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奈雪式“杀猪盘”?市值蒸发百亿,投资者独自“消化悲伤”

2021-08-03 16:49:15

来源: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客户端8月3日电 (董湘依)“我买了两手,亏了近八千。跌的太快了,猝不及防,杀猪盘!”

  “有一种无翻身之日的赶脚,本来想再拿拿,现在希望破灭了。”

  买了港股奈雪的茶的投资者小罗、Linda分别对中新经纬客户端发出如此感慨,犹如遭遇晴天霹雳。而当初没有中签的投资者,暗自庆幸“逃过一劫”……

  在二级市场上,与上市之初相比,奈雪的茶市值已蒸发了超170亿港元,约合142亿元人民币。上市一个多月以来,超百亿市值“灰飞烟灭”,到底发生了什么?奈雪的茶如何有底气在资本市场走下去?

  资料图 中新经纬摄

  “一夜惊魂”

  新华社8月2日曝光了网红茶饮店“奈雪的茶”的食品卫生乱象。奈雪的茶多家分店存在蟑螂乱爬、水果腐烂、抹布不洗、标签不实等问题。

  在人流密集的北京西单大悦城店,一只指甲盖大小的蟑螂,从面包展柜底部爬向面包制作间。但同组值班店员却答复称“没事,不用管它”。

  另外,在“奈雪的茶”长安商场店,一些发黑的芒果摆放在后厨的桌子上,员工被提醒要去掉“黑色”部分继续使用。一些标签纸等杂物不小心掉进芒果泥里,杂物被挑拣出来后芒果泥继续使用。

  一经曝光,奈雪的茶迅速抢占微博热搜,引爆舆论。

  对于“地面有蟑螂”“用发黑芒果”“生产标签标识错误”等种种问题,奈雪的茶3日凌晨终于给出回应,称第一时间成立专项工作组,对涉事门店展开连夜彻查、整改。涉事两家门店今天暂停营业,同时将邀请市场监督管理局上门检查,并第一时间向大家公布检查结果。

  奈雪表示,非常抱歉,对我们来说,目前最重要的是快速找到问题、制定解决方案、迅速整改。

  奈雪的茶声明

  道歉和声明就能平息这次风波吗?从网友们的评论来看,显然对此并不买账。不少网友质疑,奈雪的茶道歉为时已晚,“彻查、整改”只是流于形式,等风波过去了,还是会恢复原样。

  “整改就是个笑话。”

  “一阵风,过去了又恢复原来的样子。”

  “每次这种事就出来道个歉就完??麻烦有关部门严厉打击吧!”

  “先是整改卫生,然后重新开业之后还是换汤不换药,但会更加小心以便不被发现是吗?”

  ……

  微博评论截图

  还有网友认为,就连北京门店都存在上述食品安全问题,其他地区的门店可能有过之而无不及——

  “整改了又怎么样?曝出来就整改,没曝出来的那些呢?还不是一样的。”

  “连北京大商圈的店面都出问题。其他地方的品控可想而知。”

  “西单大悦城作为客流量最大的门店之一,居然都是这样……不敢想象其他门店。”

  微博评论截图

  甚至有网友自曝在奈雪的茶喝出异物,一位网友称,“喝过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因为喝到了胶带,卫生确实不行!”

  还有网友称,“王府井apm奈雪的茶店里,有个红色的拇指大的虫子钻出来,吓死了以后再也不去奈雪。”

  在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春生看来,事后的纠错永远比不上事前的预警和风险管理,如何去真抓实干的把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做好,会比它的“网红属性”要重要得多。

  面对一浪高过一浪的质疑,奈雪的茶到底做出什么才能彻底改变现状?

  “冰山一角”

  中新经纬客户端注意到,近年来,关于奈雪的茶食品安全问题屡屡被曝出,北京西单大悦城店和长安商场店只是冰山一角。

  2020年5月,据媒体报道,南昌消费者孙女士在一家奈雪的茶店铺买了一份欧包,下午3点多买的,晚上9点多即发现面包上长了白毛,已经发霉变质。其南昌区域负责人表示愿意赔偿1张优惠券。而孙女士坚持要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来赔偿,于是对方的赔偿逐渐变成5张优惠券、10张优惠券,后面再加到200块钱。孙女士说,讨价还价的处理方式让作为忠实消费者的她非常失望。

  据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0年8月5日,普陀区市场监管局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随机对上海奈雪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大渡河店自制的大咖鸳鸯饮品,进行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结果显示该样品菌落总数超标,违反了《食品安全法》。为此,2020年11月3日,普陀区市场监管局对该店作出没收违法所得,并罚款5万元的行政处罚决定。

