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数字化改革 浙江“改”了什么?

2021-12-31 20:41:1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杭州12月31日电(柴燕菲 王逸飞 张煜欢)大变局时代,数字将带来怎样的发展可能?浙江正用一场改革求解答案。

  今年初,浙江在全省部署开展数字化改革,提出统筹运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从整体上推动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治理能力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将这场改革形容为该省主动引领全球数字变革之举。

  “一年出成果、两年大变样、五年新飞跃”是该省提出的总体时间表。当2021年收官,这场全省攻坚让浙江“改”了什么,又变得如何?

浙江知识产权在线平台。 张煜欢 摄

  多跨场景折射治理思维之变

  数字化改革是一场破旧立新的动态过程。面对时代发展新需求、新痛点,面对实现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一年来,浙江借数字之力重塑治理思维。

  27日,浙江省数字化改革推进会上,袁家军强调,“数字化改革之核心要义在于解决矛盾、塑造变革,主战场是聚焦跑道,开发多跨应用”。过去一年,以多跨场景应用为重要抓手,实现治理高效成为该省改革的重要特点。

  “住有所居”是不少在城市打拼者的夙愿。杭州公积金中心信息管理处副处长吴静波对这份愿望有更深体会。他见过太多人因买房而喜,也为种种繁琐业务所扰。

  “许多人是第一次买房,对政策、贷款手续、提取流程等不免感到陌生,为准备齐全材料,来回几趟跑都是常事。”吴静波说。

  为了百姓的“刚需”,能否以更高效率实现业务办理?

  “打通数据壁垒、实现数据共享,即可完成智能审核与实事办理”——这一概念如今说来简单,但在实现过程中,吴静波与团队花了大半年时间与业务涉及的多部门一一对接沟通,最终将查询、提取等公积金业务顺利“搬”到线上。今年,杭州公积金中心还推出公积金贷款申请、审批、签约等全流程线上签约服务——这意味着公积金贷款买房实现了“零跑腿”。

  “在数字化改革中需求是导向,也是改革的切入点。”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兰建平认为,在需求分析基础上掀起的场景革命,才能真正推进改革突破、流程再造、制度创新。传统的管理与服务在过去空间受限的场景下,通过在线化大大提高了效率,并开始转型成为全天候服务型政府。

  思维转变,不止于关注需求。“系统观念”是浙江数字化改革中不断提及的“关键词”。一年来,该省从构建最小系统起步,聚焦关键、放大细节、迭代升级。

  自“数字浙江”建设启动以来,该省沉淀了海量数据资源,但这些资源多存储于“孤岛”上。在日前浙江公布的数字化改革最佳应用中,“一体化数字资源系统”便管理和驱动着浙江各地各部门的各类数字资源,将一个个“孤岛”连成“大陆”。

  省市县三级3430个单位参与,涉及10129个政务类数字应用系统……浙江省大数据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系统如一个“数据底座”,为综合应用的开发、建设、运行、升级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数据资源,更为数字化改革夯实基石。

  在数字时代,灵活发挥“数据”的思考、决策作用,亦是数字化撬动更大变革的绝佳体现。

  不久前,有民众反映杭州西湖区三墩镇一处地铁站口共享单车乱停放,当地镇政府仅用20余分钟即联动完成整改。随后工作人员通过“民呼我为统一平台”数据分析发现,辖区内多处地铁口也存在类似情况,于是在4个地铁站18处出口周边设置硬隔离和“缓冲区”,让民众进出站更安全、便捷。

  在浙江的浙里“民呼我为”综合应用上,更聚焦了群众、企业、基层的高频民意需求,通过线上线下结合、上下条块贯通,建立起为民办事长效机制。

  改革初心,落脚“人民”。上述系统、平台并非单纯是顺应数字时代的生产工具,背后更凝结着改革以来浙江的制度性变革成果,将社会治理现代化推向更纵深领域。

“X-Spider”养老陪伴六足轮足式AI机器人与老人、小孩互动。 王雨桐供图

  导引动能激发加速赛道更替

  浙江的数字化改革,让政府治理思维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也加速着地方经济形成更富竞争力的高质量发展模式。

  改革伊始,该省就将数字经济系统建设作为了改革的重要支柱,提出打造数字经济综合应用,后建设诸多数字经济系统多跨应用场景。一方面,在外部环境复杂的大背景下,浙江借力改革,在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处理上,在为企业营造健康发展环境上,有了新的优化载体。

