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福州:打造人才“强磁场” 催生数字经济“核裂变”

2021-11-22 03:54:15

来源:科技日报

  福州:打造人才“强磁场” 催生数字经济“核裂变”

  近年来,福州市在数字经济领域,发掘和培育了一批由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团队领衔的创业项目,构建以数字经济为主导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加速向创新转型“第一方阵”挺进。

  任义文 

  福州市科技局局长

  11月10日,2021年福州市榕创嘉年华暨福州创新创业大赛决赛落幕。记者注意到,多项数字领域“福州造”前沿科技集中亮相,众多高新企业正加速从地方“小舞台”走向全国“竞技场”。

  “今天的福州到处充满生机活力,是创新创业创造的沃土。”福州市科技局局长任义文近日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近年来福州市积极搭建创新创业大赛平台,在AI、5G、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经济领域,发掘和培育一批由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团队领衔的新业态、新模式创业项目,构建以数字经济为主导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加速向创新转型“第一方阵”挺进。

  多名院士“加盟”,聚集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团队

  “引进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带来一批创新团队和项目,孵化一批科技型企业,培育一个新兴产业集群,催生了福州数字经济的创新‘核裂变’。”福州市科技局高新处负责人说,福州数据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快速成长,正是这一现象的生动写照。

  福州市政府与清华大学共建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建华领衔的“清华—福州数据技术研究院”,致力于无线宽带专网、数字健康等应用领域,福州数据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是其成果转化平台。在本届福州市创新创业大赛上,其数据共享项目团队带来了SOLAR数据共享平台项目。该项目针对当前数据标准不统一、数据交易成本过高等问题,融合了区块链与人工智能技术等,打造了一个合法、安全、低成本和可持续开展数据共享和交易的平台,助力数据转化为生产要素,推动大数据产业良性发展。

  中青汽车拥有汽车变速箱设计、智能驱动控制等核心技术,其参赛的高集成电驱动系统专用变速器项目,可搭载在客车、乘用车、物流车等上,具有集成度高、成本低、效率高等优点,计划通过大赛平台引入战略投资,加速产品研发及产业化。

  深耕视频直播、智能电视等这一“风口”,帝视科技发起成立福州市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聘请张钹院士为首席顾问,组建高层次人才队伍,研发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老旧视频修复与画质增强技术等,并相继获得福州市、福建省创新创业大赛成长组一等奖。

  “硬核”成果,凸显科技自立自强“福州力量”

  抓创新不问“出身”,只要能为国家作出贡献,都全力支持。在这次创新大赛上,福建国光新业公司带来了“PA-Cap聚合物片式叠层固态铝电解电容器”参赛项目,正是践行上述重要论述的集中体现。

  电子信息产业基础元器件是5G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核心,其中被动元件又称为无源器件。该公司负责人介绍,依托国光新型电子元件与材料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组织了一支具备高分子材料、化学、应用电子、机械设计等专业背景的成员组成的研发团队,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研制了自主设计关键制造设备,开发了独立的产品生产线,实现自主可控、安全可信的项目产业化。

  “打破国外技术封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这些频频在参赛者路演中出现的词汇,与之对应的是一大批具有原创性“硬核”成果的创新创业项目。

  IPv6是下一代互联网传输协议,是下一代互联网的基石,5G和物联网的基础。对此,福建万物易联公司基于边缘计算和云计算架构,率先构建的下一代互联网融合云平台,提供国内首个满足网信溯源要求的IPv6升级改造方案,拥有自主可控的知识产权。

  数字赋能转型,“互联网+”催生新模式新业态

  共享药房、高空喷涂无人机、网站哨兵、智慧无人餐饮……“新的需求不断催生了新应用新场景。”据福州市科技局高新处负责人介绍,今年的福州市创新创业大赛参赛企业,有一半以上为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这正是福州借助信息产业的先行优势,在数字化技术不同领域率先尝试、探索的一个缩影。

  如“车危仪”在公共场所“闻味”就能报警,由福建美营自动化公司研发的智能危化气体检测装置,使用高灵敏传感器及人工智能算法技术,实现了对易燃易爆危险气体分子进行快速、免接触的实时检测分析,为公共场所安全提供了智能化的解决方案;福州闲时间公司兼客项目则用大数据给人才“画像标签”,通过搭建“互联网+灵活用工”数字化平台,可个性化满足用户求职、学习成长以及企业招聘需求,获2021福建省数字经济领域瞪羚创新企业,同时入围福建省科技小巨人企业。

