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松原5月15日电 (高龙安)沿着田埂走上一圈,刘双感觉腿有些酸,靠着农机稍稍休息。眼前的水田刚刚翻好,新泥的味道弥漫沃野,刘双对一年的收成颇为期待。
45岁的刘双是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农民,童年时因腿伤落下残疾。成年后,他去外地打过工、经过商,用赚得的第一桶金回到家乡种稻养蟹,还帮助不少残障人士实现就业。
刘双说,“稻蟹共生”可以实现多重收益,螃蟹能够摄食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其排泄物经过腐化可增加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水稻生长。前郭县东有松花江、西有查干湖,地势平坦、水系充沛,是种稻养蟹的好地方。
2018年,刘双承包上千亩土地探索“稻蟹共生”,信心满满地准备大干一场。
然而,因缺乏经验和技术不成熟,刘双第一年赔了30万元。但他相信,先进的农业科技能为农业生产带来改观,他请来农业专家,通过不断试验和改进技术,一年后实现盈利40多万元。
刘双在培育秧苗(资料图) 受访者供图2019年,松原市新型职业农民协会成立,刘双当选会长。去年7月,他被评为高级农技师和吉林省乡村振兴优秀人才。
他说,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总想帮别人撑把伞。每年用工时,他会面向残障人士设定岗位,其中不仅有普通农工,还有农机维修师和平面设计师等多种岗位。
今年,吉林省先后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和“倒春寒”,好在这些并未影响生产进程。刘双重新安排时间表,“现在各方面条件已经准备好,再过几天,气温一上来就能插秧,之后就能放蟹了。”
今年刘双计划种植1300亩水稻,预计投放3.5万斤扣蟹苗。
他的扣蟹苗是抢手货。“桦甸、蛟河、九台、敦化等地的养殖户都来我这订扣蟹苗。”刘双说,到了秋天,卖稻米和成蟹又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这里距离松原市区只有6公里,开车只要十几分钟,蟹运回去个个保活。”每年九月份以后,来刘双这买蟹的水产商和市民络绎不绝。
“这几天,我正和残联等部门沟通,想通过网络招聘会,组建一支电商团队。”刘双说,几年来,他积极尝试电商销售,并与几大电商品牌建立了合作关系。今年要继续扩大团队,一来拓宽线上销路,二来让更多残障人士实现就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