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3亿人撑起万亿元产业 国产滑雪装备站上“冬”风口

2022-03-03 09:00:16

来源:北京日报

  3亿人撑起万亿元产业 冰雪运动迎来巨大机遇

  国产滑雪装备站上“冬”风口

  本报记者 袁璐 杨天悦 实习生 胡晨曦 余美霖

  冬奥会不仅将“冰墩墩”“谷爱凌”送上顶流位置,也让国产滑雪装备站上“冬”风口。“三亿人参与冰雪”给冰雪运动及滑雪度假产业带来巨大机遇,有望成为未来消费增长亮点。“往年春节后天气转暖,滑雪经销商的销量就会出现腰斩式下跌,今年却有所不同。”GOSIK OG品牌总经理徐尼克感慨。

  《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显示,到2025年我国冰雪产业总规模将达到1万亿元。业内普遍认为,未来10年将成为国内滑雪产业突飞猛进的黄金发展时期。记者也注意到,国产品牌正在崭露头角,争取在这1万亿元的大赛道里实现“弯道”超车。

  “国潮”雪具雪服借冬奥走俏

  大都市购物中心是北京滑雪装备店的聚集地,20多家店铺基本以销售国外成熟品牌的雪具和雪服为主。过去多年时间里,它一直是专业滑雪爱好者选购装备的目的地,单件雪服价格集中在三四千元,几乎见不到国内品牌的身影。如今,一批“国潮”雪具雪服借冬奥会点燃的冰雪热,进驻更多门店。

  昨晚6时,记者来到“雪族雪具”磁器口店,各色李宁滑雪服占据店铺货架的显眼位置。“今年1月,李宁首推单板滑雪系列,经销商抢着订,我们足足等到2月份才拿到货。”该店店主说,刚摆上店铺不久,自己的小红书账号上就有10多人想买。“到货量不多,我们暂时只在实体店销售。”

  在大都市购物中心3楼的冷山雪具店,一对情侣从货架上的滑雪手套中选中一副国货:“舒适度挺不错的,还带护腕。”正在选购配件的市民湛女士也说,越来越多的雪友倾向选择国产品牌配件,“性价比高太多。”

  雪上飞雪具店则将三款国产单板摆在店门口,每款单价在1000元左右。店主大龙告诉记者,之前店铺以零售法国品牌为主,受到冬奥冰雪热的影响,公司也开始生产自己品牌的单板,瞄准滑雪入门级爱好者。“配齐一套进口的单板、固定器和单板鞋大约5000元起,而一套国产品牌配齐只需2000多元,不少滑雪新手会把后者作为入门首选。”

  “越来越多的国产冰雪装备品牌因为款式、质量、高性价比,逐步引领社交网络的潮流风向和流行趋势,从而带动消费者的购买热情。”什么值得买商业运营部负责人张宇昂表示,今年1月1日至2月20日,包括滑板、滑雪杖在内的滑雪工具,滑雪服,包括手套、头盔、围脖在内的滑雪配件等滑雪装备销量同比增长173%,其中国产品牌安踏的销量同比增长134%。

  国产滑雪单板有望弯道超车

  虽然在滑雪服、滑雪配件方面,国产品牌崭露头角,但在硬核装备的选择上,国际品牌仍占据相当强势的地位——记者走访发现,重度滑雪爱好者普遍认可国际一线品牌,放眼南山、怀北、军都山、渔阳等雪场,更是Burton、Capita、Atomic等品牌的主秀场。

  中国不是没有滑雪装备的生产能力,相反,中国的供应链支撑起了全球庞大的滑雪装备产业群。以Burton为例,这个创始于1977年的美国品牌在滑雪界知名度颇高,一块滑雪单板售价在3000元至6000元不等,目前单板品类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是30%至40%。但品牌公开表示,早在2018年,公司大部分滑雪板就都是在中国制造。

  “滑雪产业较小且技术壁垒较高,是制约国内专业滑雪装备品牌发展的主要原因。”徐尼克表示,随着更多初学者加入滑雪圈,亚洲人的审美与欧美主导的产品风格不匹配造成市场空缺越来越明显,国产品牌有了更多“出山”的机会。

  国产品牌在滑雪单板领域率先“撕开”一道口子。零夏这一品牌的平均客单价为1600元左右,王牌产品“小黑板”在天猫平台冲上了滑雪板品类销冠。Nobaday则定位中高端玩家,平均客单价4000元左右。加拿大选手Max Parrot在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坡面障碍技巧夺金,使用的滑雪板就是Nobaday。

  雪鸮科技更是将旗下THE WHIP品牌的滑雪单板价格定为6.5万元。“一体式的支架设计、碳纤维材料的升级,以及供应链的复杂程度,种种因素都决定了其他公司在两三年内不太可能做出同样的产品,这也是我们能卖这么贵的原因。”企业负责人表示。此外,雪鸮科技还在打造自有品牌Overide,定价为2500元至4800元,融入国潮元素,开拓海外市场。

  滑雪装备制造期待民族自信

  尽管中国滑雪爱好者越来越多,但多名雪店店主对记者表示,很多市民的滑雪消费多为一次性体验型滑雪和戏雪型娱乐活动,普通体验者变成爱好者的转化率并不高。“普通体验者以租赁为主,只有爱好者才可能不断购买雪具雪板。”一位店主对记者表示。

