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国际护胃日:专家提醒科学护胃,警惕胃病年轻化

2022-04-09 14:35:5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4月9日电 (记者 李纯)今年4月9日是第17个国际护胃日。记者从“‘胃’爱发声,多方共助胃健康”主题科普访谈上了解到,当前胃肠道疾病已经成为我国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慢性胃炎、胃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几乎“家喻户晓”。但同时,大众对胃肠道疾病缺乏正确的认知,不及时就医、不规范用药、认为喝粥可以养胃等多种认知误区亟需更多患教科普去改变。

  一线年轻人胃肠疾病高发,胃不舒服不能“忍一忍”

  一项关于“上消化道疾病患者趋势及处方偏好调研”(以下简称“调研”)的结果数据显示:消化道疾病发病呈现年轻化的趋势,67%的医生观察到23-34岁的患者比例在近年有上升的趋势,这个比例在一线城市更高。

  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副会长李景南教授指出,这与一线城市年轻人生活压力大、工作节奏快密切相关。“在过去,我们说养胃护胃好像是老年人的事情,但现在这一观念亟需改变。越是发达的地区和城市,年轻人面临的胃部受损因素更多,更应该养胃。如果年轻人对胃肠道健康不在乎,到了老年可能就悔之晚矣。”

  胃肠道疾病非常普遍,一生之中几乎每个人都可能在某个时候患有胃肠疾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急诊医学临床研究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常务理事/医学科普分会会长郭树彬教授表示,胃肠作为我们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不仅关乎于消化功能,也关乎着一个人的生老病死。“在当前,很多人认为胃不舒服忍一忍就过去了,或服用药物无明显症状之后就停药,但实际上,在症状出现时要明确病因,进行早期的处理和治疗。很多胃肠疾病在发病过程中症状并不明显,所以我们更多的专家也参与制定出相关的科普教育资料,帮助大众更好了解胃肠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使患者获益。”

  重视胃肠道黏膜损伤,根除幽门螺杆菌是关键

  胃胀、胃痛、反酸、烧心,是胃肠道疾病最常见的四大临床症状,“调研”结果发现:慢性胃炎就诊率高达60%。所有胃肠道疾病的共同发病基础是胃肠道黏膜损伤,李景南教授介绍,造成胃黏膜损伤的因素很多,包括长期饮浓茶、烈酒、咖啡,或食用过热、过冷或过于粗糙的食物等。但并非某种食物完全不能吃,而是要适度适量,规律饮食,并根据自身情况适时调整。而除饮食外,情绪也可能造成胃黏膜的损伤。在疫情期间人们难免焦虑情绪,李景南教授分享道,曾在出门诊时遇到多位“胃不舒服”的病人,是胃肠道由于心理压力功能性病变,造成黏膜损伤,所以建议大家尽量保持良好心态。

  不仅如此,幽门螺杆菌感染也是胃黏膜损伤的“一大杀手”。幽门螺杆菌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第一类生物致癌因子,郭树彬教授强调,“首先我们要明确意识,对于个体来说,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必须要及时根除。否则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黏膜持续损害,继而导致胃部炎症,很难恢复和控制,甚至逐渐发展成溃疡,日积月累形成肿瘤。”

  “调研”结果显示: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94%的医生会处方铋剂四联药物,48%的医生认为可以在四联基础上增加胃黏膜保护剂,并且79%的医生认为胃黏膜保护剂应作为胃肠道疾病患者的常备药。李景南教授介绍,“四联”包括两种抗生素、抑酸剂和铋剂,两周的疗程,患者必须提高依从性,高度配合。有些患者在日常自行使用养胃颗粒或抑酸剂时,也可配合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等。两位教授同时强调,胃黏膜保护剂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避免一味使用抑酸剂造成负向作用。

  多方助力疾病科普落地,促进大众科普素养提升

  郭树彬教授指出,医务工作人员对于疾病的认识往往高于非专业人士,因此有责任、有义务,组成一系列专业的、权威的协会组织或机构,对民众进行广泛的科普教育。在科普知识的指导之下,民众能够对自身健康状况有更为清晰的认知,从而积极配合医院的治疗,从整体上提升临床诊疗水平。

  李景南教授也认为,推动疾病科普实践落地,既需要下沉到基层,也要落脚于年轻医生。实现医疗资源在不同地域、不同层级的普及化,让医生掌握更为丰富的医学知识,为其实现胃肠道疾病的科学诊疗提供意见指导。

