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保险业去年3亿元罚单背后藏花式违规 今年严监管趋势仍将继续

2022-01-06 04:49:5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本报记者 冷翠华

  1月5日,中国银保监会嘉兴监管分局对某财险公司海盐支公司开出40万元罚单,原因是该公司编制或提供虚假报告、报表,利用保险代理人将车险直接业务虚构为代理人业务方式套取手续费。

  事实上,上述行政处罚只是监管机构日常处罚之一。根据普华永道统计,2021年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共针对保险机构开出2182张罚单,罚单总金额为30299万元。站在2022年初时点,受访的业内人士皆认为,无论是从保险行业自身发展还是从政策导向来看,今年严监管趋势仍将继续,险企需要提升合法合规运营意识。

  违法违规花样多

  梳理保险机构违法违规的事由,多年顽疾依然频繁上榜,比较少见的违法违规事由也出现在罚单之中。

  “保险公司基层机构都有业务压力,做大保费规模,在市场面前,往往有违法违规的冲动。这也是部分行业顽疾屡禁不止,频繁出现在罚单上的重要原因。”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保险系教授郭振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在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精算研究院精算科技实验室主任陈辉看来,保险行业的部分顽疾与现有的保险业务模式相伴而生,在现有业务模式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尽管行政处罚频现,问题依然存在。“保险机构和从业人员在业绩压力下,会考虑违法违规的成本和收益问题,也会有冒险心理。”他表示。

  从受到处罚的行业顽疾来看,财产险违规事件中,“编制虚假材料”以及“虚构中介业务套取费用”出现频率最高,是财险公司较为泛滥的违法违规事由。同时,这两个问题也是监管机构重点处罚的对象,平均受罚金额较高。

  “这两大现象背后的核心问题依然是费用。”一位不愿具名的险企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险企为了争抢资源,往往依靠拼渠道费用,但为了在表面上满足监管要求,就采取编制虚假材料、虚构中介业务等方式来曲线达到目的。

  以车险业务为例,车险综合改革实施之后,尽管险企在件均保费下降、赔付率上升的双重压力下,其费用端空间收窄,但手续费数据不真实的现象依然是个大难题。中国银保信去年下发的《关于加强全国车险信息平台手续费数据上传质量工作的函》指出,从车险平台记录的跟单手续费比例来看,部分保险公司中介渠道跟单手续费比例上传为零,且保单量占比较高,与实际中介业务场景不符,降低了手续费数据的准确性。

  从人身险公司受罚的违法违规事由来看,上榜前五位是:编制虚假报告、报表、文件、资料,给予投保人保险合同以外的利益,未按规定使用经备案的保险条款、保费费率,欺骗投保人,以及虚列费用。

  同时,一些非行业普遍性问题也上了罚单,这类问题要么性质比较严重,受处罚金额较大,要么反映了行业发展的新问题。例如,某险企项目子公司融资借款超过监管比例规定,同时,关联方长期占用保险资金;部分险企高管资格尚未获批就已经走马上任;此外,部分险企因为存在唆使、诱导保险代理人进行违背诚信义务的活动被处罚。

  倒逼险企变革现有业务

  纵向对比来看,最近几年,监管机构对保险机构的处罚金额呈现持续上涨的态势。据公开信息统计,2019年、2020年保险机构被罚单金额分别约为1.7亿元和2.2亿元,2021年则超过了3亿元。

  “可以看出,银保监会成立以后,整体上保险业的处罚力度在向银行业看齐,力求行业发展更加规范,从中也可以看见监管思路。可以预见的是,今年严监管的趋势仍将继续。”陈辉表示,监管部门也是希望通过行政处罚及信息公示,倒逼保险公司来变革现有的业务模式,提高违规成本以降低其违规意愿。

  郭振华指出,无论是从监管机构陆续发布的政策法规还是从行政处罚来看,都体现出了更加严格的监管理念。一方面,通过严监管来落实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另一方面,保险业多年粗放式发展模式积累了很多问题,也需要强有力的监管手段来进行纠偏。

  从具体的保险公司来看,个别险企为违法违规付出了沉重代价。例如,某保险公司2021年被处以罚款128万元,而其2020年第四季度和去年前三季度共四个季度的保费收入仅1974万元,罚金占保费收入之比达6.48%。业内人士认为,大额罚金会让保险机构感受到切肤之痛,提升合规经营理念。

