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工业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助力“十四五”良好开局

2022-02-07 01:21:27

来源:中国网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7092.1亿元,比上年增长34.3%,比2019年增长39.8%,两年平均增长18.2%。作为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之一,中国工业经济持续稳定恢复,企业利润实现较快增长,盈利能力稳步提升,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稳定恢复,为“十四五”良好开局提供了重要助力。

  在世纪疫情冲击下,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因此,推动经济持续稳定恢复,保持宏观经济大盘稳定,是各行各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目标。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经济走势。

  工业企业利润实现较快增长,经济发展韧性持续显现。2021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较上年增长9.6%,增速较上年加快6.8个百分点;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9.4%,增速较上年加快18.6个百分点。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32个行业利润较上年增长,占78.0%,行业增长面较上年扩大14.6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在疫情冲击下持续稳定恢复。而且,鉴于工业的重要作用,其运行态势的好转推动了中国经济发展韧性持续显现。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持续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领域。2021年,在工业各行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引领作用较为突出。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利润较上年增长48.4%,两年平均增长31.4%,增速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14.1和13.2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利润的比重较2020年、2019年分别提高2.1和4.2个百分点。这种较强的发展活力,进一步展现了创新驱动的积极作用,推动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持续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1年工业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的发展态势,有力地促进了世纪疫情冲击下国民经济持续稳定恢复,为完成全年6%以上经济发展预期目标作出重要贡献。工业经济的这种发展态势及其贡献,是疫情防控、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等综合施策的结果。

  中国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为工业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创造了有利条件。2021年依然是全球疫情蔓延的一年,新老病毒此起彼伏,给各国经济恢复带来一系列挑战。面对疫情多点多源散发传播,中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将疫情影响尽可能降到最低,有效避免了疫情对工业生产的重大冲击。这是工业经济走向恢复的重要前提。

  财政货币等宏观政策持续发力,增强工业经济发展活力。为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宏观政策上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有机结合,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精准调控,为工业经济持续稳定恢复提供了良好政策环境。

  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减税降费的精准力度。比如,允许企业提前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研发成本,增强了企业创新动能。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重点税源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同比增长22.6%,企业创新投入持续加大。再如,落实落细增值税增量留抵退税和企业购买设备器具一次性税前扣除政策,进一步缓解了制造业企业的资金压力。

  通过稳健的货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到更加突出位置,有助于进一步解决工业企业融资难题。受益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等政策措施,2021年工业企业财务费用较上年下降3.2%。企业成本费用水平总体低于上年,扩大了盈利空间,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81%,较上年提高0.76个百分点。

  此外,通过继续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为工业企业运行稳岗纾困。2021年,税务部门会同人社部门积极落实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全年新增降费1504亿元,有效减轻了企业社保缴费负担。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不但有利于兜住兜牢民生底线,也有利于满足工业企业的用工需求,为工业经济持续稳定恢复提供用工保障。

  今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业经济发展亦是如此。中国经济韧性强,基本面长期向好,是工业经济延续2021年发展势头的最大有利条件。此外,中国是全球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产业链供应链相对完整,具有强大的生产能力、保供能力和应变能力,这是中国工业经济自身的优势所在。当然也要看到,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性增强,经济发展面临新的下行压力,下游行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经营压力仍然较大,工业企业效益状况持续改善存在压力。2022年工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因此,下一步,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契机,充分利用好中央实施的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着力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提质增效,进而推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恢复。

  张德勇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 相关阅读
  • “在他乡过年,钱也不能省”

      编者按: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里最隆重的节日。然而,两年来,疫情阻隔了许多人的“回家路”。我们想说,就地过年是无奈之举,也是安心之策。好在,当思乡寄予网络,家乡只在咫尺;好在,当他乡温情以待,他乡亦...

    时间:02-07
  • 浙江缙云收获绿色财富:从“求生态”到“享红利”

      (新春走基层)浙江缙云收获绿色财富:从“求生态”到“享红利”  中新网丽水2月7日电(范宇斌 蔡榕洁 董浩)“以前我们家门口的新建溪就没有干净过,两岸搭建着100多个鸭棚,几万只鸭子在此栖息。一到夏天,溪水又...

    时间:02-07
  • 虎年“虎经济”走俏

      新华社广州2月6日电(记者吕光一)靴子上的“猛虎出山”、衣服上的“萌虎拜年”、酒瓶上的“福虎献瑞”......虎年春节期间,记者走访零售市场发现,各类商品纷纷披上“虎皮”,琳琅满目的虎元素相关产品摆在商店最...

    时间:02-07
  • 杭州富阳区:聚焦“三情”,打造“民呼必应”应用场景

      中新财经2月7日电 国家卫健委7日披露的数据显示,2月6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79例。其中,本土病例45例,数个省份仍在与本土疫情持续作战。为应对疫情带来的挑战,...

    时间:02-07
  • 三亚机场春节假期运送旅客44.7万人次 节后一周仍处出港高峰

      中新网三亚2月7日电 (王晓斌 符慧腾 陈璐)2022年春节黄金周(1月31日至2月6日),三亚凤凰国际机场(下称“三亚机场”)共运送旅客44.7万人次,保障航班2829架次,同比去年春节黄金周分别增长32.4%和29.1%。预计2月7...

    时间:02-07
  • 我在北京卖四合院:一平米十万起,胡润榜富豪也接待过

      中新经纬2月7日电 (薛宇飞)“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你向往过在四合院里生活吗?凭借着稀缺性、极佳的区位及厚重的文化底蕴,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老洋房分别占据着两大一线城市房产界的顶流。一套四...

    时间:02-07
  • 春节车市调查:豪华车降价,新能源车涨价

      芯片短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已得到缓解。今年春节期间,北京多家4S店的车源供给较为充足。  第一财经记者在春节期间走访北京车市时发现,多家豪华品牌不再一车难求,同时在终端价格上有着较大幅度的优惠力度。过...

    时间:02-07
  • 上海崧泽高架路主线通车 将成为衔接长三角地区重要通道

      中新网上海2月7日电 (记者 缪璐)上海崧泽高架主线通车仪式7日举行,上海青浦区委书记徐建表示,作为快速连接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和青浦新城的重要“大动脉”、打造“长三角数字干线”的重要“创新轴”,崧泽高架的建...

    时间:02-07
  • 苏州市虎年春节假期共接待游客587万人次 收入近39亿元

      中新网苏州2月7日电 (记者 钟升)据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7日消息,2022年春节假期期间,苏州全市接待游客总量达58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38.9亿元。全市4465家住宿企业共接待过夜游客31.8万人次。  今年...

    时间:02-07
  • 冰雪旅游持续升温 春节假期热门城市北京居榜首

      本报讯(记者潘福达 实习生 邓碧川 胡晨曦)今年春节假期恰逢北京冬奥会开幕,不少市民走进滑雪场、踏上冰道,在运动中感受别样年味。多家旅游平台发布春节旅游大数据报告称,大众冰雪旅游持续升温,“双奥之城”...

    时间:02-0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