  浙江海河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此前因承接污水处理工程,急需资金支持。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企业通过浙江知识产权在线平台提交一项发明专利信息进行评估,2天内就获批500万元贷款。

  为保护创新,今年浙江上线浙江知识产权在线平台,其包含知识产权申请、融资、评估、保护、维权等10个主要功能。如其聚焦知识产权价值评估难、交易转让不便,实现一平台交易。即通过新建线上知识产权超市,对接集成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开辟知识产权评估、交易、融资线上专区,提供“一平台”线上交易服务,预计年服务企业融资规模超600亿元。

  一方面,数字化改革也在导引企业走好数字化道路、加速产业驶入创新驱动赛道等方面,发挥着催化剂的作用。

  不久前,作为浙江省首批“未来工厂”之一的宁波的康赛妮集团有限公司智能纺纱工厂亮灯启动。企业智能工厂项目现场负责人牟黄波介绍,这是行业首家智能“黑灯”数字化无人工厂。“项目新增加10条粗纺流水线,可年产1500吨高档羊绒纱线,产能效率是正常10条生产线的近2倍。”

  为推进数字经济系统建设,浙江今年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核心架构,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融合应用,力求形成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面连接的数字经济运行系统。该省今年新增“未来工厂”试点企业33家,电机、织造印染等行业产业大脑纷纷上线,共同组成制造业转型升级“尖兵部队”。

  浙江省信息化发展研究院院长陈畴镛表示,浙江加快数字经济系统多跨应用场景建设,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核心,发挥数据资源的关键要素作用,对产业链上下游全要素进行数字化赋能,正引领形成更富活力、创新力、竞争力的高质量发展模式。

  在上述重点内容快速推进的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数字化改革还在微观经济层面“蔓延”出浓厚的创新改革氛围,进一步激发企业的数字化热情。

  浙江企业万事利丝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日前上线“西湖一号”数字美学创意平台。其运用人工智能基于每位消费者的性格特征和穿搭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及生产,实现消费者直连生产端。企业董事长李建华表示,“数字化改革背景下,我们加大投入,攻坚新一代技术,数字化正成为企业不断前进的保障。”

  从数字看这种热情,目前浙江上云企业超40.5万家,重点制造行业典型企业装备数控化率60.7%、工业设备联网率42.3%,产业数字化指数全国第一。

衢州余东村的“乡村大脑”。 衢州柯城区委宣传部供图

  数字落地民生增色数字文明

  一年以来,数字化改革还改变着浙江的民生面貌、社会基因。其在推出浙医互认、疫苗接种、浙里助残等场景应用解决百姓急难愁盼的同时,也激发着数字创新热情、数字应用温情更多充实进共同富裕新图景。

  “如果能有一个机器人与老人聊天,并实现老人心理与情感的状态检测,会不会能让‘失语’更少发生?”几个月前,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学生王雨桐和其“00后”团队曾前往杭州社会福利中心,了解到老年人因缺少情感交流而容易患上“失语症”,产生了如上思考。

  第二次前往,他带去了团队自主研发的“X-Spider”养老陪伴六足轮足式AI机器人“六六”。“就像是安静的一池水突然被搅动了,爷爷奶奶围着它很新奇,没想到这个‘小家伙’竟听得懂杭州话,你一言我一语,气氛顿时活跃了起来。”

  杭州社会福利中心相关负责人说,如今护工少老人多,难免有时无法顾及到所有人的情绪。“机器人的这份‘情感监护’,胜似老年人的‘心理护工’。”

  城市有“机器人”,乡村有“村情通”。衢州余东村的农民画画家余云梅至今仍清楚记得第一次通过“村情通”上报需求的情景。

  “4月,我和其他农民画家准备开展农民画绘党史活动,需要专家帮助。”于是她尝试求助小程序“村情通”,信息立即传至“乡村大脑”。接到上报消息后坐班员立马通过系统流转,帮助联系有关部门,并予以在线回复。

  “村情通”背后的智慧治理服务一体化中心“乡村大脑”,是数字在乡村的落地生根。余东村所在的沟溪乡党委书记陈建锋介绍,“乡村大脑”有无数的“神经元细胞”,村里的河道旁、路灯上、菜园里都布设了感知设备,形成了触达乡村各个角落的物联感知网,通过与“村情通”“浙里办”等平台对接达到数据联通、跨域联动,实现“数字乡村一张网”管理。

