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成立两年来 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新增企业超四万户

2021-08-26 05:13:00

来源:人民日报

  成立两年来,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新增企业超四万户

  改革创新 让更多“首单”落地

  最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内的项目建设相当火热:8月16日,31个项目竣工;8月17日,42个项目集中签约;8月18日,三季度的24个项目集中开工,掀起了新一轮建设热潮。

  2019年8月20日,临港新片区管委会正式揭牌运作。“两年来,临港新片区对标国际上公认的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园区、自由贸易港和高水平国际经贸规则,着力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上海市委常委、临港新片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朱芝松说。如今,一个高质量的战略增长极正在临港逐步形成。

  集聚新动能,促进前沿产业发展

  近日,在临港新片区的海洋创新园,中航凯迈、仲海科技、伊斯艾传媒科技等15家企业同时签约入驻,总投资额超过20亿元,预计总产值将超过80亿元。

  据介绍,到2025年,海洋创新园的物业面积将超过100万平方米,实现年产值300亿元;到2035年,将建设成为千亿元级园区,成为世界级蓝色经济产业生态圈。

  在临港新片区,类似海洋创新园的园区还有不少。“生命蓝湾”生物医药特色园区、“信息飞鱼”全球数字经济创新岛的建设也在加速推进。

  临港将目光聚焦于前沿产业,围绕“4+2+2”的战略定位,正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其中“4”是指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民用航空、人工智能四大核心产业;两个“2”则是智能新能源汽车和高端装备制造两大既有优势产业,以及绿色再制造和氢能产业两大未来产业。

  “一个个点上的突破,带动了临港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副书记吴晓华感慨。数据显示,过去两年,临港新片区累计签约项目765个,涉及投资额4478.31亿元;新增企业40329户,平均年增速53.7%;注册资金增长6742亿元,平均年增速218.5%。临港新片区不断集聚新动能,产业发展正在加速,彰显出上海经济发展增长极和发动机的作用。

  推进自由化便利化,打造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体系

  这阵子,日邮物流(中国)有限公司海运事业总部总经理潘旭峰很忙。“过去,往境外发货要一个整箱,现在可以在洋山港开展国际中转集拼业务,拼箱也能发货,运输成本节省很多,手续也简单了。”目前,他正和同事们加紧研究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的国际中转集拼政策。

  研究在对等条件下允许洋山港登记的国际航行船舶开展以洋山港为国际中转港的外贸集装箱沿海捎带业务,是临港新片区实施高度开放的国际运输管理的任务之一。如今,这一业务开始落地了。

  两年以来,正是通过一系列制度创新和系统集成改革,一个个“首单”“第一”在临港成为现实。

  2019年8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印发,提出支持新片区以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资金自由、运输自由、人员从业自由等为重点,推进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

  《总体方案》分解出的78项任务中,已完成、正在走流程和先行先试的有72项,国家、市、管委会出台各类政策190余项,初步形成了以“五自由一便利”为核心的制度型开放体系。

  “临港新片区要用特殊的政策、特殊的制度发展前沿产业。”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赵义怀说,政策创新红利将不断转化为发展新动能,推动临港建设成为更高水平的开放新高地。

  构建高效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公共服务

  去年9月,生产耐高温材料的上海榕融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落地临港。但落地之前,找厂房颇费了一番周折。按照生产要求,厂房长要超过185米,高要超过16米,去哪儿找这样的呢?

  临港新片区为此组织工作小组,一个园区一个园区地找,终于找到了一处。短短一个月内,租赁交接手续就完成了。今年1月,项目投产,未来3年,有望将年产量提升到300吨。

  两年来,临港持续构建高效营商环境,优化公共服务,一个个项目的快速签约落地不断刷新纪录。

  去年,临港新片区投资项目审批审查中心成立;今年,临港再次加快审批服务,力争率先实现“一站式拿地开工”和“一站式竣工投产”。同时,当地为企业推出供水、供电、供气配套工程免费机制,截至今年7月,已有闻泰科技、格科微电子、商汤科技等企业的63个产业项目参与,直接节省工程费用超10亿元。

