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以财政工作“四个稳” 推动经济发展行稳致远

2022-01-07 13:14:53

来源:羊城晚报

  以财政工作“四个稳” 推动经济发展行稳致远

  羊城晚报记者 唐珩

  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2022年,广东省财政工作将如何进行,在哪些方面着重发力?广东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戴运龙接受了羊城晚报记者专访。

  他介绍,2022年,广东省财政将继续完善落实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和政策体系,坚持保基本、促发展,建立有利于推动共同富裕的财政管理体制,支持深入推进“一核一带一区”建设,提升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包括推动区域财力协调均衡,强化专项财税政策支持,深化省财政体制改革。

  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财政政策

  羊城晚报:广东2022年的财政政策如何体现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戴运龙:今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做好全年财政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广东财政部门将自觉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的要求,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财政政策,努力以财政工作“四个稳”,推动广东经济发展行稳致远。

  一是突出财政收支运行“稳”。加强财政资源统筹,积极盘活政府资金资源资产,提高收入组织管理水平;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坚持带头过“紧日子”;精准细化编制2022年预算草案,为加快支出进度提供支撑。

  二是突出财政保障力度“稳”。保证财政支出强度,重点保障“1+1+9”工作部署;落实政策发力适当靠前的要求,提前谋划新增债券项目储备等工作;继续保持民生保障支出“只增不减”,围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研究财政系列措施;提升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推动高质量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

  三是突出财政风险防控“稳”。坚决落实全域无隐性债务试点工作,确保结果无懈可击、经得起各方检验;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坚决禁止使用财政资金建设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强化欠发达地区县级财力保障,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四是突出财政改革步伐“稳”。推动新一轮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落地落实,创新重大项目投融资机制,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财政改革助推政府治理效能提升。

  羊城晚报:广东财政如何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支持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带动力?

  戴运龙:近年来,广东省每年印发出台《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若干政策措施》,2021年继续深入实施3.0版“促进就业九条”,延续实施好稳岗返还、以工代训、失业保险扩围等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

  2022年,省财政将继续安排省级促进就业创业发展专项资金19.88亿元,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统筹推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多措并举稳定和扩大就业。

  点线面三个层次发力支持制造业发展

  羊城晚报:会议提出要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广东财政如何支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戴运龙:近年来,为加快建设制造强省,助推广东制造业转型升级,广东财政立足制造业发展自身规律,明确财政资金支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核心政策,着力构建常态化的财政资金支持政策体系,从点、线、面三个层次发力,支持广东制造业发展。

  一是“点”上布局,着力实施减税降费,优化营商环境。加大对制造业和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将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的比例提高到100%,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全面贯彻国家减税降费政策,2019-2020年全省累计新增减税降费超过6000亿元。在此有力支持下,广东省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1%,两年平均增长4.9%;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7%,两年平均增长3.4%。

  二是“线”上协同,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扶优扶强政策导向。省级财政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2020年-2022年安排88.42亿元,主要支持工业企业实施提质增效等符合国家和省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2021年设立先进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总额度约为500亿元,重点支持“十四五”期间广东有关先进制造业项目;支持产业链上下游全链条发展。

  三是“面”上发力,引入社会资本支持实施“六大工程”。以支持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为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重中之重,精准制定有关政策。先后设立省创新创业基金、省产业发展基金、省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制造业领域投入,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放大作用,增强产业整体与核心竞争力。

  下一步,省财政厅将用好先进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等财政资金以及各项政策性基金,突出财政资金支出的精准度和有效性,努力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将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

  羊城晚报:广东财政如何落实支持政策,全力推动碳达峰碳中和?

  戴运龙:广东省财政厅紧紧围绕推动碳达峰、实现碳中和的关键路径部署工作,保障完成碳达峰、碳中和阶段性任务目标。

  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十三五”期间,广东各级财政累计安排直接用于支持碳达峰、碳中和资金20亿元。

  二是推动碳排放权有偿使用市场建设。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推动形成“远期交易+配额交易+托管回购+抵押融资”四位一体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

  三是支持森林碳汇发展。推行“先造后补”造林保障模式,将财政资金直接挂钩年度造林和抚育情况,精准引导推动市县提高造林成功率,巩固提升减碳降碳成效。

  四是保障碳产品创新。2019-2021年,在林业碳汇的“绿碳”基础上,累计投入超过20亿元推进海洋生态修复五大工程,有效增强红树林、盐沼湿地、海草床等高等植物生境碳汇功能,不断拓宽碳达峰、碳中和实现路径。

  2022年,广东将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加大对北部生态发展区纵向生态补偿力度,完善拓展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支持生态地区在高标准保护中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今年将加大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

  羊城晚报:在区域发展方面,广东将如何通过财政手段,增强省内区域发展的平衡性和协调性?

