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空天信息与数字地球创新峰会合肥举办 绘空天信息产业发展蓝图

2022-03-01 18:50:5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合肥3月1日电 (记者 吴兰)空天信息与数字地球创新峰会2月28日在安徽合肥召开,与会领导和专家等共绘空天信息产业发展蓝图。

  在峰会开幕致辞中,安徽省委常委、省政府副省长张红文指出,安徽将瞄准数字经济与空天信息融合发展的重大机遇,打造空天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地。中科星图“GEOVIS数字地球全球总部项目”是合肥“招大引强”的重要举措,将助力合肥培育千亿级“空天系”产业生态。

  中国科学院原党组成员、秘书长邓麦村呼吁产业各方通力合作,加速空天信息产业在安徽合肥的深耕广拓,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空天科技创新策源地和产业集聚地。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会长李维森认为,合肥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有“科创名城”之称,中科星图是国内数字地球行业的引领者,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将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带动安徽省空天信息产业实现生态化发展。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建国希望空天院与合肥市深入合作,推动空天信息领域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助力安徽空天信息产业及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当日,中科星图数字地球合肥有限公司、中科星图测控技术合肥有限公司、中科星图智慧科技安徽有限公司、北斗伏羲中科数码合肥有限公司与合肥高新区管委会在现场举行了入驻签约仪式。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空天院”)副院长、中科星图董事长付琨表示,4家子公司正式落地合肥高新区,是中科星图集团化、国际化、生态化战略的重要落脚点。中科星图将积极推动分子公司快速发展,并携手产业各方共绘安徽空天信息产业发展蓝图。

  在大会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空天院院长吴一戎作了题为《空天信息创新与应用》的报告。他指出,伴随着北斗三号全球组网成功,以及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与其他观测手段的不断进步,我国空天信息获取能力大幅提升。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技术,空天信息将与各领域和行业应用信息深度融合,赋能产业、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周成虎在《智能融合的数字地球》报告中指出,数字地球是打通天上卫星资源与地上行业应用的承载平台,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地球智能融合发展趋势明显。智能融合的数字地球将根据行业需求承载融合各行业空间信息,为行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机会。

  在学术论坛环节,北京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程承旗,工信部原软件服务业司司长陈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信息工程系主任、国家空管新航行系统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蔡开泉,中科院空天院研究员、国家遥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孟瑜,中科星图测控技术合肥有限公司总裁牛威,就空天信息前沿学术、技术及应用领域作了主题报告,阐述展望空天信息与数字地球产业。

  目前,合肥市空天信息产业已形成较好基础。拥有中科大、中科院安徽光机所、中电科38所、天地信息网络研究院、孔径阵列与空间探测安徽省实验室、北斗导航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等科研机构近10家,以及科大讯飞、四创电子、北方雷科、四维图新、科大国创、辰安科技等重点企业20余家,具备航天产品设计、制造、集成、测试、试验及信息服务的全线能力。

  从产业链来看,上游卫星制造方面,中国电科38所、量子国家实验室具备卫星载荷设计、制造、集成、测试和服务能力,中游卫星运营和地面设备方面,四创电子、北方雷科、若森智能等企业在北斗终端研制、高通量卫星通信终端研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产业化成果。新引进的银河航天、天仪研究院等企业,有效填补了安徽缺少卫星制造总体单位和卫星运营单位的产业链上中游空白。在下游数据应用方面,以天地信息网络研究院、讯飞数码、四维图新等为代表的企业已形成基于空天数据的应用生态,加上新引进的中科星图、航天宏图等企业,将为自然资源、智慧城市、生态环境等行业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

  未来,合肥市将坚持内培外引、重点突破、链条发展,以卫星研制为核心,打造一体化、智能化的卫星运营平台,充分挖掘空天信息应用场景,促进产业链融合发展。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市形成100亿元左右规模的卫星制造产业、300亿元左右规模的卫星应用终端和运营服务产业、500亿元左右规模的“通导遥”数据综合应用及配套产业,全产业链总规模力争达1000亿元。

  • 相关阅读
  • 2022年北京消费季启动 居民将获消费补贴超亿元

      中新社北京3月2日电 (徐婧 杜燕)“2022北京消费季”汇集近千项企业促消费活动、上万家门店商户参与,涉及商超、餐饮、电商、文旅、汽车、休闲、医药等多个领域。活动期间,重点电商平台将对北京市居民发放消费补...

    时间:03-02
  • 天津自贸区5月1日起试行市场主体登记确认制改革

      中新网天津3月2日电 (记者 张道正)记者2日从天津市市场监管委获悉,《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市场主体确认登记试行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印发,自2022年5月1日起实施。  在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试行企...

    时间:03-02
  • 央行2日开展100亿元7天逆回购操作

      中新财经3月2日电 据中国人民银行官网消息,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2022年3月2日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00亿元逆回购操作。(完)...

    时间:03-02
  • 北交所上市公司盈利面达99%

      本报讯(记者 孙杰)开市仅百余天的北交所交出一份颇为亮眼的成绩单。昨天,北交所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月28日,86家北交所上市公司已全部披露2021年度业绩快报。除诺思兰德外,其他85家公司均实现盈利,盈利面达...

    时间:03-02
  • 外卖小哥、淘宝店主“福利” 专属商业养老保险来了

      缴费方式更灵活 两种利率风险可选 60岁以后可领取  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扩大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的通知》,自2022年3月1日起,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区域扩大到全国范围。在原有6家试点公司基础上,允许养老...

    时间:03-02
  • 摸底基金发行AB面:5只失败4只“日光” 冷热并存

      本报记者 昌校宇  2月底,《证券日报》记者以投资者身份,向招商银行客户经理木子(化名)咨询基金产品时,对方表示,“当前基金销售热度相对较低。”而在随后的近20分钟交流期间,并无其他投资者前来咨询相关投...

    时间:03-02
  • 硬蹭“东数西算”热点 实在要不得

      择远  因为涉及“东数西算”概念,依米康连续多个交易日收获20%涨停,对此,深交所向公司下发了问询函。这并不是第一家因涉及“东数西算”被交易所问询的公司,此前,深交所要求南凌科技说明“东数西算”与公司...

    时间:03-02
  • 资本市场释放双向开放红利 中国资产“风景这边独好”

      本报记者 孟珂  外资看好中国资产的态度愈发明显。继去年全年外资净流入3846亿元、创近5年新高后,今年以来,北向资金“买买买”热情不减,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1日,北向资金加速买入A股,年内净买入...

    时间:03-02
  • 上海跃升全球创新集群百强榜前十:培育新动能 布局新赛道

      本报记者 李景  近日,亚洲最具规模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之一——“商汤AIDC”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启动运营,城市数字转型再添“新基建”;12栋建筑构成的硬核科技企业新地标——“G60科创云廊二期”...

    时间:03-02
  • 养老理财产品加速扩容 试点范围扩展为十地十机构

      本报记者 王宝会  自去年9月银保监会选择“四地四机构”正式启动养老理财产品试点以来,总体运行平稳,市场反应积极。为进一步推动完善试点,银保监会近日发布《关于扩大养老理财产品试点范围的通知》(以下简称...

    时间:03-0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