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十大券商看后市:短期调整带来更好的配置时点

2022-01-10 09:54:51

来源:澎湃新闻

  2022年开年以来,A股主要指数全面下行。下一步,市场行情将如何演绎呢?

  澎湃新闻搜集了10家券商的观点,大部分券商认为,投资者无需过度悲观,估值修复通道正在打开。同时,短期调整带来更好的配置时点。

  中金公司表示,当前市场无需过度悲观,结合近期地方稳增长政策细节出台,在部分前瞻性经济指标逐渐好转后,市场可能扭转低迷情绪并逐步转向积极。

  国泰君安证券同时指出,虽然2022年初以来A股经历了一定调整,但国内宽松预期趋于一致,叠加以稳增长为锚,随着基本面预期改善,估值修复通道正在打开。

  配置上,低位蓝筹是多家机构看好的方向。同时,调整或带来更好的配置时点。

  中信证券认为,年初机构大幅调仓,市场对低位蓝筹的共识将更加强化。随着开年市场调整,上半年行情起点将有所延后,短期调整带来更好配置时点。

  不过,国盛证券提醒投资者,考虑到外围流动性收紧趋势基本确立,公私募与外资增量短期内难以形成合力,短期对于高估值及机构重仓股,不宜过早抄底。

  中信证券:短期调整带来更好配置时点

  年初的机构大幅调仓,加速了“高切低”,高位赛道抱团瓦解再现,而稳增长至少是一季度的持续主线,市场对低位蓝筹的共识将更加强化。因此,上半年行情起点将有所延后,短期调整带来更好配置时点。

  具体而言,一方面,年报预披露渐进,高位赛道业绩难超预期,低位板块的业绩难低于预期,配置性价比此消彼长,机构在年初的大幅调仓效应加速了“高切低”,高位赛道突如其来的抱团瓦解再现,是开年市场调整的主因。

  另一方面,基建先行,地产后至,一季度稳增长政策有望从接力走向合力,相关主线具有较强持续性,预计2021年四季度的经济数据披露将确认经济见底回升趋势,稳经济和稳市场都有足够保障。另外,外围的流动性预期对市场影响逐步趋弱。

  配置上,上半年行情起点将有所延后,一季度依然是全年蓝筹行情的最佳参与窗口,短期调整会带来更好配置时点。

  建议继续围绕“三个低位”坚定布局,一是基本面预期仍处于低位的品种,二是估值仍处于相对低位的品种,三是调整后股价处于相对低位的高景气品种。

  中金公司:无需过度悲观

  展望后市,无需过度悲观,结合近期地方稳增长政策细节出台,在部分前瞻性经济指标逐渐好转后,市场可能扭转低迷情绪并逐步转向积极。

  中期来看,中外增长与政策周期反向且中国相对有利,流动性和估值有支撑,以及结构性趋势带来投资机遇,A股终将“有惊无险”。

  风格方面,“稳增长”仍将是近期市场主线,而制造成长风格可能继续受抑,仍需要静待时机。

  配置上,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银行信贷、社会融资、发改委项目审批、财政支持加力、住房相关政策等方面。

  中信建投证券:本轮下跌与2021年春节后的行情神似

  近期,市场弱势的原因除了短期流动性的扰动外,主要来自内外两大因素:内因是估值分化引发的市场结构脆弱,外因是美国国债实际收益率快速跳升引发的全球流动性收紧预期。

  整体来看,本轮下跌与去年春节后的行情出现了某种程度的神似。而随着资金面扰动的好转、高低切换导致的估值分化趋于收敛,海外利空可能成为市场下一个关注的焦点问题。

  展望后市,当前地产及基建链基本面预期的改善,以及相对较低的估值水平及分位,或使其具阶段性的相对收益,可进行阶段性配置。不过,地产链、基建链上涨的绝对收益空间则较为有限。从预期兑现角度看,两会前后是重要观察时点。

  此外,在市场由于海外利空转向防御的背景下,投资者还可关注新基建、低估值转型、国企改革、专精特新、航运、猪周期等。

  国泰君安证券:估值修复通道正在打开

  2022年初以来,A股市场经历了一定调整,核心在于分母端的流动性预期变化带来的估值压力。

  一方面,稳增长的诉求进一步确立,经济增长的预期由原先的担忧失速转向企稳预期。另一方面,市场对于2022年二季度盈利下行出现共识性判断。

  展望后市,国内宽松预期趋于一致,边际增量较少。叠加海外货币政策偏鹰加速市场对流动性预期调整,投资重点由高增长向低估值切换。整体上,以稳增长为锚,随着基本面预期改善,估值修复通道正在打开。

