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中国连续第六年成为德国最重要贸易伙伴 合作“疫”中攀新高

2022-02-23 05:38:38

来源:经济日报

  中国连续第六年成为德国最重要贸易伙伴——

  中德经贸合作“疫”中攀新高

  本报驻柏林记者 陈希蒙

  在去年如此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之下,中德贸易额再创新高,主要得益于三个原因:一是两国领导人的战略引领。无论是在“默克尔时代”,还是在德国新任总理朔尔茨上台后,中德领导人之间均保持密切沟通,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合作格局更加巩固。二是中国经济蓬勃发展,展现出强大韧性。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有效防控疫情,率先复工复产,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正增长。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25%,在世界产业链和供应链中的地位与作用大幅提升。三是中德经贸合作互补性强,合作领域广。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德进一步深入合作将为两国及中欧关系发展带来新机遇,也可为世界增添更多稳定因素。

  德国联邦统计局2月1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影响,2021年中德双边贸易额依旧创出新高,达到2454亿欧元,同比增长15.1%。自2016年起,中国已连续第六年保持德国最重要贸易伙伴地位。

  双边贸易逆势上扬

  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数据,2021年德国进口总额为12022亿欧元,同比增长17.1%,其中自中国进口1417亿欧元,同比增长20.8%。中国自2015年以来一直是德国最大进口来源国。

  同样是去年,德国出口总额为13755亿欧元,同比增长14%,其中对中国出口1036亿欧元,同比增长8.1%。中国是德国第二大出口目的国,仅次于美国。

  自疫情暴发以来,中德始终保持密切联系,积极开展医疗物资合作,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开启必要人员往来“快捷通道”,为人员和货物跨境流动提供便利。这些举措为中德贸易平稳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双边经贸合作不断深化。

  从贸易结构和产品类别来看,中德双边贸易涉及的产品种类较为集中。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数据,2021年1月至11月期间,德国出口至中国的产品主要有汽车和汽车零部件、机械设备、数据处理设备、电子电气和光学产品等;德国自中国进口的产品主要有数据处理设备、电子电气和光学产品、电子电气设备以及机械设备等。

  德国联邦统计局在报告中称,中国在德国对外贸易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数据显示,2019年在德中资企业数量为462家,雇用员工超过8.1万,销售额370亿欧元,占德国外资企业销售额的2.3%;在华德资企业数量为1765家,雇用员工约52.9万,年销售额近1925亿欧元,占全球海外德资企业销售额的7.4%。

  三大因素作用关键

  在去年如此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中德贸易额能够逆势上扬、再创新高,实属不易。取得这样的成绩主要得益于三大因素:

  一是两国领导人的战略引领。无论是在“默克尔时代”,还是在德国新任总理朔尔茨就职后,中德领导人之间均保持密切沟通,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和个人关系。在两国领导人的战略引领下,中德经贸合作克服疫情冲击,展现出巨大潜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合作格局更加巩固。

  二是中国经济蓬勃发展,展现出强大韧性。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有效防控疫情,率先复工复产,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正增长。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25%,在世界产业链和供应链中的地位与作用大幅提升。除此以外,中国在稳外贸、稳外资方面出台的相关措施也对中国经济迅速恢复起到了关键作用。

  三是中德经贸合作互补性强,合作领域广。中德双方都致力于推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反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致力于推动经贸各领域务实合作。根据中国有关统计数据,德国是欧盟对华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截至2021年2月底累计批准德国企业在华投资项目11370个,德方实际投入365.5亿美元;经中国商务部核准的中国累计在德国全行业投资存量为162.1亿美元。2021年第四届中国进博会期间,共有176家德国企业参展,总展览面积4.1万平方米,参展企业数量和面积连续4年居欧盟之首,意向成交额高达169亿美元。

  推动更高水平合作

  2022年将迎来中德建交50周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德经贸合作迎来新的重要机遇期。

  近年来,中德合作一直扮演着中欧合作“领头羊”角色,这是两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作出的正确选择。

  中德两国经济都从对方的发展中获益良多。未来,双方应继续积极开辟新能源、绿色和数字经济等新的合作领域,释放服务贸易增长潜力。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不稳定因素交织的国际局面,中德两国应努力推动双边关系向更高水平发展。可以预见,中德进一步深入合作将为两国及中欧关系发展带来新机遇,也可为世界增添更多稳定因素。

  • 相关阅读
  • 房贷利率下调,对楼市影响暂未明显显现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 王楚涵)自2月21日起,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下调广州地区房贷利率。同时,邮储银行也于21日晚间宣布,自2月22日起下调房贷利率。除国有银行外,广州地区不...

    时间:02-23
  • “最有爱的日子”登记结婚火爆 培育钻石概念行情火热

      本报记者 吴文婧 见习记者 冯思婕  2022年2月22日是星期二,也是壬寅虎年正月廿二。2谐音“爱”,因此这一天也被许多网友称为“最有爱的日子”。  近日,全国多地出现婚姻登记预约爆满的情况,在这个罕见又特...

    时间:02-23
  • “宁电入湘”建设进入实质阶段

      本报银川讯(记者许凌)湖南宁夏区域经济合作座谈会2月20日在宁夏银川市举行。据介绍,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家电网公司和湖南宁夏两省区的协同推动下,短短9个月时间,“宁电入湘”工程取得重大突破,...

    时间:02-23
  • 未上市造车新势力融资暗战正酣 车企纷纷加码新能源车中端市场

      本报记者 龚梦泽  2月21日,有消息称,哪吒汽车品牌所属公司合众新能源(以下统称“哪吒汽车”)已在近期完成新一轮超20亿元人民币的融资,主要投资机构包括中国中车集团旗下的中车基金和深圳市国资背景的深创投...

    时间:02-23
  • 多重因素扰动原油市场

      2021年12月原油价格阶段触底后,受地缘局势及原油供需端错配等因素影响,油价进入上行通道。  近期油价上涨的主要原因,可以从供需两方面来理解。从供给端看,根据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最新月报,今年1月份OPE...

    时间:02-23
  • 稳楼市需谨防市场过快上涨

      房地产调控政策应该把握好度,既积极又审慎。调控政策重在保障刚性住房需求,满足合理的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强对市场的监控和分析研判,提升调控的精准度,不仅“一城一策”,甚至可能需要“一区一策”或“一县一...

    时间:02-23
  • 水泥等行业明年或纳入全国碳市场,预计碳价稳步上涨

      一项行业调查结果显示,继发电行业之后,水泥、钢铁以及电解铝行业预计将在2023年前被纳入全国碳市场。全国碳市场的碳价也将会稳步上涨,预计由2022年的49元/吨升至2025年的87元/吨。  此项调查由国际咨询公司...

    时间:02-23
  • 银发经济有助提升地区经济活力 新模式新业态将不断涌现

      本报记者 孟珂  2月21日,国务院发布《“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明确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区域规划布局10个左右高水平的...

    时间:02-23
  • 信披多次出现不准确不完整情形 九安医疗收深交所监管函

      2月22日,九安医疗因对实验结果的信息披露不完整、在投资者平台答复多次出现不准确和不完整的情形,收到深交所监管函。截至2月22日收盘,九安医疗股价下跌5.49%,报收69.09元/股。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时间:02-23
  • 巩固保供稳价政策成果

      2021年秋末冬初,我国东北和南方地区十多个省份都出现了能源供应紧张现象,导致局部生产企业停工,甚至对居民正常生活造成了影响,引发社会舆论广泛关注。能源供应紧张现象反映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阶段性的...

    时间:02-2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