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金融血脉滋养实体经济

2022-01-03 06:12:26

来源:经济日报

  金融血脉滋养实体经济

  □ 本报记者 郭子源 李华林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2021年,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力促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一方面,间接融资结构持续改善。从总量看,稳定信贷增长,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广义货币M2、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从价格看,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企业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2021年企业贷款平均利率已在5%以下,为统计以来新低。从结构看,优化信贷结构,稳企业、保就业成效稳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加强。

  另一方面,直接融资比重进一步提升。新股发行上市步伐加快,融资规模稳步增长,股权融资对实体经济支持成效显著。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下,创新资本加速形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激发出更多活力。

  信贷增长保持稳定

  2021年以来,我国针对形势变化,加强预调微调,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我国先后于2021年7月、12月两次实施全面降准,共释放资金约2.2万亿元。

  “降准的目的在于,加强货币政策跨周期调节,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加金融机构长期稳定资金来源、降低资金成本压力,更好地支持稳增长等政策目标,也有助于稳定市场信心和预期。”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说,据预测,12月的这次降准,将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150亿元,通过金融机构传导,进而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

  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的降低,还得益于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过去一年,我国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红利,推动实际贷款利率在2020年大幅降低的基础上进一步下降。2021年前11个月,整体贷款利率为5.07%,同比下降0.09个百分点,其中,企业贷款利率为4.61%,同比下降0.11个百分点。

  信贷稳定增长的最终落地,离不开金融机构“敢贷、愿贷、能贷”,要做到这三点,需发挥征信体系的支撑作用。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中国人民银行已推动各地建成省级地方征信平台10家,地市级地方征信平台40余家,平台共采集6361万户企业的118亿条信息,帮助65.38万户小微企业获得信贷2.34万亿元。

  接下来,信用信息的共享整合将进一步深化,各市场主体、尤其是小微企业的融资将更便利、更可得。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已印发《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应用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实施方案》,提出构建全国一体化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

  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信贷增长稳定、融资成本下降的同时,信贷结构也在持续优化,取得了一系列成效。

  小微企业预期更稳、信心更足。过去一年,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面临较大困难。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引导商业银行扩大信用贷款、持续增加首贷户,推广随借随还贷款,对受疫情持续影响的行业企业给予定向支持。

  在多方合力之下,普惠小微贷款实现了“量增、面扩、价降”。截至2021年11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8.9万亿元,同比增长26.4%,比各项贷款增速高约15个百分点;支持小微经营主体约4300万户,同比增长35%;2021年11月,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平均利率4.98%,比上年12月下降10个基点。

  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深入推进。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面对新形势,金融管理部门将服务重点投向粮食安全、种业发展、乡村建设等领域,同时,适时调整、完善扶贫再贷款政策,加大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支持力度。

  制造业中长期资金解渴。“与短期资金相比,企业更渴求中长期资金,以更好地匹配研发生产、回款周期。”维尔利环保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宗韬说。如何满足企业需求?产业政策、金融政策要协同,加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截至2021年11月末,投向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33.8%,保持了较高增速。

  “接下来,金融机构要落实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部署,提高金融供给与科创需求的匹配度,大力支持‘卡脖子’技术的攻关突破。”中国工商银行行长廖林说。

  绿色信贷助力经济绿色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基于以上正确认知,2021年我国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两个工具并行实施,既助力科学有序实现双碳目标,又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直接融资更加高效

  过去一年,资本市场改革开放蹄疾步稳,基础制度不断完善,市场生态持续优化,科技、资本和产业得以在更高水平、更广范围实现循环畅通,直接融资活水汩汩涌向实体经济。

  融资渠道不断拓宽。随着注册制改革加快推进,企业上市标准更加多元,上市条件愈发简化,市场包容性和覆盖面进一步提升。越来越多实体企业拿到资本市场入场券,跑出发展加速度。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截至2021年12月28日,2021年以来A股共有519只新股上市,首发募集资金总额达5430亿元,数量及金额均创近年来新高。