  “数字化改革的价值理性即科技向善,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要求,是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浙江数字化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刘渊称,浙江数字化改革从技术理性跨越到制度理性,最后实现价值理性,推进长效发展。价值理性则以人为本,更关注整个社会的持续发展与人的关系以及发展成果的分享。

  如今,伴随着改革推进,一条省域层面推进数字变革、构建数字文明的路径正在浙江走出,一张数字变革的金名片已经形成。

  未来,改革仍在路上。“明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也是推进数字化改革全面贯通、集成突破、集中展示之年。”袁家军表示,浙江要紧抓数字变革的重大历史机遇,进一步放大数字化改革的格局,推动体系架构迭代升级,打造管用实用好用的重大应用,推动各领域制度重塑、流程再造,加快打造全球数字变革高地。(完)

  • 相关阅读
  • 满洲里口岸进出境中欧班列同比增长18%

      中新网哈尔滨1月1日电 (刘德才 黄旭 记者 史轶夫)满洲里口岸站1月1日发布消息,经该站2021年出入境的中欧班列达4235列,同比上一年增加650列,增幅达到18%。  满洲里铁路口岸位于中俄蒙三国交界处,是中国最大...

    时间:01-01
  • 如何改善中小微企业融资环境?来看央行怎么说、怎么做

      财经深一度|如何改善中小微企业融资环境?来看央行怎么说、怎么做  当前,部分中小微企业面临经营压力,帮助他们减负纾困离不开金融支持。融资需求面前,不少小微企业主仍有一些疑问:缺乏抵押物怎么办?银行...

    时间:01-01
  • 中欧班列长安号(西安—圣彼得堡—曼海姆)跨境电商专列开行

      中新网西安1月1日电 (阿琳娜 张远 焦健)2022年元旦零时,满载着50个集装箱电子配件、跨境电商产品的跨境电商专列驶出西安国际港,中欧班列长安号(西安—圣彼得堡—曼海姆)跨境电商专列开行。  这趟“新年班列”...

    时间:01-01
  • 2022年新年首列广州中欧班列发运

      中新网广州1月1日电 (唐贵江 关悦)1月1日凌晨,随着满载100标箱的“穗满俄”中欧班列从广州市大朗国际货运物流基地驶出,广州中欧班列开始了新一年的高速运行。  此趟中欧班列是2022年发运的首列广州中欧班列...

    时间:01-01
  • RCEP生效将为企业带来哪些利好?

      中新财经北京1月1日电 (记者 刘亮)全球经贸规模最大的自贸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实施。在全球经济经贸往来遇阻的背景下,RCEP生效后将带来哪些利好受到企业的广泛关注...

    时间:01-01
  • RCEP今起生效 华商:搭上区域经济整合“顺风车”

      中新社北京1月1日电 (李翔)《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1月1日正式生效。记者联系采访了来自RCEP成员国的华商,他们普遍认为RCEP的生效,将使其事业搭上区域经济整合“顺风车”。  RCEP共计15个成员国,...

    时间:01-01
  • RCEP于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

      中新社北京1月1日电 据中国商务部官网消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1日正式生效,文莱、柬埔寨、老挝、新加坡、泰国、越南等6个东盟成员国和中国、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等4个非东盟成员国正式开始...

    时间:01-01
  • 商务部:中国企业和消费者将从RCEP中获益

      中新社北京1月1日电 (记者 刘亮)《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1月1日正式生效。中国商务部国际司副司长杨正伟在接受中新社等媒体采访时指出,RCEP正式生效实施后,中国企业和消费者将从中获益。  他指出...

    时间:01-01
  • 北京地区首家RCEP项下经核准出口商成功获批

      中新网北京1月1日电 (徐婧)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上午11时,SMC(中国)有限公司成功获批成为北京地区首家RCEP项下经核准出口商。获批后,企业在货物出口时无需逐票向海关申...

    时间:01-01
  • RCEP生效!深圳迎来全国首票进口货物

      中新网深圳1月1日电 (唐贵江 别丽芳 黄莉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自今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1日零时,深圳皇岗口岸迎来RCEP协定生效后全国首票进口货物,5.6吨原产自日本的反射膜经深圳海关关员查验...

    时间:01-0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