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十年@每一个奋斗的你】40年田间守望 浙江龙游“米老大”的共富之“稻”

2022-05-02 19:25:14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者按:

  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中国人,都是最美的奋斗者。也正是因为亿万奋斗者,才有了今日之中国。十年,致敬每一个奋斗的你。让我们一起,踔厉奋发新时代,笃行不怠向未来。

  中新网衢州5月2日电(张斌 傅飞扬 蓝晨)日前,在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詹家镇夏金村一种植基地内,当地的农民们穿着制服,进行机械化作业。如今在他们眼里,种粮俨然是一份体面的职业。

  为这份体面“添上一把火”的是该村党支部书记董红专。2019年,他获得浙江省乡村振兴带头人“金牛奖”称号。“金牛”形状的奖杯是董红专近40年来深耕农业领域的印记,也是他个人脾性的象征。董红专说,在成为远近闻名的“米老大”之前,他正是凭着一股牛劲,在贫瘠的土地上闯出一条生路。

  1983年,初中没毕业的董红专辍学种起家里荒着的12亩责任田,之后又从亲戚家流转了20亩田,这32亩田一种就是19年。2002年,夏金村换届选举,他当选村委,分管全村百姓的种粮。

  由于当地有水稻育种的传统,董红专起初想靠杂交水稻育种创收。然而,从2003年开始,由于各种原因,水稻育种一连亏了三年。此后,他改变思路,开始专业种粮。

  2006年至2015年,董红专的种粮事业按下了“加速键”。这十年间,他凭借种粮根据地成了龙游县最大的种粮户;建起1200平方米的粮食烘干中心、大米加工中心,延长了产业链,机械化种粮初具规模;创办粮食公司,提供种粮社会化服务……

董红专用于直播带货的工作室。 受访者供图

  “夏金村有6000亩田,换成过去,一年需要3000人每天干活才能种完。现在同样的田地,一年下来只要106人就能种完,这是农业机械化的成果。”董红专说,公司现有插秧机27台,拖拉机12台,收割机13台,烘干机16台,还有粮食搬运机器人。

  董红专“土地流转+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基地”的新型经营模式为当地260多位种粮大户、2.5万余亩农田提供代育秧、代收、代耕等农机服务。如今,夏金村的村民们每天跟着他忙得不亦乐乎。据了解,该村800多户农民,其中有100多名成为种粮“流水线”的一员,他们年均干活300天,平均收入达5万元每年。

  事业发展稳中带升,但董红专“不甘寂寞”。2016年,眼见夏金村丘陵上的橘林因一场冻害成了荒地,董红专引入国家土地垦造项目,对3000亩抛荒山进行开发,实施规模化种粮。

  据此,董红专算了一笔账:按照国家政策,每垦造一亩地,村民能一次性拿到6000元青苗补偿款,3000亩能拿到1800万元补偿款。村集体能一次性拿到每亩3000元的政策性补贴,共900万元。除此之外,垦造好后的土地统一流转后,村民还能拿到每亩400元的租金。

  对董红专来说,每年最骄傲的事就是临过年时,把一年的土地租金和工资以现金方式挨家挨户发给农户。如今,夏金村村集体年均收入超30万元,较五年前翻了10倍。村民年均收入从0.75万元增至2.7万元,较五年前翻了近4倍。

  村民和村集体增收后,村子也变了模样。据了解,2017年以来,该村建起了物业楼、办公楼、文化礼堂,以前的石子路也变成了柏油路。

  眼下,各地未来乡村建设如火如荼。为此,董红专推出了油菜水稻轮作。3000亩地里种下油菜,可供游客赏花。轮到水稻种植收割时,又可供游客体验农事。

  今年以来,董红专已带领村民建起“稻鳖共生”生态基地100亩;投入40万元在办公室内安装起数字化操控设备;村里还准备引进新玩意——无人机驾驶舱,遥控远程一按,车子就开始在稻田里作业……

  从事农业工作多年,董红专依然保持热爱,依然渴望创新。提及未来,他说,希望能建一个粮食产业型的未来乡村,让农耕文化传承下去。(完)

  • 相关阅读
  • 塞上尝鲜枸杞芽

      塞上尝鲜枸杞芽   暮春时节,天气渐暖,又到了吃头茬春菜和野菜的时节。在宁夏,上市早、最引人注目的当属枸杞芽。鲜嫩的枸杞芽凉拌后,鲜翠欲滴,口感微甜,令人喜爱。  “近几年,每到春季,我都会买枸杞芽...

    时间:05-04
  • 亲子消费受青睐

      亲子消费受青睐   “五一”假期,尽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部分地区出行不畅,但亲子消费热度不减。  北京市民张燕一家到郊区旅游。“这几天一直在关注北京的出行政策,很担心计划泡汤。结果还不错,按规定持...

    时间:05-04
  • 畅通大动脉 保障生命线

      畅通大动脉 保障生命线   黑龙江:重点物资运力足  4月29日,一列装运780吨大米的列车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站始发运往成都、昆明等地。香坊站副站长秦晓东告诉记者:“我们不断优化空车调配组织,对粮食企...

    时间:05-04
  • 别拿“村创”不当创客

      曾经一段时间,创客这个词带有浓厚的“城市色彩”,而农村则被认为是“双创”的空白地带。究其原因,是人们固有的刻板印象:“双创”与创新资源密切挂钩,农村创新资源短缺,因此农村无“双创”环境。但近几年,...

    时间:05-04
  • 鼓励多种土地用途街坊式供应

      作为中央支持深圳实施综合改革授权试点事项,深圳积极推进二三产混合用地改革和优质产业空间供给改革。为更可持续地服务产业发展,有效提升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深圳首宗二三产业混合用地近日挂牌成交,以更高质量...

    时间:05-04
  • 精准就业服务 直抵供需“痛点”

      精准就业服务 直抵供需“痛点”   来到乡村夜校,年轻妇女可以学做花样馒头,年纪略大的可以学做月嫂,男的可接受培训并考取电焊等机械类技能证书,进街道工厂当工人……山东青岛胶州市通过遍布全市乡村的75所...

    时间:05-04
  • 农民工就业总体稳定 制造业农民工月均收入增速最快

      农民工就业总体稳定(锐财经)  临近立夏节气,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塘栖镇丁山河村举行“传统民俗迎立夏”活动。图为5月3日,塘栖镇一家传统糕点厂员工在制作“立夏饼”。新华社记者 徐 昱摄  疫情冲击之下,农...

    时间:05-04
  • 一季度银行理财市场新增投资者558万个

      本报北京5月3日电 (记者王俊岭)记者日前从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了解到,今年一季度,银行理财市场新发产品7717只,募集规模25.14万亿元,新增投资者558万个,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2058亿元。截至3月底,理财产...

    时间:05-04
  • “互联网+”打开就业新空间 让灵活就业者更有干劲

      “互联网+”打开就业新空间(网上中国)  在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现代农业园区直播间内,一名主播正推销木耳产品。新华社记者  邵 瑞摄  网约配送员、互联网营销师、人工智能训练师、全媒体运营师、...

    时间:05-04
  • “新鲜”生意火了!生鲜门店扩张 冰柜冰箱销量大增

      “新鲜”生意火了!冰柜、冰箱销量大增!这种门店,三个月新增7000家!你家门口有吗?  每年的三四月份,通常是大件家电销售的淡季,但这个五一假期,记者在深圳走访市场却发现,冰柜冰箱产品“一枝独秀”,不...

    时间:05-0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