  创新活力加速释放。多层次资本市场错位发展、有机联系,为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企业提供“定制式”融资服务:科创板坚守“硬科技”定位,创业板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北交所聚焦“更早、更小、更新”……推动新材料、新能源等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接连涌现,为经济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蓄势赋能。数据显示,目前已有300余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登陆A股市场,近两年平均营业收入增速和净利润平均增速超过25%。

  “在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上体现‘进’,继续保持IPO、再融资常态化,坚守科创板‘硬科技’定位,建设好创业板,扎实办好北京证券交易所,规范发展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引导资金加大对科技创新、制造业、中小企业等重点领域支持力度。”近日,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明确2022年资本市场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

  展望未来,可以预期,金融市场深化改革步履不停,各类资源要素将加速转化为源头活水,持续滋养实体经济茁壮生长、枝繁叶茂。

  • 相关阅读
  • 创指半日跌2.19% 盐湖提锂板块跌幅居前

      中新经纬1月4日电 2022年A股首个交易日,三大指数高开,随后持续下行,创业板指大幅下挫一度跌至2.5%。  三大指数集体下挫。上证指数跌0.35%,报3627.10点。深证成指跌0.73%,报14748.28点。创业板指跌2.19%,...

    时间:01-04
  • “一村一品”可更进一步 品牌培育要加强

      农业农村部近日发布,截至目前,我国已认定3673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主导产业产值超过7000亿元,这些村镇资源禀赋集中、主导产业突出、发展特色鲜明、品牌效应明显。  所谓“一村一品”,是指在一定区...

    时间:01-04
  • 文旅大猜想 消费场景新风口在哪里?2022我们将这样旅游

      文旅大猜想 消费场景新风口在哪里?  2022我们将这样旅游  崭新的2022年已正式开启,站在一年之始,回顾过去一年来文旅浪潮的涨与落,别具意义。这些年,与人民群众幸福生活息息相关的文旅行业正在发生着巨大...

    时间:01-04
  • 多地将快递小哥纳入工伤保障 媒体:释放多重价值

      据1月2日《工人日报》报道,近期,福建、广东、江苏、安徽等多个省份根据国家多部门此前联合印发的《关于做好快递员群体合法权益保障工作的意见》,出台了将基层快递网点快递从业人员纳入工伤保险保障的政策,明...

    时间:01-04
  • 全面强化科技创新的引领支撑

      全面强化科技创新的引领支撑  姜长云  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作为做好今年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强调“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并在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制定实施基础...

    时间:01-04
  • 疫情下跌宕的跨境物流期待复苏

      疫情下跌宕的跨境物流期待复苏  ■“明天会更好”系列报道  驾驶货车从香港机场或码头一路向北,经由上水驶入文锦渡路,跨过深圳河进入内地——这是40岁的女货车司机韩雪过去10年来走过上万遍的路线,也是近...

    时间:01-04
  • 节假日高速免费政策“分散”到平时用? 回应来了

      今天(1月4日),是元旦小长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而在节前,一则关于节假日高速免费政策应“分散”到平时用的建议引发关注。  据中国政府网2021年12月31日消息,元旦、春节期间,大家都很关心出行问题,来自北京...

    时间:01-04
  • RCEP有助于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RCEP有助于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国际论坛)  RCEP有助于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提高全球和区域价值链参与水平,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

    时间:01-04
  • 民生保障温暖千家万户

      本报记者 敖 蓉  2021年,很多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大事小情,有了起色,圆了心愿,添了动力。安居乐业、改善民生、困有所帮成为“十四五”开局之年的生动写照。  稳住就业基本盘  在长江流域全面实施“十...

    时间:01-04
  • 展望2022年交通运输行业:“开路先锋”开新局

      “开路先锋”开新局  本报记者 齐 慧  2022年春运即将拉开帷幕。由于疫情防控得当,2022年春运客运量预计将比2021年同期增长1倍。为此,交通部门已做好充分准备,全力保障春运期间旅客运输和货运顺畅稳定。 ...

    时间:01-0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