  从保险行业发展来看,2021年,人身险公司主要受两大负面因素影响:疫情削弱人们保险消费意愿,营销员大量流失;财产险公司主要受车险综合改革影响,保费下降,赔付率上升,车险经营出现行业性亏损。展望2022年,业内人士认为,人身险业短期尚难迎来转机,财险业的车险保费将开启向上通道,但增长空间有限,且增量主要来自赔付率较高的新能源车。在此背景下,保险机构违规经营的冲动仍然较高,而监管态势仍然将比较严格,预计监管处罚力度将会只强不弱。险企一方面要提升合法合规经营意识;另一方面还得全方位提升业务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证券日报)

  • 相关阅读
  • 2022年春运武汉客运量预计达800万人次

      中新网武汉1月6日电 (张芹 吕作武)记者从6日湖北省、武汉市召开的2022年春运工作电视电话会上获悉,据初步预测,春运期间,武汉地区铁路、公路、民航旅客发送量将达800万人次,较2021年同比增长47%,比疫情前的2...

    时间:01-06
  • “两张网”让上海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形神兼备”

      (数都上海)“两张网”让上海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形神兼备”——专访复旦大学数字与移动治理实验室主任、上海一网统管城市数字治理实验室主任郑磊  中新财经1月6日电 题:“两张网”让上海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

    时间:01-06
  • 我国最东高铁运营“满月” 黑龙江省“高铁圈”打造“朋友圈”

      中新网哈尔滨1月6日电 (张学鹏 记者 史轶夫)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6日发布消息,我国最东高寒高铁——牡佳高铁开通“满月”,累计开行动车组列车960余列次,日均超30列次,累计运送旅客19.45万人次,日均...

    时间:01-06
  • 京东快递因有15名员工确诊暂停西安业务

      中新财经1月6日电 据陕西省交通运输厅宣传教育中心“大秦交通”微信公众号1月5日消息,西安全市保持运行的快递业务主要集中在邮政和顺丰,京东因有15名确诊病例已暂停业务。文章截图  文章称,顺丰在西安有3个...

    时间:01-06
  • 2021年12月亚洲制造业PMI小幅回落至52% 仍保持较好复苏态势

      中新网北京1月6日电 (记者 阮煜琳)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6日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12月份,亚洲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虽较上月小幅回落0.2个百分点,但仍保持在52%,表明亚洲制造业增速稳定,仍保持较好复苏态势...

    时间:01-06
  • 贵州将构建“粤港澳-贵州-成渝”数据新走廊

      中新网贵阳1月6日电 (周燕玲)记者6日从贵州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贵州将以建设中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贵州)枢纽节点为抓手,构建“粤港澳-贵州-成渝”数据新走廊,服务长三角、粤港澳大...

    时间:01-06
  • 中老铁路怀化至万象国际货运列车首发 中部地区再添新通道

      中新网怀化1月6日电 (付敬懿)1月6日11时许,随着一声汽笛轰鸣,一列满载10万公斤怀化冰糖橙及湖南出产的农机、工程机械、瓷砖等产品的货运列车,从中国怀化国际陆港驶出开往老挝万象,标志着中老铁路(怀化—万象...

    时间:01-06
  • “领”出乡村振兴新风貌

      “领”出乡村振兴新风貌  日前,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榆庄村“草莓小镇”,榆庄村党总支书记李晓海对记者讲述着2021年全村草莓丰收的景象:“2021年我们村党支部领办了循环农业产业,生产高品质精制有机肥进行...

    时间:01-06
  • 国家邮政局:预计2021年我国邮政业业务收入完成1.27万亿元

      国家邮政局:预计2021年我国邮政业业务收入完成1.27万亿元  人民网北京1月6日电 (记者乔雪峰)1月6日,2022年全国邮政管理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家邮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马军胜在工作报告中指出,2021年全行业...

    时间:01-06
  • 2021年青海休闲农业接待游客突破1700万人次

      中新网西宁1月6日电 (王琳娜)记者从青海省农业农村厅获悉,2021年度青海省各类休闲农牧业接待游客1769.23万人次,较上年分别增长19.07%、8.66%,营业总收入达19.40亿元。  据了解,青海省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时间:01-0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