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网民规模超10亿开启哪些机遇

2021-08-31 06:32:16

来源:经济日报

  网民规模超10亿开启哪些机遇
   本报记者 王轶辰

  近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较2020年12月增长2175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1.6%。超10亿用户接入互联网,形成了全球最庞大、生机勃勃的数字社会。网民超10亿对经济社会发展意味着什么?全球最庞大数字社会又将带来哪些机遇?

  加速开启数字化浪潮

  今年上半年,我国互联网基础资源领域持续强化基础建设,加快核心技术研发,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效应对国内外互联网基础资源领域风险挑战,取得了新进展。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张晓表示,当前,数字化转型的浪潮已然开启,并将成为“十四五”发展的重要命题,具体有几个变化。一是产业端数字化的“加速与融合”。数字产业化蓬勃发展,呈现强劲加速势头。上半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业务及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以上互联网及相关服务企业业务收入同比增长均超20%。产业数字化如火如荼,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零售领域,网络零售成为消费新引擎,上半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3.7%;在服务领域,移动支付打通餐饮、外卖、旅游等多个线上线下服务场景;在工业制造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基本形成,智慧工厂、无人机巡检等产业数字化应用场景不断推陈出新。

  二是社会端数字化的“扩大与缩小”。首先体现在用户总体规模的扩大。我国网民规模已突破10亿,超过七成的人口上网。其次体现在细分群体使用率差距缩小。得益于基础设施与配套数字化服务“软硬件”的不断完善,农村群体与城镇居民互联网普及率差异较2020年12月缩小4.8个百分点。50岁以上中老年群体互联网普及率快速增长。

  三是政府端数字治理的“提速与有力”。首先是反垄断监管强调市场公平。《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印发实施,标志着全新的互联网监管时代的到来。其次是数据立法凸显数据安全。《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先后出台。数字治理立法及监管的方向日益清晰,有助于进一步规范市场和产业发展,也将对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和发展轨迹产生深远影响。

  构建数字社会新生态

  我国网民数量首度超过10亿,如此庞大的网民群体如何构建数字社会新生态?

  中国互联网协会咨询委员会委员高新民表示,我国网民规模超过10亿背后,互联网发展呈现四方面特点:形成了全球规模最大、应用渗透最强的数字社会;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进一步提升,城乡差别正在缩小;中老年网民规模增长最快,普遍服务得到重视;互联网平台经营及数据安全加强监管,引导互联网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随着互联网应用和服务的广泛渗透,我国构建起了数字社会新形态:8.88亿人看短视频、6.38亿人看直播,短视频、直播正在成为全民新的生活方式;8.12亿人网购、4.69亿人叫外卖,人们的购物方式、餐饮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3.25亿人用在线教育、2.39亿人用在线医疗,在线公共服务进一步便利民众。

  随着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网络正成为更普惠的发展方式。一方面,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全国行政村通光纤和通4G比例均超过99%,农村和城市“同网同速”,让城乡互联网接入鸿沟逐步缩小。另一方面,农村数字经济新业态不断形成。“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初见成效,以直播电商为代表的互联网新模式发挥带货能力,成为引领农产品网络销售的新路径。

  值得一提的是,中老年网民成为规模增速最快的群体。2020年以来,相关部门大力推动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水平及特殊群体的无障碍普及。在政府、企业、社会各方共同努力下,中老年网民群体在总体网民中的占比有显著增长。截至2021年6月,5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为28.0%,较2020年6月增长5.2个百分点。

  发挥核心引擎作用

  “中国高质量数字经济发展为破解人类共同挑战提供了可行方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表示,2021年上半年,互联网进一步发挥支撑引领作用,促进数字经济规模不断扩大、质量日益提升、结构优化升级、创新更加活跃,成为未来产业的核心引擎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力量。

  这首先体现在数字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推动数字消费、数字贸易等领域稳步发展。在数字消费方面,截至2021年6月,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汽车联网设备的使用率分别达19.8%、13.3%、12.3%。随着数字化产品及服务释放出巨大的隐性价值和社会福利,对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产生重要影响。

  在数字贸易方面,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全国目前已发展到105个。国际数据港建设项目、多边数字货币桥研究项目等均稳步推进。各地数字贸易港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国际合作深入开展,为稳定世界经济贡献中国力量打下了新的基础。

