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川渝人社领域将推动更多“同城待遇”

2021-12-28 17:00:5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重庆12月28日电(记者 钟旖)记者28日从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川渝人社部门日前召开第六次合作联席会议。会议明确,2022年,两地人社部门将聚焦公共服务“通办理、减流程、压时限”,让更多“同城待遇”在人社领域落地生根。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2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从夯基垒台迈向整体成势的关键一年,两地将持续增加优质公共服务供给,持续营造“宜居宜业宜游”氛围,让两地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就业方面,两地将提高政策共享水平,进一步缩小政策差距,取消政策户籍限制,完善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共同推进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改革落地,保持两地政策平衡;共同发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急需紧缺人才目录》、企业薪酬调查数据等。

  在发展协同上,两地将围绕推动人力资源高效配置,建立健全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加快川渝人力资源协同发展试验区和毗邻地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共同争取、联合承办全国性会、展、赛等活动,联合培育全国性劳务品牌、就业创业品牌和培训品牌;建设农民工实名制数据库、人才数据库、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库,推动两地产业、人才、劳动力资源优势互补和共享互通。

  为更高水平地“集聚”人才,两地将借助博士后培养平台,加大博士后联合招收、培养力度;联合推动“智能+技能”数字技能人才培养试验区、“巴蜀工匠”协同培养融合区建设,重点培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紧缺急需高技能人才;深化职称互认、异地评审、联合评审,建立川渝两地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机构备案协同机制。

  此外,两地将推动实现更多线上线下业务互办、互认;持续优化社保关系无障碍转移,推进两地社保参保缴费记录异地查询和工伤职工异地就医结算,巩固待遇领取资格“就近认”成果;同时,加快推进两地人社业务经办“全业务用卡”,推广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一卡通”服务管理模式,逐步推进社保卡在成渝两地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其他政务、民生领域的广泛应用。

  据介绍,2021年川渝两地人社部门以部省市战略合作为引领,87项目标任务基本完成,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人才人事、就业服务、社会保险、劳动维权4大板块推出的“十件实事”也均提前完成。截至2021年11月底,两地互办川渝人社“跨省通办”业务累计26万件,日均办理通办业务783件。(完)

  • 相关阅读
  • 中国企业为全球创造更多价值

      中国企业为全球创造更多价值(新视点)  日前,在“2021·中国企业全球形象高峰论坛”上,中国外文局发布《中国企业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21》。这份包括俄罗斯、意大利、巴西、南非、泰国、美国等12个国家,6000...

    时间:12-29
  • “十四五”国家信息化发展蓝图绘就 专家建议上市公司加快数字化转型

      “十四五”国家信息化发展蓝图绘就 专家建议上市公司加快数字化转型  本报记者 侯捷宁  见习记者 杨 洁  近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我国...

    时间:12-29
  • 到2025年力争70%规上制造业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

      到2025年力争70%规上制造业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  本报记者 孟 珂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务院国有资产...

    时间:12-29
  • 工信部:推动我国医疗装备产业实现快速发展

      工信部:推动我国医疗装备产业实现快速发展  本报记者 孟 珂  12月28日,工信部网站显示,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医保局...

    时间:12-29
  • 两部门发文优化境内金融机构在境外发行债券制度

      两部门发文优化境内金融机构在境外发行债券制度  本报记者 刘 琪  12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消息,决定废止《境内金融机构赴香港特别行政区发行人民币债券管理暂行办法》(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

    时间:12-29
  • 保安全、防风险、促开放 三大关键词“剧透”明年外汇管理工作重点

      保安全、防风险、促开放 三大关键词“剧透”明年外汇管理工作重点  本报记者 刘 琪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以下简称“外汇局”)召开2022年全国外汇管理工作会议。会议指出,2021年,外汇管理工作取得多项成...

    时间:12-29
  • 7位专家前瞻12月份制造业PMI:多数认为将继续“站在”荣枯线上

      7位专家前瞻12月份制造业PMI:多数认为将继续“站在”荣枯线上  本报记者 昌校宇  12月31日,国家统计局将发布1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多数专家预测,12月份PMI将继...

    时间:12-29
  • 集采进入常态化 倒逼中国医药行业增添“原创”成色

      “灵魂砍价”一再上演 集采倒逼中国医药行业增添“原创”成色本报记者 张敏 见习记者 郭冀川  12月22日,有投资者向上市公司通化东宝发出提问:公司是否重新评估了集采之后两年的盈利预期?参与了第六批国家药...

    时间:12-29
  • 中国制造业加速“鼎新革故” 提升供给体系适配性

      中国制造业加速“鼎新革故”(锐财经)  12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等八部门正式印发《“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就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着力提升创新能力、供给能力、...

    时间:12-29
  • 追热点、爱国货 2021年购物车里藏着“青年情绪”

      这届年轻人追热点、爱国货,打疫苗贡献一“臂”之力——   2021年 购物车里藏着“青年情绪”  2021年进入尾声。《中国Z世代智能信息全域研究报告》显示,“奥运会”“国风国潮”“疫苗接种”等成为中国Z世代...

    时间:12-2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