  2019年6月,深圳市市场监管部门的执法人员对奈雪的茶进行了突击检查。在被检查的深圳市福田区卓悦汇商场内的奈雪的茶门店中,执法队员发现,该店操作台区域有员工未按规定佩戴口罩,门店后厨有食品储存柜的玻璃门存在故障无法锁闭的情况。

  2018年6月,在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加强现制现售奶茶果蔬汁监督管理的通知发布时,媒体调查曾发现奈雪的茶广州门店工作人员没有按照要求佩戴工作帽。

  彼时,奈雪的茶创始人彭心回应称,门店后厨做产品制作的伙伴都是要求戴帽子、戴口罩的,而前厅服务客人的伙伴为了更好的服务客人才没有要求佩戴。但在媒体追问中所摄图片中未戴工作帽的员工是否是后厨员工时,彭心则没再继续回答。

  值得注意的是,奈雪的茶也是新浪旗下消费者投诉平台黑猫的“常客”。截至发稿,与奈雪的茶相关投诉共有380条,用户爆料曾吃到头发、塑料等异物,面包上水果发霉,产品“霸气玉油柑”瓶盖掉氧化铝,也有用户投诉奈雪的茶直接将此前未卖出的饮品贴上新签当作新品出售。

  “黑猫”平台截图

  据《山东商报》报道,奈雪的茶自2020年5月以来开启每月公布安全自查报告,但奈雪公布的自查问题多为“食材未先进先出”“不接触食物的卫生死角有污渍”“废弃工具有锈渍”等,有网友评论称这些自查更像是“无伤大雅的苦肉计”,不如其他餐饮品牌发现问题直接罚款来得实在。

  在多位分析人士看来,对奈雪的茶来说,现阶段内最重要的是提升食品安全质量。一旦企业被曝光食品安全存在隐患,日后修复品牌口碑的难度会比较大,会导致投资人的质疑,股价持续承压。

  “我认为奈雪的茶缺失了作为上市公司应有的责任感和担当感。”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中新经纬客户端直言,决策层不重视食品安全一定会被消费者所遗弃。消费者第一关注的就是食品安全,第二则是品牌的调性、品质的稳定、服务体系以及场景的创新,但排在第一位的一定是食品安全。奈雪的茶是客单价最高的高端奶茶,频发食品安全问题,对于消费者来说是非常大的打击,对于社会来说也是不负责任的。

  图片来源:奈雪的茶官方微博

  川财证券消费行业首席分析师欧阳宇剑也认为,内部监管跟不上企业发展速度,食品安全问题不断产生,企业无法提供与旗下奶茶定价动辄30元以上相匹配的产品质量与服务水平,将逐渐削弱高端奶茶行业树立的绿色、健康、时尚的高品质品牌形象,导致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持续下降,不利于奶茶行业的高端化发展。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指出,随着监管的深入,未来新茶饮企业的竞争,主要是管理的竞争,连锁店模式的核心也是在于管理,管理就包括食品安全管理。当前监管十分重视食品安全问题,这是企业不能越过雷池的“生死线”。

  “消化悲伤”

  利空来袭,奈雪的茶也遭遇了投资者的“用脚投票”。

  8月3日开盘,港股奈雪的茶大幅低开,盘中一度跌至10%,截至发稿,报9.81港元/股,市值168亿港元。与其最初发行价19.8港元/股相比,奈雪的茶市值已蒸发了超过170亿港元,约合142亿元人民币。

    上市以来,奈雪的茶港股股价表现 Wind截图

  自6月30日奈雪的茶正式登陆港股以来,其股价表现一直不尽如人意,从发行价19.80港元跌至现在的10港元附近,直接“腰斩”。

  Linda中签奈雪的茶后以发行价买了一手(500股),被曝出食品安全问题后,对中新经纬客户端如此感叹:“我一手跌没了5000多港元,本来以为大行情不好,想再拿拿,早晨看了那个新闻,觉得希望破灭了。”

  “买了两手,亏了近八千,”另一位买了奈雪的茶的投资者小罗对中新经纬客户端吐槽,“(奈雪的茶)跌的太快了,猝不及防,杀猪盘吧。”她坦言,“我也不是看奈雪的基本面啥的买的,但是当时跌了十个点捞了一把,哪想到拿到了就跌跌不休,让我自己去消化下悲伤。”

  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奈雪的茶实现营收10.87亿元、25.02亿元、30.57亿元,年度营收增速分别为130.17%、22.18%,出现大幅下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2018年、2019年奈雪的茶净亏损分别为6973万元、3968万元,2020年净亏损额大增逾400%至2.03亿元。

  奈雪的茶称,“我们过去曾产生净亏损,日后可能会继续产生重大净亏损。”

  但即便如实坦陈持续亏损的情况,奈雪的茶的投资者显然没有做好面临突然而至的利空的准备,在屡屡被曝出食品安全问题后,奈雪的茶如何有底气在资本市场走下去?其未来市场表现几何?