  配置方面,建议投资者聚焦低估值,把握消费与基建修复,关注四条主线:一是消费,正加速迈出预期底部;二是基建;三是金融;四是消费电子。

  海通证券:一季度均衡配置大金融和新老基建

  岁末年初,往往是业绩的真空期,但同时也是政策的密集发布期,政策的变动便是春季行情的主要催化剂,因此春季行情关注的重点就是政策。

  随着逆周期政策不断发力,A股市场一季度行情依旧可期,在行业配置上可以适当均衡配置。展望一季度,具体行业选择上可以重点关注受益于政策的大金融和新老基建。

  一是低估的大金融。目前大金融板块估值已处于13年以来的底部区域,且在基金持仓中相对沪深300均是低配,而随着经济下行压力被对冲以及房地产债务担忧消退,大金融行业有望迎来修复。

  二是新老基建。具体到行业,新基建主要指的是新能源相关板块等硬科技行业,当前新能源相关板块景气度明显较高,同时未来在政策刺激和渗透率不断提升背景下行业高景气仍有望延续,阶段性消化估值需要等市场环境改变,一季度难以出现。

  老基建方面,目前建筑和建材的估值处于历史较低的水平,估值盈利匹配度也不错,未来稳增长政策发力有望带动基建投资持续增长。

  兴业证券:继续看好低估值修复行情

  展望后市,继续看好低估值修复行情。一方面,“稳增长”、边际“宽信用”窗口持续兑现、强化,低估值板块将继续修复。

  另一方面,随着近期行业、风格轮动速度加快,机构平衡仓位结构的意愿显著提升。以金融地产等为代表的低估值板块作为有自上而下逻辑支撑、同时也是“人少的地方”,有望成为市场阶段性加仓的方向,从而迎来修复行情。

  配置上,继续看好地产基建、金融等低估值权重板块修复上涨带来的指数行情。建议投资者关注三条主线:一是地产链和基建链;二是券商;三是科技成长。

  长期看,投资者可聚焦科技创新的五大方向:一是新能源、二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三是高端制造、四是生物医药、五是军工。

  浙商证券:优化持仓

  站在当前,以1月为观察口径,参考2021年3月状态,对投资者而言,关键是优化持仓。

  展望2022年,传统行业机会以CPI链为主,如农林牧渔、必选消费。新兴产业中科创板领涨,如半导体材料和模拟设计、国防、汽车电子链、元宇宙链。与此同时,投资者可挖掘稳增长链中的成长股,如房地产、银行、家电、家居龙头等。

  就传统行业而言,自上而下来看,经济上行期间PPI链为主,经济放缓期间CPI链为主。展望2022年,传统行业的轮动将从此前的PPI链转为CPI链。结合行业观点,建议关注养殖链、食品链等。与此同时,受益于稳增长,挖掘房地产、家电、家居、银行中的优质白马。

  就新兴产业而言,行业轮动更多源自中观产业驱动。展望2022年,以科创板为代表的硬科技迎来戴维斯双击行业,产业层面重视半导体、国防装备和消费电子。

  财通证券:“稳增长”主线的大金融可能是最好的进攻

  当前“稳增长”是共识,但力度和幅度预期尚不充分,大金融板块还能够提供当前优选的贝塔机会。“稳增长”主线的大金融都看似防守,实则可能是最好的进攻。

  一季度是稳增长措施、货币宽松较好的时间点,助力经济从底部爬升。整体来看位于估值底部、具备顺周期属性的银行保险板块有望获得青睐。同时,2016年以来银行持续的资产质量出清+计提大量充分拨备,账面不良较少,未来银行存在ROE上行的可能性。

  房地产链条作为周期之母,在稳增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也将从过度压制回归常态。在这过程中,优质房地产企业、房地产链条中具备较强阿尔法属性,C端消费属性的如家电、家居、消费建材等有望迎来估值修复和业绩增长的双重催化。

  东吴证券:“茅指数”有望“抢滩”

  节前配置方面,建议投资者围绕三大主线:基建抓手“农业安全、电力电网、燃气管网”;核心资产求稳抢滩;地产链反弹后期关注交易因素。

  基建抓手方面,建议关注农业安全、燃气管网、电力电网。农业补短板涵盖农田水利、种业振兴、农机装备。电力运营商业绩弹性释放与电网建设的必须,是全年确定性主线。燃气管道涉及城市地下管网排查改造以及发改委煤电油气运保障。