  从新兴产业发现新可能,从传统产业挖掘新动能。来自福州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宇心建材公司,针对隧道火灾频发、人员疏散和扑救困难等,在国内率先研发了隧道混凝土结构表面喷抹隧道防火涂料。同时,运用5G物联网技术,通过“移动式红外线摄像头+机器人”,实现远程控制机器人进行喷涂施工,其监控平台还具有自动预警、提醒车辆等功能;针对当前工业机器人对打磨抛光工艺缺少识别能力,国化智能公司携手福州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人才团队,融合了激光视觉和力控技术,打造了国内首个智能打磨机器人。

  任义文表示,福州市科技局将进一步打造创新创业完整的服务链条,整合资本、人才、中介等创新创业要素,面向海内外引进各类高层次创新人才团队,推动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蓬勃发展,催生一大批“专精特新”的科技型企业,培育数字经济新模式、新业态等,用“互联网+AI”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全方位推进福州高质量发展超越迈进。

  • 相关阅读
  • 两部门:加快淘汰落后低效电机 加大高效节能电机应用力度

      中新网11月22日电 据工信部网站22日消息,工信部和市场监管总局日前印发《电机能效提升计划(2021-2023年)》(以下简称“计划”)。计划提出,要加快高效节能电机推广应用,其中包括开展存量电机节能改造,加快淘汰...

    时间:11-22
  • 内蒙古煤炭单日产量创历史新高

      新华社呼和浩特11月22日电(记者贾立君)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了解到,20日,全区生产煤炭386万吨,创单日产量历史新高。  今年以来,内蒙古服从国家大局保障能源供应,全力推进煤炭增产。目前,全区在产煤矿...

    时间:11-22
  • 探访雄安容东片区:为回迁民众筹备“新生活”

      中新社雄安11月22日电 题:探访雄安容东片区:为回迁民众筹备“新生活”  中新社记者 崔涛  初冬时节,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已经建成的现代化街区,为这里的民众带来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5-10分钟生活圈已经形...

    时间:11-22
  • 四川:“金通工程”破解乡村客运“通返不通”

      中新网成都11月22日电 (记者 王鹏)在中国的广大乡村,“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作为交通运输脱贫攻坚“兜底”目标,已于2020年9月底全面完成。但因部分乡村客流量少、客流潮汐现象严重等多种原因,乡村客...

    时间:11-22
  • 我国“菜篮子”产品价格总体趋稳 可保障14亿人每人每天3斤菜

      我国“菜篮子”产品价格总体趋稳 可保障14亿人每人每天3斤菜  央视网消息:“菜篮子”产品是重要的民生商品。农业农村部最新发布,当前,我国“菜篮子”产品总量充足,供应有保障。  从供应量看,当前,“菜...

    时间:11-22
  • 贵州贵阳:山区县城的数字乡村发展之路

      中新网贵州息烽11月22日电 题:贵州贵阳:山区县城的数字乡村发展之路  作者周燕玲  提及乡村,许多人想到的是乡土气息,连在大山深处生活了60多年的陈正权也没想过,乡村上“数”一改“土气”后,连鸡都能在...

    时间:11-22
  • 四川1300吨茶叶出口中亚专列从成都国际铁路港再发塔什干

      中新网成都11月22日电 (陈军德 张浪)22日上午10时,满载着价值410万美元的1300吨四川茶叶的专列从成都国际铁路港出发,启程前往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这是今年开行的第2列四川茶叶出口中亚专列。  在此次专列中...

    时间:11-22
  • 央行:10月份债券市场共发行各类债券47626.8亿元

      中新网11月22日电 据央行网站消息,央行22日发布了《2021年10月份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数据显示,10月份,债券市场共发行各类债券47626.8亿元。其中,国债发行6267.0亿元,地方政府债券发行8688.6亿元,金融债券...

    时间:11-22
  • 探访全国最大天然气生产基地

      探访全国最大天然气生产基地   农历小雪节气前夕,陕北黄土高坡上朔风阵阵,寒意渐浓。背阴处,随处可见残冰碎雪。  20多天前,这里迎来今冬第一场降雪,气温骤降。为保障气井和设备运行正常,中国石油集团...

    时间:11-22
  • 全国市场主体总量超1.5亿户

      全国市场主体总量超1.5亿户(新数据 新看点)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1月1日,全国市场主体总量超1.5亿户,近10年净增1亿户。亿万市场主体的磅礴力量推动了我国经济总量、国家财力和社会财富稳定增长,承载了7亿...

    时间:11-2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