  巨丰投资首席投资顾问张翠霞指出,食品安全问题基本上会对整体资本有一定负面影响。奈雪的茶顶着“新式茶饮第一股”光环上市,外界对它的要求和期待比过去更高,包括食品安全。只要它表现不佳,负面效应不可避免就会被放大,在这样一个负面信息冲击下,非常明显形成股价杀跌风险释放。

  张翠霞认为,在二级市场中,相关上市公司如果不能保护自己品牌意识,没有食品安全意识,可能会让民众产生不信任风波,可能会导致二级市场股价还会有风险释放。

  天眼查App显示,截至目前,奈雪的茶已经历过五轮融资,最近一次是今年1月4日完成了C轮1亿多美元的融资,领投方为太盟投资集团(PAG)。该轮融资将被用于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并将持续深耕供应链及数字化建设,提升广大消费者的产品体验。

  上市“收割”、资本扎堆融资,奈雪的茶如何能给投资人一个满意的答案?我们需要打个问号。(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 相关阅读
  • 企业“抢人”的背后是技工教育“逆袭”

      企业“抢人”的背后是技工教育“逆袭”  “我校毕业生就业率达100%,二年级在校生被企业预定率达95%以上,就业满意率达98%以上。”河南省周口市高级技工学校招生就业科负责人在近日的一场招生说明会上说,现在...

    时间:08-04
  • 从农家乐到精品民宿 露营经济迎来乡村振兴新机遇

      【经济观察】露营经济迎来乡村振兴新机遇  从农家乐到精品民宿,大众亲近自然、寄情山水的消费欲望从未消减。注重野外探索的露营经济,也在此过程中借助社交媒体的传播逐渐发展。  年轻一代消费群体的崛起带...

    时间:08-04
  • 解码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国声谷”开启“智能之门”

      “中国声谷”开启“智能之门”(产经观察·解码先进制造业集群③)  翻开被称为“中国声谷”的安徽合肥市智能语音集群2020年成绩单,集群入驻企业达1024户,实现营业收入1060亿元。历经8年多发展,“中国声谷”完...

    时间:08-04
  • 走好开局之年后半程:积势蓄力 巩固外贸稳增长

      积势蓄力 巩固外贸稳增长(走好开局之年后半程)  开栏的话  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2.7%,工业、消费、投资、进出口等主要指标继续回升,夏粮再获丰收……“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经济交出一份持...

    时间:08-04
  • 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人民论坛)  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指出“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稳中向好”,要求“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

    时间:08-04
  • 互联网为乡村振兴添活力

      在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互联网为乡村振兴添活力(网上中国)  互联网技术正加速向农业农村延伸和渗透,在农业技术推广、市场信息服务、农业农村电子商务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农业物联网、大数...

    时间:08-04
  • 市场监管总局加强信用监管

      市场监管总局加强信用监管  本报北京8月3日电 (记者孔德晨)记者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获悉,8月1日,市场监管总局公布《市场监督管理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办法》《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信息公示规定》《市场监督管...

    时间:08-04
  • 上半年GDP数据陆续出炉 各省份“期中考”成绩如何

      31个省(区、市)上半年GDP数据出炉——  各省份GDP“期中考”成绩如何?(锐财经)  近日,各地陆续发布经济数据。截至8月2日,31个省(区、市)地区生产总值均已出炉。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长1...

    时间:08-04
  • 新条例 为肉食品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新条例 为肉食品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本报记者 马爱平   新修订的《生猪屠宰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8月1日起施行。  “《条例》围绕质量安全补充完善了若干规定,这些规定将对屠宰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时间:08-04
  • 规模居全球第二 数字经济成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规模近5.4万亿美元 居全球第二  数字经济已成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本报记者 崔 爽  “我们测算了47个国家,2020年GDP下降了2.8个百分点,但这47个国家的数字经济同比增长了3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增速比...

    时间:08-0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