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探访全国最大天然气生产基地

2021-11-22 15:59:06

来源:经济日报

  探访全国最大天然气生产基地

  农历小雪节气前夕,陕北黄土高坡上朔风阵阵,寒意渐浓。背阴处,随处可见残冰碎雪。

  20多天前,这里迎来今冬第一场降雪,气温骤降。为保障气井和设备运行正常,中国石油集团长庆油田第一采气厂作业八区生产运行室主任闫强加入冬供保障小分队,来到现场解决了脱水撬温度异常、排液系统故障、井口冻堵频繁等10余项难题,保证了气井不堵、生产正常。

  “我的岗位虽然在调控中心,但要提产了能顶上去,要保供了就站出来!”作为一名退伍老兵,闫强已在第一采气厂工作21年,朴实的话语透出自豪。

  随着北方地区进入供暖季,受多种因素影响,今冬明春的能源供应形势持续受到关注。作为向首都北京供气的主气源地,长庆油田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基地和天然气管网枢纽中心。而第一采气厂是长庆油田最大的采气厂,第一净化厂则是第一采气厂处理量最大的净化厂。

  穿好红色工衣、戴上白色安全帽、处理身上静电、鞋底消毒、手机调至飞行模式……经过规范流程后,记者走进位于毛乌素沙漠边缘的第一采气厂第一净化厂。“投产24年来,我们始终把安全平稳供气作为政治任务,每年的冬季保供更是严阵以待。”第一净化厂厂长蔡之兴告诉记者。

  指着满是管线和罐塔的厂区,蔡之兴说,净化厂的主要任务是脱除天然气中的硫化氢和二氧化碳,生产可以向外输出的商品气。在厂区一角,各种天然气管道上标着陕京一线、西气东输线、陕宁复线、靖西复线等字眼,源源不断的天然气从这里运往各处,温暖着万千家庭。

  如果说净化厂是天然气的深加工车间,那么,“原材料”就来自储气站和集气站。

  储气站把淡季生产的气藏于地下,在消费旺季快速释放。陕224储气库是我国首座低渗储气库,天然气储存于地下3000多米,目前这里注气超过3亿立方米。

  第一采气厂副厂长罗长斌说,该库已做好各项保障准备工作,可随时按照指令调整到应急调峰模式,调峰期每天最大可向外供气400万立方米。

  集气站看似只是将各气井的天然气收集在一起,其实还要进行加热、节流、分离、增压、脱水、计量等处理。在位于陕西靖边县海则滩乡掌高兔村的中2集气站,各类设施齐全,唯独没有工作人员办公、休息的场所。原来,这里已成为无人值守站,各项工作均可远程操控解决。

  长庆油田所处的鄂尔多斯盆地自然环境艰苦,北部是荒原大漠,南部是黄土高原,冬季气温可低至零下30摄氏度。记者来到中2集气站时,月亮已经升起,温度相比白天下降明显。第一采气厂作业一区经理乔玉龙告诉记者,保供必须防寒,对于暴露在外的设备而言,最担心的就是发生冻堵问题。

  为确保冬季保供万无一失,第一采气厂以风险排查、事故防控为重点,持续开展储气库、压缩机等各类设备、含硫天然气生产、井控及燃气5项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整治,制定落实防控措施32项;超前做好高负荷供气和极寒天气条件下场站、管线、设备安全保障措施,为118座集气站、5座净化厂、3000余处重点部位及设备设施“穿上冬衣”,杜绝冻伤冻坏设备设施事件的发生。

  科技正在为防冻增添底气。在日前举办的首届长庆青年创新成果展上,青年党员技术尖刀组王继鹏和同事设计发明的柱塞气井电磁阀涡流式泄压管引发关注。王继鹏说,该设备使用3D打印技术,单件成本仅200元,推广应用于柱塞气井后每年可增产气量1300万立方米,也可让员工不用再冒着严寒反复爬上2米高的“采气树”。