  核心资产方面,在宏观增长不确定性仍存情况下,机构投资者也希望降低组合市盈率,以白酒、医药、互联网为代表的核心资产仍是求稳优选。2022年流动性充裕遭遇增长稀缺,以茅指数为代表的核心资产凭借业绩确定性获得估值溢价,有望抢滩登陆。

  地产链方面,由于房地产是保民生不是稳增长,即保证农民工就业、房屋交付、拿地开工,而不是重回老路,这也限制了地产链的估值修复上限,地产链反弹后期更应关注交易因素。

  国盛证券:高估值及机构重仓股不宜过早抄底

  2022开年A股“开门不红”,机构重仓股、热门赛道股破位回调。外部同样遭受冲击,全球风险偏好骤降,价值策略受到追捧。

  考虑到外围流动性收紧趋势基本确立,公私募与外资增量短期内难以形成合力,短期对于高估值及机构重仓股不宜过早抄底。

  从基本面定价来看,价值崛起或许只是开始,当前是稳增长政策全面发力的初始阶段,稳增长依旧是未来1个季度最大的贝塔主线。

  展望后市,信用条件即将迎来真正意义上企稳,后期大概率继续向上修复,中期内继续看好价值股修复,稳增长方向推荐优质银行与国企开发商、建筑、建材。

  此外,建议投资者关注新基建发力方向,如风光储、电力运营、通信等。以及上游成本反转的汽车零部件、家电,受益于估值低位及概念催化的传媒。

  • 相关阅读
  • 报告指2021年武汉首店引进数量创新高

      中新网武汉1月10日电 (记者 梁婷)2021年武汉首店经济持续发力,首店引进数量创新高,分别较2019和2020年增加约36.8%和13.2%。国际房地产服务和咨询顾问公司戴德梁行10日在武汉举行新闻发布,记者获悉上述消息。 ...

    时间:01-10
  • 中国石油呼图壁储气库本周期累计采气超10亿立方米

      中新网新疆呼图壁1月10日电(薛梅)截至1月10日,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呼图壁储气库本轮采气超过10亿立方米,达10.8亿立方米。其中,向西气东输管网供气5.8亿立方米,向北疆环网供应天然气5亿立方米,辐射新疆、河南、...

    时间:01-10
  • 三峡工程转入正常运行期首年 综合效益充分发挥

      中新社武汉1月10日电 据三峡集团9日通报,2021年是三峡工程整体竣工验收后的第一年,工程全年运行情况良好,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利用等综合效益充分发挥。  水资源利用方面,2021年三峡水库累计来水4536....

    时间:01-10
  • 海南侨乡文昌将建设航天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

      中新社海南文昌1月10日电 (黄良策)海南省文昌市代理市长刘冲10日在文昌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称,文昌市今年将重点发展航天应用示范场景,加速培育以航天科技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链,建设航天高...

    时间:01-10
  • 云南铁路2021年累计发送旅客超5000万人次

      中新网昆明1月10日电(邓瑜)记者10日从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获悉,2021年云南铁路累计发送旅客5139.3万人次,同比增长18.1%,恢复至2019年79%。  2021年为应对疫情影响,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科学实施一日一图运输模...

    时间:01-10
  • 拆盲盒、1元书……图书“花式销售”是突围创新吗?

      新华社北京1月10日电 题:从“拆盲盒”到“1元书”——图书“花式销售”是突围创新还是饮鸩止渴?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史竞男、白佳丽、王阳  借潮玩概念推出“图书盲盒”,买到什么书全靠碰运气;主播叫...

    时间:01-10
  • 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向纵深发展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这是中央在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顶层设计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突破制度前沿的一项重大部署。通过先行先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

    时间:01-10
  • 国家发改委:抓住冬奥会等契机扩大冰雪旅游消费人口

      人民网北京1月10日电 (申佳平)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官网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林草局近日印发《“十四五”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其中提到要抓住冬奥会、全国...

    时间:01-10
  • 意外!喜茶部分产品降价!回应:并非高价茶饮

      中新财经1月10日电(记者 李金磊)1月10日,有网友发现喜茶部分产品降价,其中,纯茶类降价3-5元、5款水果降价2-3元、芝士降1元,例如芝芝芒芒降了3元。喜茶北京三里屯店。中新网记者 李金磊 摄  对此,喜茶对中...

    时间:01-10
  • “渔民上岸”就业稳 直播增收日子美

      “渔民上岸”就业稳 直播增收日子美  1月3日,冬日里的阳光温暖且明亮,石梁河水库波光粼粼。紧邻石梁河水库南岸的石梁河镇南辰新型农村社区“江南风别墅群”在阳光的映照下格外好看。  “上班去!”家住该社...

    时间:01-1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