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时评:“囤粮致全球粮荒”这锅中国不背

2022-01-06 05:41:50

来源:经济日报

  刘慧

  我国粮食进口旨在弥补结构性短缺,这是建立在我国粮食高位增产基础之上的一种必要调剂,与所谓“大规模囤粮”扯不上任何关系。我国要着力构建粮食“产购储加销”协同保障体系,千方百计抓好粮食生产,稳口粮、稳玉米、扩大豆、扩油料,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近期,一家外国媒体诬称,中国大规模囤粮,恶意炒作粮价,导致一些国家出现饥荒。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先是个别外媒炒作“中国需求”引发世界粮价上涨,如今又炒作中国“囤积粮食”导致全球粮荒,无非是让中国为全球粮价上涨和全球粮食危机背锅。这个锅,中国没有理由背,也绝不能背。

  2021年,我国粮食生产喜获“十八连丰”,连续7年保持总量在1.3万亿斤以上。近年来,我国小麦、稻谷两大口粮产量稳步增加,小麦产需平衡略有结余,稻谷连续多年产大于需,2021年玉米产量增加较多,玉米供需形势持续好转,确保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我国粮食进口旨在弥补结构性短缺,优化供给结构。这是建立在我国粮食高位增产基础之上的一种必要调剂,与所谓“大规模囤粮”扯不上任何关系,纯粹是子虚乌有。

  进一步看,虽然我国进口一定数量的粮食,但并没有掌握第一手粮源,而是主要从国际四大粮商采购二手粮源。我国在全球粮食贸易中并无足够的话语权,也没有掌握粮食定价权。2020年以来的全球粮食价格上涨,主要是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极端天气频发、全球流动性过剩、国际资本炒作等各种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中国作为粮食采购方,采购行为主要以国内实际需求为基础,并根据国际市场供应情况,采取标准的国际贸易采购行为来进行,不需要囤积,更不存在强买强卖的情况。

  再者,从进口结构看,我国进口的粮食主要以大豆、玉米及高粱、大麦等为主,进口小麦和大米占比较小,对全球小麦和大米贸易影响较小。我国深知全球粮食贸易量有限,在进口粮食的时候,充分考虑世界粮食供给能力,确保进口规模相对稳定,一直在避免突然大量进口影响世界粮食安全。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我国历来重视粮食储备,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粮食市场形势,我国全面加强粮食储备体系建设,增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目前,我国粮食库存充足,库存消费比远高于国际粮食安全警戒线,稻谷和小麦两大口粮库存数量足够全国吃一年半以上。充足的库存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使得我国有能力应对各种“黑天鹅”和“灰犀牛”事件带来的风险挑战。尽管如此,我国粮食库存水平尚没有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在粮食收储市场化改革之前,我国由于长期实行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收购和玉米、大豆临储收购,粮食收购量、库存量节节攀升,粮食库存达历史最高,玉米和稻谷等部分粮食品种出现阶段性过剩,且库存粮食大部分集中在国有粮库,导致政府财政负担重和粮食资源巨大浪费。因此,近年来我国不仅没有囤积粮食,反倒是加快粮食去库存,直到2020年底才完成临储玉米去库存任务,稻谷去库存压力仍然存在。从国际上看,在疫情引发的粮食安全恐慌之下,各国普遍增加储备规模,全球粮食库存持续增加。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我国要着力构建粮食“产购储加销”协同保障体系,千方百计抓好粮食生产,稳口粮、稳玉米、扩大豆、扩油料,补强粮食安全“软肋”,增强粮食储备能力,加快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饭碗里装满中国粮,夯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底气。我们只有以国内供给的稳定性应对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才能更好做到“任凭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

  • 相关阅读
  • 山东半岛城市群锚定打造未来产业策源高地 推进济青双城能级提升

      中新网济南1月6日电 (孙婷婷)作为国家“两纵三横”城镇化战略布局中的重点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锚定打造未来产业策源高地,聚力培育空天信息、深海极地、尖端材料、氢能及储能、智能制造等未来产业,布局若干特...

    时间:01-06
  • 郑州市互联网企业联合倡议:非生活必需品暂不网购

      中新财经1月6日电 “目前国内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包括郑州在内多个地方出现散发疫情,自1月3日郑州再次出现确诊病例以来,全市实行分类管理的防控措施。”  据“网信郑州”消息,郑州市互联网企业1月6日联合...

    时间:01-06
  • 2022年春运武汉客运量预计达800万人次

      中新网武汉1月6日电 (张芹 吕作武)记者从6日湖北省、武汉市召开的2022年春运工作电视电话会上获悉,据初步预测,春运期间,武汉地区铁路、公路、民航旅客发送量将达800万人次,较2021年同比增长47%,比疫情前的2...

    时间:01-06
  • “两张网”让上海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形神兼备”

      (数都上海)“两张网”让上海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形神兼备”——专访复旦大学数字与移动治理实验室主任、上海一网统管城市数字治理实验室主任郑磊  中新财经1月6日电 题:“两张网”让上海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

    时间:01-06
  • 我国最东高铁运营“满月” 黑龙江省“高铁圈”打造“朋友圈”

      中新网哈尔滨1月6日电 (张学鹏 记者 史轶夫)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6日发布消息,我国最东高寒高铁——牡佳高铁开通“满月”,累计开行动车组列车960余列次,日均超30列次,累计运送旅客19.45万人次,日均...

    时间:01-06
  • 京东快递因有15名员工确诊暂停西安业务

      中新财经1月6日电 据陕西省交通运输厅宣传教育中心“大秦交通”微信公众号1月5日消息,西安全市保持运行的快递业务主要集中在邮政和顺丰,京东因有15名确诊病例已暂停业务。文章截图  文章称,顺丰在西安有3个...

    时间:01-06
  • 2021年12月亚洲制造业PMI小幅回落至52% 仍保持较好复苏态势

      中新网北京1月6日电 (记者 阮煜琳)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6日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12月份,亚洲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虽较上月小幅回落0.2个百分点,但仍保持在52%,表明亚洲制造业增速稳定,仍保持较好复苏态势...

    时间:01-06
  • 多房企融资开闸 兑付压力犹存

      在经历了半年多的现金流紧张后,多家房企成功启动发债。2021年11月以来,开发商发债范围不断扩大,市场正在缓慢恢复中。发债企业以央企国企和财务指标较好的民营企业为主。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未来融资政策或将从...

    时间:01-06
  • 多家物企招股书过期失效 物业上市潮正退?

      近年来,物业被部分业内人士称为“房产业现存的少有优质资产之一”,并曾有人提出,物企“上市潮”正在来临,且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2021已过,人们想象中的物业上市潮却没有如期到来,“涨潮”和“退潮”以...

    时间:01-06
  • 贵州将构建“粤港澳-贵州-成渝”数据新走廊

      中新网贵阳1月6日电 (周燕玲)记者6日从贵州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贵州将以建设中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贵州)枢纽节点为抓手,构建“粤港澳-贵州-成渝”数据新走廊,服务长三角、粤港澳大...

    时间:01-0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