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邹骥:到2050年面向碳中和的直接投资可达140万亿元

2022-04-25 21:39: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财经4月25日电 (记者 庞无忌)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25日在中新社国是论坛之“能源中国”上表示,能源基金会的一项分析表明,到2050年面向中国碳中和的直接投资可达140万亿元,碳中和相关的投资将在今后30至40年内为经济增长提供可观的投资推动力。

  “能源中国”由中国新闻社与能源基金会共同发起主办,迄今已举办了七期“能源中国”论坛。

  邹骥指出,过去有人提出“能源不可能三角”,即能源廉价、能源安全和能源清洁的目标不可能同时实现。但这个观点正在走向过时。不能把应对气候变化、减污降碳和发展对立起来。

  他指出,中国正在迎来一场深刻的以能源科技革命为标志的产业革命,它决定了我们要以新的发展理念去处理好经济增长、能源安全、环境质量和气候稳定等不同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这些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可以协同的。把短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连接起来,格外重要。

  他提出四方面观点:

  其一,绿色低碳领域的投资将为经济增长提供可观的投资推动力。

  邹骥透露,过去几年,在风光能源领域,我国平均每年的投资约在五六千亿元人民币以上,在稳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背景下,风光能源领域的投资有保持和扩大的潜力。

  能源基金会的一项分析表明,在“十四五”期间,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升级和绿色改造领域,绿色低碳城镇化和现代城市建设领域,绿色低碳消费领域和可再生能源友好的能源或电力系统建设等领域总投资可达近45万亿元,平均每年约8.9万亿元,占2021年全社会总投资的16%左右,这将是一个可观的增长投资的动能。

  此外,另外一个分析表明,到2050年面向中国碳中和的直接投资可以达到至少140万亿元,如果考虑到关联的投资,实际投资潜力远大于这个规模。碳中和相关的投资将在今后30至40年为经济增长提供可观的投资推动力。

  其二,中国实现双碳目标是与新的科技和产业革命相呼应的。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从经济学的眼光看是有效需求不足的一种危机。这种有效需求的不足持续困扰全球。但双碳目标为中国开拓了新的巨大的增长潜力,带来新的巨大的投资和消费需求。它是走向一个可持续繁荣的方向,与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相辅相成。

  此外,双碳目标下,随着能源体系,特别是电力体系的转型,低碳城镇化、数字化与传统重化工业产业的融合等,中国正形成自己的赛道,而且在很多赛道已经“弯道超车”,形成了比较优势,有望在全球的竞争中走在前列。

  其三,中国煤电行业现有大部分机组在未来17年到20年将保持平稳运行,端稳能源“饭碗”。

  邹骥认为,全社会的绿色低碳转型需要精心设计,要逐渐形成一个清晰的时间脉络,在未来的5年、10年、15年、20年一步一步怎么走?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要划一些底线,比如民生、电力和热力保供的底线等,这都是安全问题,不能触动。

  对于占煤耗55%以上的电煤,邹骥建议,根据中国煤电装机机组的平均年龄只有大约13年的特点,可以制定机组年龄到30年左右的淘汰目标。这也意味着中国煤电行业现有大部分机组在未来17年到20年将保持平稳运行,端稳能源“饭碗”,但发电小时数需要有序下降。

  邹骥说,随着非化石能源发电的技术不断成熟可靠、成本下降,在本世纪30年代末或40年代初,将最大限度地替代煤电。未来20年里中国电力系统将迎接非化石能源占比稳步上升、煤电占比相应下降的有序结构转换过程,这个过程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完成,但每个5年又需要有显著的进展和变化。

  他指出,要尽早做到新增的能源和电力需求100%的由非化石能源的增长去满足,而且非化石能源的增长还要大于新增能源或电力的需求,富余的非化石能源新增量就可以逐步去替代煤炭存量。

  其四,在逐步实现电力系统深度脱碳化的同时,提高终端用能部门的绿色电气化水平要同步推进。

  邹骥认为,在工业、建筑和交通领域的电气化有可能是不平衡的,但都大有潜力,这对配网终端用能装置、充换电和放电都提出了系统要求,也开辟了新的投资和消费领域。

  当然,在现实中,想实现上述投资潜力需要打通一些政策堵点:一是要有更加明确的减控排目标,为投资者和技术研发者建立长期稳定的预期;二是要加速建立碳定价的体系,使实际的碳价显著高于边际减碳的成本,以形成减碳的盈利,为减碳投资者和技术研发者提供足够的激励。(完)

  • 相关阅读
  • A股大盘一度跌破2900点,“市场底”这次来了没?

      “每次跌破3000点之后抄底的,之后基本都是赢家。”看着上证指数一度跌破2900点后反弹,深圳一位私募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虽然上证指数多年来一直在3000点上下徘徊,3月16日出现市场比较有共识的“政策底...

    时间:04-26
  • 国美电器回应延迟支付货款问题:不存在

      中新财经4月26日电 针对4月25日惠而浦公告终止与国美电器合作事宜,26日,国美电器发布声明回应称,公司不存在延迟支付货款情况,而是惠而浦管理混乱,长期未按合同履行义务。国美电器声明  声明表示,惠而浦对...

    时间:04-26
  • 交通运输部:五一假期小客车免收通行费

      中新财经4月26日电 26日,交通运输部举行4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副局长周荣峰表示,2022年劳动节假期,7座以下(含7座)小型客车通行收费公路免收通行费。  具体免费通行时段为4月30日(星期...

    时间:04-26
  • 北京粮油储备量可满足居民30天消费

      货源充足 价格平稳 北京粮油储备量可满足居民30天消费  光明日报北京4月25日电(记者张景华、董城)25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314场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赵卫东介绍,根据监测,...

    时间:04-26
  • 【从严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北京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

      胡萝卜1.39元/斤,菠菜1.99元/斤,黄瓜2.19元/斤……4月25日早6点,超市发双榆树店店员全员到位,各类蔬菜水果、米面粮油摆满货架。“今天供应量达到平时的3倍。”工作人员表示,从24日起,速食类商品及米面粮油...

    时间:04-26
  • 银保监会:正确认识人身保险新型产品 不被“高收益”误导

      中新财经4月26日电 据银保监会网站消息,26日,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2022年第3期风险提示:提醒金融消费者掌握理性投保的五个注意要点,增强个人合法权益保护意识。  一、注意:选择有保险业务经营...

    时间:04-26
  • 养老第三支柱如何“支”起来?

      4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为何出台个人养老金制度?实行个人账户制出于什么考虑...

    时间:04-26
  • 北京物资供应体系健全,恐慌性囤货大可不必

      ■ 社论  北京有完善、健全的保供体系和充足的保供能力,能够最大限度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保障各封控小区生活必需品的供应稳定。  据北京市卫健委消息,4月24日16时至25日16时,北京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病毒...

    时间:04-26
  • 铂金太贵?新催化剂让燃料电池成本大降

      科技日报北京4月25日电 (实习记者张佳欣)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开发出一种氢燃料电池,它使用的催化剂由铁而非稀有昂贵的铂制成,降低了氢燃料电池的成本。该技术让氢燃料广泛部署成为可能,并最终将减少温室气体...

    时间:04-26
  • 微信账号交易、诱导分享等涉不正当竞争

      二○二一年江苏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典型案例发布  提供微信账号交易、辅助注册、解封等服务构成不正当竞争,实施诱导分享、突破规则限制等互联网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美团”设置不合理条件迫使商户仅与...

    时间:04-2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