  此次主题科普论坛由拜耳提供公益支持,同期启动了由中国医师协会消化科普分会和中华医学会科普分会专家共同倡议的“胃”爱发声科普活动。作为“调研”的公益支持企业,拜耳健康消费品中国总经理何勇表示,在“健康中国2030”战略规划下,提高全民健康素质,实现胃肠道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早诊断,已成为社会各方的共识。与此同时,更多的爱心企业也被带动参与其中,今年开启的“十万个胃什么——‘胃’爱发声”科普项目就将与多家头部连锁药店合作,通过全国共建的3000多家护胃中心,将此次“调研”中发现的疾病趋势、常见的胃部疾病特点结合去年发布的《中国常见消化疾病健康科普指导意见》制作成科普宣传内容,传递给广大的消费者,提升科学护胃的认知,用实际行动“胃”爱发声。

  近年来,疾病科普已经成为提升大众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实现胃肠道疾病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的重要一步。“只有好的权威性的科普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才能起到科普真正的防病、治病甚至了解预后的重要作用。医学的进步不仅仅体现在医疗技术和能力水平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大众健康素养和科普能力的提升,这是未来医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郭树彬教授表示。(完)

  • 相关阅读
  • 花了8万的数字藏品玩家玩到了啥?数字藏品为何如此火爆

      让人掏出真金白银的 不止是一行行代码   花了8万的玩家,玩到了啥?半路出家的运营商,从哪赚到了钱?  什么是数字藏品?简单地说就是把你的照片、声音、文字、视频放到区块链上去,变成具有唯一性、不可分割...

    时间:04-10
  • 【十年@每一个奋斗的你】浙江洞头建设共同富裕海上花园 打造一城姹紫嫣红

      编者按:  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中国人,都是最美的奋斗者。也正是因为亿万奋斗者,才有了今日之中国。十年,致敬每一个奋斗的你。让我们一起,踔厉奋发新时代,笃行不怠向未来。  中新网温州4月10日电(范宇斌 潘...

    时间:04-10
  • 海南琼海:"六水共治"保安全

      续写春天的故事|海南琼海:"六水共治"保安全  海南省琼海市的双沟溪是万泉河的一个支流,这里河水清澈、鲜花盛开、绿树成荫,市民们在这里休闲娱乐流连忘返。眼前的景象很难让人相信,三年前这里曾是一条人人避...

    时间:04-10
  • 韩火鸡面被指“双标”:保质期在韩半年 在华变一年

      三养火鸡面被指“双标” 同款产品保质期在韩6个月 在华变一年  近期,有网友爆料称,韩国进口火鸡面存在保质期双标问题:在中国销售的产品保质期显示为一年,但同款产品在韩国本土销售的保质期显示为半年。  ...

    时间:04-10
  • 四川四地班列齐发东盟

      四川四地班列齐发东盟  本报讯(记者 丰家卫 通讯员 扎西美朵)4月8日上午,随着鸣笛声响起,统一品牌、协同联动的“四川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首次同时从成都(双流)、自贡、广元、遂宁多点齐发,铝制品、农业设备...

    时间:04-10
  • 4所在京高校将建雄安校区

      4所在京高校将建雄安校区  本报讯(记者 陈雪柠)4月7日,北京科技大学启动雄安校区总体规划方案征集活动。截至目前,共有4所在京高校明确将建雄安校区。  北京科技大学的征集公告显示,此次拟公开邀请国内外具...

    时间:04-10
  • 昔日“酱油大王”,一家三人成“老赖”,因为啥?

      中新财经4月10日电 (石睿)曾经的“酱油大王”杨振一家三人竟成了“老赖”。  4月8日晚间,加加食品发布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杨振、肖赛平(杨振之配偶)、杨子江(杨振之子)、以及公司监事会主席蒋小红因合同纠...

    时间:04-10
  • 三亚调整涉疫地区人员入港政策

      中新网三亚4月10日电 (记者 王晓斌)海南省三亚市9日晚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介绍,涉疫地区人员进入三亚防控政策有所调整。  据介绍,14天内有重点涉疫区旅居史的人员,需凭48小时2次核酸阴性证明和绿色健康码...

    时间:04-10
  • 浙江发放集卡车通行证 畅通港口物流链

      中新网杭州4月10日电 (张煜欢)9日记者从浙江省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该省将对进出港口的集装箱卡车(下称集卡车)发放电子版防疫通行证,作为浙江道路通行和进港作业的凭证,畅通港口物流链。  浙江是...

    时间:04-10
  • 粤交通部门:将保障生产生活物资和应急运输通道畅通

      中新网广州4月10日电(蔡敏婕 岳交综)广东省交通运输厅9日发布消息称,为了做好生活物资、重点生产物资等运输保障工作,全省交通运输部门在阻断病毒传播渠道的基础上,保障公路交通网络、应急运输绿色通道、必要的...

    时间:04-1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