  对于片区内的金融、贸易、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行业企业而言,数据的国际交换速率越快,带来的竞争发展意义就越可观。为此,临港打造了国际互联网专用通道,建设和开通从园区直达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的数据专用通道,提升国际互联网访问质量。截至今年6月,共有9家企业申请11条专用通道,其中已建成6条。

  在提升基础设施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的同时,临港还全力推进公园城市、无废城市、低碳城市、善治城市等建设,打造高质量、一体化、可持续的生态环境体系,为实现具有较强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提供生态环境保障。

  (刘惠宇、边嘉璐参与采写)

  本报记者 谢卫群

  • 相关阅读
  • 四川松潘县:新业态带“活”乡村旅游 “火”了村庄富了村民

      中新网阿坝8月26日电 (起钰婷)“我们做的不只是民宿,而是一个村子的乡村旅游,所以一定要带动村民积极参与,为他们提供就业和增收机会,让村民的生活伴随民宿经营得到实质改善,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26日...

    时间:08-26
  • 重庆清洁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1140万千瓦 占总装机比重逾四成

      中新网重庆8月26日电 (记者 刘相琳)记者26日从重庆市能源局获悉,“十三五”期间,重庆能源发展方式发生重大转变,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截至2020年,重庆清洁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到1140万千瓦,占全市电力总...

    时间:08-26
  • 青藏联网工程年度外送西藏水电量将创新高

      中新网青海玉树8月26日电 (李江宁 谢莉蓉 马雅茹)据中国国家电网青海省电力公司26日消息,据±400千伏柴达木换流站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5日,“电力天路”青藏联网工程累计向青海输送西藏富余水电达到50亿千瓦时。...

    时间:08-26
  • 深化“放管服”改革 福建平潭探索实施“智能审批”

      中新网福州8月26日电 (张小可)来自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的最新统计数字显示,今年以来,3.78万户市场主体已通过“商事主体准入确认制智能审批”平台(简称“智能审批”平台)成功领取营业执照。  探索实施...

    时间:08-26
  • “在大城市如何体面地省钱”引热议 专家解读

      “在大城市如何体面地省钱”引热议   专家:90后成消费新主力,引发消费市场结构变革  8月25日,“在大城市如何体面地省钱”引起微博网友热议。有人说,在大城市月入一万都攒不下钱,想要省钱就必然让渡生活...

    时间:08-26
  • 小酒馆里的生意经:年轻人+微醺成酒业新风向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孔令茹  实习生 胡姿如 王旻  据港交所8月22日披露,“中国最大的连锁酒馆”海伦司通过港交所聆讯,中金公司为独家保荐人。据招股书显示,2020年按收入计,海伦司(Helens)创立于...

    时间:08-26
  • 中欧班列“东通道”开行突破3000列

      中新网哈尔滨8月26日电 (周晓舟 记者 史轶夫)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26日发布消息,截至8月25日,经中欧班列东部通道满洲里和绥芬河口岸进出境的中欧班列累计开行3037列、发送货物291186标箱,同比分别增长...

    时间:08-26
  • 第二届中国(临沧)-缅甸(腊戍)边交会在“云端”开幕

      中新网临沧8月26日电(字学林 金维娜 彭先文)第二届中国(临沧)—缅甸(腊戍)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25日开幕。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此次边交会以在线视频的方式举办,中方在临沧市会议中心设主会场,缅方在内比都、仰光...

    时间:08-26
  • 海南自贸港“零关税”政策红利初显 企业享惠超4亿元

      新华社海口8月26日电(记者吴茂辉)《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公布一年多以来,原辅料、交通工具及游艇、自用生产设备“零关税”清单相继落地实施。记者从海口海关获悉,截至7月底,“零关税”政策项下进口货...

    时间:08-26
  • 2021线上(中国)亚欧商品贸易博览会主宾国“云”端话经贸合作

      中新网乌鲁木齐8月25日电 (记者 戚亚平)8月25日,2021线上(中国)亚欧商品贸易博览会专题活动——主宾国经贸合作云对话会举行。该博览会于24日开幕,以“构建丝路商贸平台助推经济合作共赢”为主题,邀请白俄罗斯...

    时间:08-2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