  据介绍,长庆油田目前已全员进入“应战状态”,近2万口气井高负荷生产,日产量保持在1.2亿立方米以上,全力保障天然气安全生产运行,以实际行动为冬季保供增添“底气”。数据的背后,是8000余名采气人舍小家、为大家的默默奉献。

  今年以来,长庆油田持续加大致密气田勘探开发力度,截至11月中旬已累计生产天然气超过400亿立方米,较去年提前了半个月,展现了长庆力量、长庆贡献、长庆价值。长庆油田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李逵说,将全力以赴提产增量,千方百计稳定供应,确保冬季产量上得去、稳得久、顶得住,坚决打赢冬季保供攻坚战,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冬季民生供气筑牢屏障。

  本报记者 杨开新

  • 相关阅读
  • 科技创新 赋能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 赋能高质量发展(大数据观察·数说新跨越)  日前,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顺利举办,重点展示了我国在基础前沿、战略高技术和民生科技等领域取得的一批重大成果。  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从199...

    时间:11-23
  • 物业进村一举多得 村里好房引来城里租客

      村里好房引来城里租客  本报记者 陈强  上周末,在京从事家政行业的刘女士,把丰台东高地月租金2800元的一居室楼房退掉,拉着行李箱,到大兴区西红门镇建新庄村,租了一间房,月租金500元。  “怎么能搬那...

    时间:11-23
  • 空箱量缺口达到200万标箱 集装箱何时告别一箱难求?

      集装箱何时告别“一箱难求”?  今年以来,中国外贸形势持续向好,国际集装箱运输需求快速增长。然而,多国疫情不断反弹,部分境外港口拥堵,导致国际物流供应链受阻,船舶运行效率和空箱周转率大幅下降,集装...

    时间:11-23
  • 西部二手车出口商 东南亚抢滩“40%”

      西部二手车出口商 东南亚抢滩“40%”  本月初,《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保管机构东盟秘书处发布通知,宣布文莱、柬埔寨、老挝、新加坡、泰国、越南等6个东盟成员国和中国、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

    时间:11-23
  • 发力五大应用场景 这里建起工业互联网成长“温室”

      发力五大应用场景 这里建起工业互联网成长“温室”  7亿元  预计到2022年,宁波高新区将建设一批高能级的工业互联网创新平台。引进培育一批高水平人才,带动产业集群研发投入超7亿元。  可以实时监测智慧工...

    时间:11-23
  • 数据代码里隐藏“猫鼠游戏” 公司数据合规到底难在哪

      公司数据合规到底难在哪   数据代码里隐藏“猫鼠游戏”;数据出境存在法律间协调难点  中国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10月,网站安全方面,中国境内被篡改网站数量为9532个,较9月增长近3成...

    时间:11-23
  • 贵南高铁九万大山三号隧道贯通 广西段隧道贯通突破八成

      中新网河池11月22日电 (莫育杰 莫小斌 周波臣)11月22日上午,随着一声响亮的爆破,贵南高铁九万大山三号隧道顺利贯通,成为九万大山隧道群首座贯通的隧道。至此,贵南高铁广西段隧道贯通数量突破80%。  贵南高...

    时间:11-22
  • 中国“新舟”60飞机完成境外交付工作

      中新社北京11月22日电 (记者 周音)记者22日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获悉,21日11时,一架“新舟”60飞机从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启程飞向吉布提。至此,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中航西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下...

    时间:11-22
  • 四川:预计2025年数字经济总量超3万亿元

      中新网成都11月22日电(单鹏)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22日在成都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四川省“十四五”数字经济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四川省数字经济总量超3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3...

    时间:11-22
  • 四川绘“十四五”制造业发展蓝图 将培育3个世界级产业集群

      中新网成都11月22日电 (单鹏)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敬茂明22日在成都介绍《四川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有关情况时表示,“十四五”时期,四川将培育世界级电子信息...

    时间:11-2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