  该如何促成消费者从体验者到发烧友的转化?市滑雪协会主席李晓鸣表示,后奥运时代,整个冰雪运动仍需加快建立相关标准、制度和规范。“只有中国冰雪运动得到极大发展,冰雪装备产业才能健康持续长久地发展,滑雪装备制造企业才会有成长的土壤和拓展的动力。”李晓鸣说。

  在徐尼克看来,国产滑雪装备想要拓展市场,除了要丰富多种价格区间外,也离不开外部环境,比如雪场基础环境建设和教学体系的完善:“租赁雪具的工作人员能否根据身高体重推荐合适的雪板,雪场的缆车运力能否满足滑雪者的需求,雪场教练能否更新教学体系吸引新手快速入门,都会直接影响消费者是否多次前往雪场。”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也呼唤真正适合中国人的滑雪装备。记者在走访中发现,随着冰雪运动热度攀升,越来越多年轻人倾向于购买国货。

  “欧洲人的骨骼构造、面部轮廓和亚洲人差别很大,很多人会发现买国外雪镜会出现卡不住鼻子、漏气起雾的现象。”滑雪爱好者胡先生对记者表示,同样的情况也存在于雪鞋上。“许多国外雪鞋穿上后内靴尺寸虽然合适,屈膝滑行也没问题,但直立站姿大脚趾就会顶得厉害,没办法站很久。这也跟人种脚型差异有关。”

  “冰雪装备产业的发展不是对欧美亦步亦趋,一定要有民族自信,努力建立适合中国人特点的行业标准,进行自适应。”李晓鸣说。

  • 相关阅读
  • 国内油价年内“四连涨” 加一箱油多花10元

      中新财经3月3日电 (记者 张旭)国家发改委通知,3月3日24时起,每吨汽油上调260元,每吨柴油上调255元。  据机构测算,折合89号汽油每升上调0.19元,92号汽油每升上调0.20元,95号汽油每升上调0.22元,0号柴油每...

    时间:03-03
  • 市场监管总局:简化申请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管理授权的条件材料

      中新财经3月3日电 据市场监管总局官网消息,日前,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修订后的《外商投资企业授权登记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将于2022年4月1日起正式施行。《办法》指出,简化申请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管理授...

    时间:03-03
  • 一个牛角包炒到120元 “黄油与面包”真好吃还是饥饿营销?

      “吃过B&C才知道什么是面包。”近期,位于北京三里屯太古里的网红面包店BUTTERFUL&CREAMOROUS(简称“黄油与面包”或“B&C”),登上大众点评北京面包甜点热门榜第一名,有顾客甚至不惜排队3个小时,只为购买一...

    时间:03-03
  • 重庆出台政策鼓励汽车更新换代 促进汽车消费持续增长

      中新网重庆3月3日电 (记者 刘相琳)记者3日从重庆市商务委获悉,为积极稳定汽车消费,持续发挥汽车消费“顶梁柱”作用,促进重庆消费稳步增长,重庆出台财政补助政策,对符合条件的“旧车换新”车主每辆给予2000元...

    时间:03-03
  • 查案24件罚款428万余元 上海严查“刷单炒信”违法行为

      中新网上海3月3日电 (记者 许婧)上海市市场监管局3日发布消息称,为净化网络市场环境,维护公平竞争秩序,2021年该局聚焦电商平台刷单炒信乱象,进一步加强网络不正当竞争执法力度,全市办结相关案件24件,罚款4...

    时间:03-03
  • 腾讯天籁行动再推新举措 向500名听障老人提供免费助听器

      中新网广州3月3日电 (孙秋霞 )在3月3日第二十三个“全国爱耳日”,中国聋人协会、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社、腾讯公益等机构共同发起“天籁听未来行动合作体”,为听障人士融入数字社会提供帮助,首期“天籁银...

    时间:03-03
  • 山西540余名供电人对隔离场所等开展设备特巡 保障防疫用电

      中新网太原3月3日电(高雨晴 赵亚男)记者3日从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下称“国网山西电力”)了解到,截至目前,该公司累计组织保电人员540余人,对山西省内防疫相关线路、医疗机构、隔离场所等重点单位的供电设备开...

    时间:03-03
  • 江西:力争2022年底前实现快递员工伤保险全覆盖

      中新网南昌3月3日电 (记者 李韵涵)3日,记者从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获悉,江西将切实保障快递员群体合法权益,力争2022年底前实现快递员工伤保险全覆盖。  近日,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江西省邮政...

    时间:03-03
  • 陕西榆林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首破7000亿元

      中新网西安3月3日电 (高铖 梅镱泷)记者3日从榆林官方获悉,2021年,榆林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7000亿元人民币大关,规上工业增加值总量继续保持陕西省第一。  据悉,2021年榆林规上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5...

    时间:03-03
  • 内蒙古谋划“氢文章” “十四五”末氢能产业总产值力争达1000亿元

      中新网呼和浩特3月3日电(记者 李爱平)在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层面,中国北疆内蒙古正谋划大做“氢文章”。3月3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消息指,到“十四五”末,内蒙古氢能产业总产值力争达到1000亿元。  “双碳”...

    时间:03-0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