  戴运龙:2021年,省财政厅积极完善与区域发展定位相适应的省以下财政体制,多渠道筹集资金持续加大财力下沉力度,推动区域均衡协调发展。

  一是突出兜底线,加大财力下沉兜稳兜牢市县“三保”。加大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安排均衡性转移支付541亿元,增长7%,确保所有市县获得财力补助只增不减;实施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在中央直达资金664.5亿元基础上,主动将33项省级对应安排资金近600亿元纳入直达机制管理;完善财力困难补助和救助保障机制,安排临时救助财力性补助资金180亿元,有效缓解困难地区收支矛盾突出的压力和刚性支出需求。

  二是突出促发展,以差异化财政政策支持协同发展。5年再新增210亿元支持老区苏区振兴发展,同时研究新一轮支持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和促进省际交界地区发展的财政政策;支持北部生态发展区加快绿色发展,安排生态保护区财政补偿转移支付80亿元;提升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发展能级,支持汕头、湛江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支持提升珠三角核心区重点平台主动力源功能,省级将累计投入98亿元支持核心软件攻关工程和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等。

  三是突出强统筹,增强欠发达地区谋大事干大事能力。适度强化省级支出责任,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实行统一分类分档,省级对重点老区苏区和民族地区、北部生态发展区和东西两翼沿海经济带分别按100%、85%承担支出责任;将5所省市共建高校、粤东西北地区16所市属本科、高职院校办学体制调整为省级保障;减免粤东粤西粤北地区重大项目出资责任,对国家和省统一部署的铁路、机场、生态环境保护等重大项目资本金,免除重点老区苏区民族地区出资责任;省级对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符合条件的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按1:1配套支持,帮助项目有效落地实施。

  2022年,广东省将加大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并向财力薄弱地区倾斜支持,将常住人口人均支出差距控制在合理区间。贯彻落实好支持老区苏区、民族地区、北部生态发展区、省际交界地区发展的财政政策,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问题和影响区域发展全局的关键问题,确保一个都不掉队;将全面落实基本公共服务、医疗卫生、科技等领域改革,开展教育、交通运输等领域改革,适当提高省级支出责任,进一步减轻欠发达地区市县负担,加快形成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格局。探索通过“数字财政”加强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管理规范,有效防范化解市县财政运行中的风险。

  • 相关阅读
  • 多地公布政府指导价,学科类教培机构很快“持证上岗”?

      中新财经1月8日电 (左雨晴)紧急下架6天后,乐读终于再发声,调整了线上课程价格。  作为率先公开招生的非营利性学科类培训机构,乐读自身带有的“好未来”光环加持吸引了众多家长。在开放报名当天,乐读就迎来...

    时间:01-08
  • 南宁·中关村聚集创新主体490家 打造面向东盟科技门户

      中新网南宁1月7日电(记者 黄艳梅)广西南宁市携手中关村打造面向东盟的创新高地、科技门户。南宁中关村信息谷公司负责人7日介绍,南宁·中关村累计聚集创新主体490个,一批高科技企业借助“南宁渠道”走向东盟,开...

    时间:01-07
  • 海南自由贸易港形象标识正式发布

      中新网海口1月7日电 (记者 尹海明)海南自由贸易港形象标识7日正式发布,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唯一形象视觉识别符号,将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形象宣传推广的重要内容。  中共海南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深改办(自贸港工委办...

    时间:01-07
  • 河北:三年来县域科技型中小企业呈“井喷”势头

      中新网石家庄1月7日电 (记者 李晓伟)记者从河北省政府新闻办7日召开的“2021年河北省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实施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通过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的实施,河北县域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实现跨越式发展...

    时间:01-07
  • 浙江出台“5+4”稳进提质政策体系 聚力护航经济运行

      中新网杭州1月7日电(记者 黄慧)7日,记者从在杭州举行的浙江省出台稳进提质政策体系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进一步坚定浙江经济运行稳字当头、稳进提质的信心和决心,更好稳企业、增动能、惠民生、防风险,浙江打出...

    时间:01-07
  • 河南省枢纽经济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揭牌 致力打造领域高端智库

      中新网郑州1月7日电 (记者 刘鹏)1月7日,河南省枢纽经济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举行。据悉,该中心的设立是河南省加快推动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变,培育枢纽经济与产业发...

    时间:01-07
  • 2022年首趟中欧班列抗疫保供返程专列抵达西安

      中新网西安1月7日电(张远 焦键 钟翰林)7日下午,一列满载1066吨哈萨克斯坦面粉的中欧班列缓缓驶入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安国际港站,这是2022年从国外驰援西安的首趟中欧班列抗疫保供面粉专列,为助力西安...

    时间:01-07
  • 浙江开年高规格召开民营经济发展大会 传递出哪些考量?

      中新网杭州1月7日电(记者 奚金燕)于浙江而言,共富之路上,量大面广的民营经济是基石之要。  1月7日,在新年第一周,浙江高规格召开民营经济发展大会。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表示,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推动新...

    时间:01-07
  • 梅赛德斯-奔驰:2022年将继续提速电动转型落地中国市场

      中新财经柏林1月7日电 (记者 彭大伟)记者7日从德国戴姆勒获悉,2022年,梅赛德斯-奔驰将继续提速电动转型在中国市场的落地。今年年内,梅赛德斯-奔驰将立足中国市场推出21款新产品,其中包括8款纯电及插电混动车...

    时间:01-07
  • 北京市政协委员:发展数字经济 构筑首都竞争新优势

      中新网北京1月7日电 (记者 杜燕)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北京要积蓄数字化新势能,增强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7日下午,来自多个界别的北京市政协委员围绕推动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认为发展数字经济已不...

    时间:01-0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