利用基地让废品“重获新生”

      新华社合肥5月26日电(记者马姝瑞、刘军喜)只需要不超过1个小时,一辆报废铁路货车就能被机器人自动拆解,之后通过深加工可以变成农机具、五金件等产品。5月26日,设立在安徽省马鞍山市的铁路物资循环利用生产基地...

    时间:05-26
  • 绿水青山皆含金 各地加快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中新网丽水5月26日电(记者 范宇斌)如何将绿水青山源源不断转化为金山银山?25-26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发改委”)在浙江省丽水市召开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示范现场会,总结交流生态产品价值...

    时间:05-26
  • 2021数博会发布49项领先科技成果

      新华社贵阳5月26日电(记者向定杰)2021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领先科技成果发布会26日在贵州省贵阳市举行,会上发布了49项“领先科技成果”获奖名单,包括7项“黑科技”、10项新技术、20项新产品、7项商业模式和...

    时间:05-26
  • 大数据这棵“智慧树”如何改变中国

      新华社贵阳5月26日电 题:大数据这棵“智慧树”如何改变中国  新华社记者邹多为、潘德鑫、向定杰  中国大数据产业年均复合增长率逾30%、产业规模超万亿元、5G终端连接数占全球80%以上……26日,2021中国国际...

    时间:05-26
  • 首批国六平行进口车在津顺利通关

      中新网天津5月26日电 (记者 张道正)记者26日从天津港保税区获悉,首个平行进口汽车车型奔驰GLS450在天津口岸实验室率先完成国六环保试验并进行环保信息公开,首批车辆已在天津港保税区顺利通关,正式投放市场销售...

    时间:05-26
  • 广东省内首条氢能源船舶在佛山下水

      中新网佛山5月26日电 (记者 程景伟)“仙湖1号”氢能游船下水暨氢能产业项目签约仪式26日在广东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举行。据介绍,“仙湖1号”氢能游船是广东省内首条氢能源船舶。  该游船长约12米、宽约4米,可...

    时间:05-26
  • 诺基亚贝尔:已准备好服务中国5G市场 完成所有招标测试

      中新社北京5月26日电 (记者 刘育英)上海诺基亚贝尔首席执行官马博策(Markus Borchert)26日在北京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诺基亚贝尔已准备好服务中国5G市场,产品充分满足中国运营商需求,现在已完成所有招标测试。...

    时间:05-26
  • 中国计划布局“国家枢纽节点” 构建国家算力网络体系

      中新社北京5月26日电 (记者 陈溯)近日,中国官方印发了《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提出将布局全国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启动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构建国家...

    时间:05-26
  • 世界最长跨海峡公铁大桥为“国际旅游岛”带来“四方客”

    空中鸟瞰平潭海峡公铁大桥。王东明 摄  中新社平潭5月26日电 题:世界最长跨海峡公铁大桥为“国际旅游岛”带来“四方客”  中新社记者 闫旭  平潭海峡公铁大桥如巨龙般横卧海面。从福州长乐区松下镇,串起人屿...

    时间:05-26
  • 广西龙邦口岸那西通道临时开放通过验收

      中新网百色5月26日电(彭富友 董宁)5月26日,广西龙邦口岸那西通道临时开放通过验收,并签署验收纪要。  验收组现场检查了口岸查验场地、业务用房及相关配套设施等,听取了靖西市人民政府关于龙邦口岸那西通道临...

    时间:05-2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