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2019、2020年度中国“地方账本”公开度排行榜:广东居首

2021-12-30 17:26:0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12月30日电 (记者 赵建华)中国财政部30日公布2019、2020年度地方预决算公开度排行榜。排行榜显示,广东连续两年居首,江西、吉林连续两年垫底。

  2021年5至8月,财政部组织对2019、2020年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预决算公开情况开展专项检查。这是2015年以来第5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地方预决算公开检查。排行榜显示,陕西连续两年排名第二,河北、湖南连续两年排名前五。

  从检查情况看,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持续打造“阳光财政”,基本实现了预决算信息“应公开尽公开”。2019年度应公开预算和决算分别为26.90万家、27.23万家,未公开仅2家、4家;2020年度应公开预算和决算分别为25.61万家、26.14万家(部门数量因机构改革影响比上年度有所减少),未公开仅各4家。历年检查情况显示,2015年度未公开预决算的地方各级部门为9.3万家,之后连年大幅下降,2018年度以来连续三年均为个位数,预决算公开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据财政部介绍,预决算公开制度体系逐步健全,公开透明度不断增强。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不断创新公开方式、完善公开内容,提升透明度。各省区市均已建立省、市、县三级的统一公开平台,有的地区还增加了微信公众号推送、发布小视频等公众喜闻乐见的公开渠道。部分地区制定了统一公开模板,针对公众关注的“三公”经费、政府债务、政府采购、扶贫资金等内容规范表述格式,增加可读性和不同地区间的可比性。

  但部分地方预决算公开仍存在薄弱环节。个别部门未公开预决算,两个年度未公开预决算的部门共涉及8家。部分政府和部门公开不及时,公开内容不完整不细化不准确,公开内容可读性不够。

  财政部表示,今后将把预决算公开工作作为深化预算管理改革的有效举措,坚持结果导向、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切实做好相关工作,不断提升地方预决算公开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完)

  • 相关阅读
  • 做好跨周期调节,促进外贸平稳发展

      做好跨周期调节,促进外贸平稳发展(锐财经)  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将正式生效实施。2021年12月30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商务部相关负责人就若干热点问题予以回...

    时间:12-31
  • 税务总局:确保各项税费优惠政策不折不扣

      税务总局:确保各项税费优惠政策不折不扣  本报记者 包兴安  12月30日,全国税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回顾2021年税收工作,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税收现代化建设经验,部署2022年重点任务。  会议指出,2021年...

    时间:12-31
  • A股公司年内披露1251个终止事项 七类“断舍离”透露哪些信号?

      A股公司年内披露1251个终止事项 七类“断舍离”透露哪些信号?  本报记者 张 歆 昌校宇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30日《证券日报》记者发稿前(下同),2021年A股上市公司已披露1251个终止事项(少部分...

    时间:12-31
  • 八大关键词 折射2021年银行业新变革、新趋势

      八大关键词 折射2021年银行业新变革、新趋势  本报记者 吕 东 彭 妍  今年以来,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进一步提升,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新成效,盈利能力走出低谷。在即将过去的2021年,在金融机构体系中处...

    时间:12-31
  • 旅游业仍在等待曙光 2022年迎迷茫开局

      旅游业仍在等待曙光 2022年迎迷茫开局  本报记者 李乔宇 见习记者 贺王娟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2021年的旅游业,“错过”可能会是一个很多人都会想起的关键词。  今年十一长假、暑假期间,多地发布紧急提醒...

    时间:12-31
  • 退市新规“满周岁”:27家公司多元化退出

      退市新规“满周岁”:27家公司多元化退出 专家建议进一步细化退市指标  本报记者 吴晓璐  12月31日,退市新规发布满一周年。一年来,退市新规威力渐显,共有27家上市公司退市,其中强制退市17家。此外,目前...

    时间:12-31
  • IPO保荐业务成券商违规“高发区”

      IPO保荐业务成券商违规“高发区”  本报记者 昌校宇  IPO保荐业务仍是券商违规行为“高发区”。  截至12月30日,《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年内证监会官网公布的79条监管措施注意到,32张“罚单”剑指投行IPO保...

    时间:12-31
  • 海运业大考之年:运价高烧不退 港口拥堵待解

      海运业大考之年:运价高烧不退 港口拥堵待解  本报记者 矫月 施露 李乔宇  供需不平衡、缺箱缺舱、港口拥堵……让2021年的海运业彻底火了一把。  谈及今年的海运价格波动,隐山资本董事总经理张羽告诉《证...

    时间:12-31
  • 央行已发放第一批碳减排支持工具资金855亿元

      央行已发放第一批碳减排支持工具资金855亿元  本报记者 刘 琪  11月份,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推出了两个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一个是碳减排支持工具,另一个是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

    时间:12-31
  • 年终奖个税优惠续期,呼应了民众期待

      年终奖个税优惠续期,呼应了民众期待  ■ 社论  年终奖个税优惠续期,在激励人心的同时,对推动国内消费市场活力也会取得明显效果,可谓一举两得。  年底临近,又到了工薪阶层翘首以盼的日子——很多企业将...

    时间:12-3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