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新老基建双驱动 稳投资“虎力”全开

2022-02-11 10:06:42

来源:中国证券报

  从虎年首个开工日多地部署重大项目建设,到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等相关政策出台;从今年以来已发行逾5000亿元专项债,到1月份近4万亿的新增信贷……稳投资正驶出资金与项目加速对接、新老基建协同发力的加速度,将有效对冲经济下行压力。

  传统基建:空间仍巨大

  稳投资是稳增长的重要抓手。有投资者担心,以“铁公机”为代表的传统基建已实现高速发展,投资空间不大,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在减弱。对此,不少专家认为,由于经济发展的区域不平衡,传统基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依然发挥着重要基础性作用,再加上绿色化生产和智能化改造的转型升级,传统基建还有诸多新空间。

  从交通领域看,中西部地区建设空间较大,且经济发达地区的城际铁路建设等需求较旺。1月国铁集团召开的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今年铁路预计投产新线3300公里以上。此外,随着《“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等陆续出台,未来多条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机场、高速公路建设都将撬动基建投资增长。

  除了交通项目,保障房建设、老旧小区改造也是急需发力的“补短板”重点。“2022年应从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针对薄弱环节加大投资。如加大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市政工程、污染治理、物流设施等方面的投资力度。”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宋向清认为。

  根据海通证券研报,“十四五”时期,全国将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逾700万套,预计2022年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接近200万套,投资约2100亿元,同比增长约110%。

  从传统基建的升级看,因应低碳转型和数字经济发展大势,绿色化生产和智能化改造将极大拓宽投资空间。机构认为,近期政策频频利好绿色投资,预计2022年绿色投资规模为2.2万亿元,其中电力行业占比较高。同时,我国建筑等行业的智能化改造市场规模也将持续提升。当然,在扩大投资规模的同时,更要在提升投资效率、激活社会资本上多做文章,避免重复投资、低效投资。

  新基建:比重有望攀升

  在传统基建发力的同时,新基建被赋予了更多期待。专家认为,适当超前开展新基建方面的投资,短期既能发挥稳增长功效,中长期更能培育成为经济新引擎。

  以数字化基础设施为代表的新基建尚处起步阶段,拥有广阔发展空间。有机构认为,2022年新基建投资占基建领域投资的比重有望攀升至15%左右,今年5G、特高压、新能源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投资合计将接近3万亿元,有望拉动全年基建投资增速0.4至0.7个百分点。随着未来新基建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其在基建投资中的占比将逐步提高到20%,到2025年带动累计投资规模有望达到20万亿元。

  可以预期,新基建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新引擎。不过,专家提醒,在加速布局新基建的同时应加强顶层设计,统筹集约开展建设;突出需求牵引,适度超前也要避免盲目建设、重复建设和铺张浪费;注重特色挖掘,打造因地制宜的新型基础设施工程;强化长效运营,打造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机制、可行商业模式和市场盈利机制。

  实现双引擎驱动

  在新老基建协同发力的支持下,一季度基建投资有望实现6%左右的较高增速,助力稳增长。专家建议,在新老基建双引擎驱动稳增长过程中,要平衡好新老基建发展的关系,避免出现低碳转型中的“一刀切”谬误。

  一方面,明确先立后破,不立不破的推进方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刘向东认为,特别是在能源基础设施领域要做到“先立后破”,既要优化存量更要补充增量,让传统基建和新基建投资相互转化、协调发展,从而成为支撑稳投资的双引擎。另一方面,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尽早规划布局,做到早规划、早引资、早开工、早见效,从而把握市场主动,应对各种不可预期的挑战。

  此外,务实不务虚,优先服务于国内大循环。新老基建须立足于扩大内需战略,紧盯民生需要,提振工业运行,激发消费活力。

  在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协调的情况下,新老基建双引擎将实现良性互动,并发挥其“乘数效应”和“托底”功能,驱动中国经济稳中有进。(刘丽靓 )

  • 相关阅读
  • 国家发改委部署启动海南自由贸易港全岛封关运作准备工作

      中新财经2月11日电 (刘文文)记者11日从国家发改委获悉,为深入贯彻《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推动落实《海南自由贸易港全岛封关运作准备工作任务清单》(以下简称《任务清单》),按照推进海南全面深化改革...

    时间:02-11
  • 浙江出台减负强企45条政策:解企业之忧 激活发展活力

      中新网杭州2月11日电(记者 黄慧)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企业在促进增长、保障就业、活跃市场、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当前,受原材料价格上涨、物流成本高、疫情等影响,企业经营成本压力...

    时间:02-11
  • 北京朝阳构筑特色国际化数字经济生态圈

      中新网北京2月11日电 (记者 杜燕)作为“中国涉外第一区”,北京市朝阳区依托CBD、奥运功能区、国家文创实验区,全力构筑特色国际化数字经济生态圈。北京市朝阳区常务副区长崔小浩在2022北京新闻中心11日召开的北...

    时间:02-11
  • 华商陈亨达建言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中新网天津2月11日电 (记者 张道正)天津市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11日开幕。线上参会的天津市政协委员、香港经纬集团副主席、经纬保险控股(泰国)大众有限公司总裁陈亨达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透露,他提交了《关于天津...

    时间:02-11
  • “山东与世界500强连线”高端装备产业合作专场在济南举行

      中新社济南2月11日电 (记者 沙见龙)“山东与世界500强连线”高端装备产业合作专场11日在济南举行,共签约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端装备产业项目19个,总投资9.1亿美元、合同外资3.64亿美元。签约项目主要涉及智能...

    时间:02-11
  • 新年伊始上海53个外资项目集中签约 总投资54.4亿美元

      中新社上海2月11日电 (记者 姜煜)上海市政府11日举行2022年度首次外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53个外资项目集中签约,投资总额54.4亿美元。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出席签约仪式。  此次签约的项目聚焦上海重点产业...

    时间:02-11
  • 深圳盐田港虎年货物吞吐实现“开门红”

      中新社深圳2月11日电 (郑小红 吴银婷)深圳海关11日提供的数据显示,春节以来(1月31日至2月9日),深圳盐田港吞吐量达44.9万标箱,经此进出口的货物达53.95万吨,货值138.63亿元人民币,实现虎年“开门红”。仅农历...

    时间:02-11
  • 酒企变身“理财达人”?收益还不如存定期,这水平我也会!

      酒企现金流历来让人羡慕,动辄几亿甚至几十亿现金躺在账户上。为了让“闲钱不闲”,购买理财产品也很常见。红星资本局注意到很多上市酒企都在购买理财产品,不过很难出现理财达人,理财水平甚至还不如银行存定期...

    时间:02-11
  • 虎茅价格被腰斩,遭部分黄牛拒收:跌价太快,再等半年

      自从去年12月31日以来,贵州茅台集团相继推出了新款珍品茅台酒(即“珍品”)、茅台1935和虎年生肖酒(以下简称“虎茅”)。2月11日,红星资本局调查发现,上述三款茅台新品在经历了春节前的上涨之后,目前价格已经回...

    时间:02-11
  • 境外发行人在境内发行存托凭证如何定价? 证监会解读

      中新财经2月11日电 11日,证监会发布《境内外证券交易所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监管规定》。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答记者问时表示,此次修订允许境外基础证券发行人以新增股票为基础证券在境...

    时间:02-1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