  与此同时,产业数字化对数字经济的主导地位也进一步凸显,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产业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在农业方面,无人拖拉机、无人抛秧机、“5G+智能大棚”等智能设备推动农业生产养殖过程的精准感知和智能决策,助力农业发展从信息化走向标准化和智能化。

  在工业方面,截至2021年6月,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53.7%和73.7%,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准备度持续提升;协同研发设计、远程设备操控、柔性生产制造、无人机巡检等“5G+工业互联网”数字化应用场景加速拓展。

  在服务业方面,从餐饮、旅游到办公、教育、医疗等各类传统服务市场因数字化赋能实现了线上线下共融,进一步带动服务业繁荣发展。同时,大数据平台指导企业完善运营规则和策略,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机遇。

  业内专家表示,当前,快速发展的数字经济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庞大的网民规模、完善的基础设施、成熟的应用场景,将为市场带来更多新机遇。

王轶辰

  • 相关阅读
  • 房租年涨幅不得超5%!住建部明确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8月31日电 (李金磊 左宇坤)31日,住建部发布《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明确城市住房租金年度涨幅不超过5%。  《通知》提出:  ——除违法建筑和经专业机构鉴定为...

    时间:08-31
  • 薇娅带货的全麦面包,被上海消保委点名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8月31日电 (记者 谢艺观)号称全麦面包销售额第一,主播薇娅、丁香医生都推荐过,看上去非常健康,田园主义低脂全麦欧包由此俘获了不少消费者的芳心。  但真的如此健康吗?如今,田园主义低脂全...

    时间:08-31
  • 场景实验室创始人吴声:新消费浪潮“新”在何处?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8月31日电 (记者 张旭)新消费赛道风起云涌,涌现了无数新品牌,让人目不暇接,高估值让不少人直呼“看不懂”。该如何定义这场新消费浪潮,和过往相比,又新在何处?就此,中新网近日对场景实验室...

    时间:08-31
  • 日本在广州累计投资设立企业719家

      中新网广州8月31日电 (记者 许青青)据广州市商务局31日介绍,截至2021年7月,日本在广州累计投资设立企业719家;合同外资金额73.37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67.61亿美元。  据悉,日本在广州投资设立企业主要涉及批...

    时间:08-31
  • 住建部:中国房地产长效机制实践2年多 不断扎紧调控制度“笼子”

      中新社北京8月31日电 (记者 庞无忌)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倪虹31日在北京表示,2018年,中国决定实施房地产长效机制,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房地产市场总体保持平稳运行。资料图:正在建设中的房地产楼盘。 中...

    时间:08-31
  • 青海:乡村振兴电“帮忙” 荒山变成绿宝地

      中新网西宁8月31日电 题:青海:乡村振兴电“帮忙” 荒山变成绿宝地  作者 李江宁 马彩虹 杨军  “同样30亩山地,通电和没通电的产量差别大了。没通电以前每亩地收入5000元,通电以后收入翻了一倍,这里面供...

    时间:08-31
  • 住建部:让新市民和青年人人能早日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

      中新网8月31日电 住建部副部长倪虹31日表示,解决青年人、新市民住房问题是各级政府的职责所在,也是提高城市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要重点抓好政策落实,真正加快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让新市民和青年人...

    时间:08-31
  • 河北衡水建设“智慧交管”构筑“最强大脑” 满足群众平安出行

      中新网衡水8月31日电 (崔志平 王鹏)31日,河北省衡水市公安交通警察支队政委苏墨谦在衡水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衡水市公安局面对机动车和驾驶人快速增长的交通形势,把“智慧交管”建...

    时间:08-31
  • 国内首条下穿运营高铁大直径盾构隧道双线贯通

      中新网苏州8月31日电(刘福昌 林凤 蒋国玄)成功下穿房屋建筑群、沪宁城际铁路、京沪铁路、城市快速路等密集高风险源,31日,苏州桐泾路北延隧道盾构右线洞通,实现双线贯通。是国内第一条下穿运营高速铁路的大盾构...

    时间:08-31
  • 2021年服贸会文旅首次合并亮相:两个“之最”多个“首次”有看点

      2021年服贸会文旅首次合并亮相:两个“之最”多个“首次”有看点  光明网讯(记者 张倩)8月30日,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文旅服务专题媒体通气会在北京举行。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文旅...

    时间:08-3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