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福建三明乡村新故事:生态致富 产业惠农

2022-04-21 11:36:1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老区新貌)福建三明乡村新故事:生态致富 产业惠农

  中新网三明4月21日电 题:福建三明乡村新故事:生态致富 产业惠农

  作者 郑江洛 龙敏

  “我们实现了不砍柴也能致富,空气也能卖钱。”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高唐镇常口村党委书记张林顺对中新网记者说。

  30年前,这个小山村被称为“三无村”,没有一条宽敞的水泥路,没有几幢新楼房,没有几盏能亮的路灯。如今,常口村已是“旧貌换新颜”,村居错落有致,村容整洁有序,宽阔的河面上皮划艇快速穿梭,与青山绿水相得益彰,勾勒出一幅美丽山水画的“新画卷”。

  近年来,三明市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进一步推进碳票、林票等制度创新。

村民俞其宝在自己的家门口经营起了沙县小吃生意。 郑江洛 摄

  去年5月18日,时任常口村党支部书记的张林顺代表全村领取了一张编号为“0000001”的全国首张林业碳票,涉及常口村3197亩生态公益林的12723吨碳汇,就地实现流转和收储。“我们村一棵树没砍,靠‘打包卖空气’就挣了14万多元(人民币,下同)。” 张林顺说。

  三明是中国绿都,全市森林覆盖率78.73%。目前,三明已有211个村开展了林票实践探索,制发金额1.63亿元,惠及村民近1.57万户、6万余人,所在村村集体收入每年可增加5万元以上。

  在沙县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不少林农赶来办理农村产权交易、抵押贷款等业务。沙县区副区长夏永福说,该中心主要为土地信托流转提供交易平台;同时也是林业服务中心,主要为林农、林业、林改提供“一站式”服务。

  “林票”改革,三明不断探索与实践。如何实现“不砍树、也致富”?夏永福说,依托70万亩左右的生态公益林和天然林,一方面结合沙县小吃产业,推广种植小吃配料中药材,发展林下经济;另一个方面发展森林人家、森林旅游等康养产业,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沙县许多人都外出做小吃。因此,沙县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出台扶持政策,培育了家庭林场、林业合作社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

  三明以沙县小吃闻名于世。2021年,沙县小吃产业的年产值已超过530亿元,带动了30多万人就业,沙县全区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6000多元。

俞邦村的金鱼草花海五彩斑斓,美不胜收,吸引众多游客打卡留念。 郑江洛 摄

  在被誉为“沙县小吃第一村”的俞邦村,不少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实现盈收。该村“寻根追味”小吃街上,热气腾腾的蒸饺、扁肉、拌面、炖罐等著名沙县小吃香气四溢,以它们为样本的卡通形象标识绘制在街边白墙上。

  村民俞其宝就在自己的家门口经营起了沙县小吃生意,他告诉记者,生意好时,光是扁食一天就能卖出三四十斤,一斤约十几碗;旺季时,一天的营业额能达到五千元左右。

  他在全国多地开过小吃店,这两年由于疫情的影响,去年回到家乡和父母一同开店,“既减去了店租压力,还能照顾年岁渐长的父母。”他还构想在村里建一个草莓采摘园,发展游客采摘旅游项目。

  俞邦村金鱼草花海五彩斑斓,美不胜收,吸引众多游客打卡留念。 沙县小吃文旅集团副总经理徐振海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村内现在建设的配套旅游民宿有两百间,还计划在花海之中建设观光火车。

  以沙县小吃产业为基础,沙县完善旅游全产业链,助力乡村振兴。沙县区夏茂镇党委书记张卫华说,俞邦村将在耕读研学、生态休闲、小吃体验等领域发力,带动村民发家致富,让青山绿水真正成为“无价之宝”。

  2021年,俞邦村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村财收入31.7万元,较上年近乎翻番。俞邦村村民人均年收入28320元,同比增长20%。(完)

  • 相关阅读
  • 两部门:到2025年循环再利用纤维及生物质纤维应用占比达15%

      中新财经4月21日电 2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产业用纺织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提出到2025年,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左右,3~5家企业进入全球产业...

    时间:04-21
  • 两部门:形成一批龙头企业 全面建设化纤强国

      中新财经4月21日电 2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化纤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提出到2025年,规模以上化纤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形成一批具备较强竞争力的龙头...

    时间:04-21
  • 甘肃就业创业“数据库”:收录4000余项目 倾情陪伴创业者

      中新网兰州4月21日电 (闫姣)21日,甘肃省就业创业与创新成果项目库上线,收录了乡村振兴、数字经济、文旅教育、双碳目标、工业互联网、大健康、生物医药、餐饮服务8个行业领域,共4095余个项目。  该项目库是为...

    时间:04-21
  • 青海金银滩“欺硬怕软”建设者:呵护高原生态成职工常态

      中新网西宁4月21日电 题:青海金银滩“欺硬怕软”建设者:呵护高原生态成职工常态  作者 胡友军 陈洪胜 应萍 张添福  迎着高原扑面而来的风雪,驱车翻越海拔3600米的黑林垭口时,陈阳凝视着一座山峰,激动地...

    时间:04-21
  • 江苏打造博士后人才“强磁场”:每年遴选900人进行资助培养

      中新网南京4月21日电 (徐珊珊)江苏省人社厅副厅长朱从明21日在南京表示,江苏将聚集重点领域、重大平台,围绕国家和省重大专项、前沿技术和重大科学研究、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需求,按每名入选者两年共30万元...

    时间:04-21
  • 疫情之下河北用广告的力量助推中小企业脱困发展

      中新网石家庄4月21日电(张振宇 许彦华)据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1日消息,2020年以来,该局针对中小企业因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面临的库存积压、销售增长乏力等困难,发挥广告业独特作用,在全省开展广告助产、...

    时间:04-21
  • 山西清查土壤资源家底 2025年下半年建成土壤普查数据库

      中新网太原4月21日电 (高瑞峰)山西省人民政府于日前下发《关于做好全省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于2022年启动土壤普查工作,全面掌握土壤资源情况,2025年下半年建成土壤普查数据库与...

    时间:04-21
  • 甘肃民勤治沙“贴近自然”:以水定林 量水而行

      中新网兰州4月21日电 (马爱彬)4月中旬以来,在距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城20公里的西大河小井子区域,“近自然仿生学原理”行带格局低盖度造林与五带一中心技术研究项目实施现场,草网格状双眉式沙障、稻草集束直立式...

    时间:04-21
  • 山西乡村激活生态资源 好环境带来好“钱景”

      中新网长治4月21日电 题:山西乡村激活生态资源 好环境带来好“钱景”  作者 吴琼  春日暖阳下,沿着公路穿行在卢医山中的山西省长治市潞城区李家村,三千多亩山桃花开正盛,春日的气息和桃花的香气掺杂着泥...

    时间:04-21
  • 中国两部门:到2025年全面建设化纤强国

      中新社北京4月21日电 (记者 刘育英)据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21日消息,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化纤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形成一批具备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构建高端化、智...

    时间:04-2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