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伊利卖宠物粮,会否重蹈矿泉水业务覆辙?

2022-05-25 21:11:26

来源:成都商报

  红星资本局获悉,乳业巨头伊利股份(600887.SH,以下简称“伊利”)正在布局宠物粮食赛道,其旗下宠物粮品牌为“one on one”,主打定制宠物粮。

  5月23日,伊利方面向红星资本局确认有这一块业务,而one on one方面则向红星资本局表示,和伊利是商务合作关系。

  伊利选中宠物粮食赛道,无疑与该市场发展前景有关。艾媒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宠物食品规模约1554亿元,预计2022年中国宠物食品行业规模达到1732亿元。“整个宠物市场还会进入一个高速增长、高速扩容的阶段。”中国食品产业专家朱丹蓬判断。

  这也并非伊利首次做跨界产品。伊利2018年便尝试做矿泉水业务,但发展到现在业务数据仍未进入财报。对于此次的跨界尝试,朱丹蓬认为,与伊利做矿泉水类似的“隔行如隔山”问题,可能依然存在。

  伊利跨界宠物粮

  定位中高端定制

  伊利目前正在向宠物粮食赛道进军,于2021年年底打造出“one on one定制宠粮”品牌。

  5月23日,伊利方面向红星资本局确认了这一信息,不过也表示:“我们了解得也不多,因为与主营业务关联度不大。我们的业务触角还蛮大的。”

  据介绍,one on one是为中国养宠家庭提供“一对一定制化宠粮”服务的宠物食品品牌。消费者填写宠物信息问卷后,品牌便会生成相应的报告与粮食方案。目前one on one仅在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媒体上进行投放引流,在微信小程序上售卖相关产品,在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尚未上线产品。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one on one定制宠粮”公众号注册于2021年11月2日,账号运营主体是内蒙古康益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该公司董事长孙东宏,高管徐军、张玉军等均在伊利有职务。“one on one定制宠粮”微信小程序也由“伊利集团数字化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one on one客服5月23日向红星资本局表示:“目前只有小程序,因为是去年新成立的品牌。”

  由此可见,one on one的渠道成本并不算高,这一项目目前或许只是伊利的一种“锦上添花”的尝试。

  红星资本局完成测试后被推荐的猫粮价格近330元/月,被告知当前有7折折扣,折后价格约230元/月。one on one此前也表示小型犬和正常体型的猫每个月定制宠粮的费用大概为200元左右。这一价格低于当前高端进口猫粮“渴望1.8kg”275元(差不多能吃一个月),却远高于国产猫粮品牌“皇家”的价位(室内成猫猫粮151/2kg)。

  持续寻找新增长点

  此前曾尝试做矿泉水,但无大起色

  伊利在2020年的财报中称,提前实现了“进入全球乳业五强”的战略目标,后又进一步提出了2025年要进入“全球乳业前三”的目标,并努力在2030年实现“全球乳业第一、健康食品五强”的战略。

  不过,伊利一直受到主营业务占比过大,新增长点难寻的困扰。虽然其2021年的营收超过了千亿,但主要营收仍为液体乳,营业收入849.11亿元,占比76.78%。

  中国食品产业专家朱丹蓬告诉红星资本局:“从整个伊利的战略看,要做大必须多板块。”

  而宠物粮食也并非伊利第一次尝试做跨界产品。从2018年开始,伊利便在尝试跨界做矿泉水:投资超7亿元新建伊利长白山天然矿泉水饮品项目、收购阿尔山市水知道矿泉水有限公司。

  不过,伊利的矿泉水业务到现在声量都不算大。该业务已进行3年有余,但在伊利的2021年财报中还被认为是“尚处于起步阶段”,并无直接的财务数据。

  虽然伊利方面向红星资本局透露,接下来会继续矿泉水业务。但伊利似乎等不及了,开始不断探索其他的增长点。

  宠物粮食,一个看起来跨界但性质、购买人群与婴幼儿奶粉非常相似的产品,成为了伊利的新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奶粉业务几乎成为了伊利近几年的第二增长曲线。在2020年财报中,伊利表示:“伊利”奶酪系列产品、“金典”低温牛奶、配方升级后的“金领冠”婴幼儿配方奶粉等业务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公司奶粉及奶制品系列产品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28.15%,远高于液体乳增速(3.20%)及冷饮系列产品增长速(9.35%)。2021年,伊利的奶粉及奶制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62.09亿元,同比增长25.80%。其中婴幼儿配方奶粉零售额市占份额同比提高了1.4个百分点,增速位列市场第一。

  而伊利选择做宠物粮食也并非没有例子参考。2017年,新希望集团旗下的投资公司草根知本成立了猫宁宠控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是宠物食品和用品的宠物B2B平台。

  当然,宠物粮食市场的巨大潜力也是伊利选择这一赛道的重要原因。

  2021年底的艾瑞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宠物食品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人民币1337亿元,预计2025年宠物食品市场规模有望达到约人民币2417亿元。

  又据艾媒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宠物食品规模约1554亿元,预计2022年中国宠物食品行业规模达到1732亿元。

  无论是哪种说法,宠物食品行业的市场规模都超千亿元人民币。而据艾媒数据,仅2021年下半年,国内宠物食品行业便发生了9起投融资。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宠物食品行业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国内有一些新势力品牌出现,但并无巨头把守。而国产品牌更多是在中低端宠物粮赛道竞争,在高端产品线上,仍是进口品牌占有绝对优势。

  伊利以中高端路线的定制宠粮切入,且具有一定功能性,从逻辑上讲,能抓住当前部分讲究科学养宠的宠物主。

  冷启动、概念超前

  伊利的定制宠粮还要走很长的路

  one on one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冷启动及口碑问题。

  可以看到,经过半年左右的运营,其在小红书上的粉丝仅有142位,最火的一条视频也只有242点赞量;在抖音上粉丝数为606,最火的一条视频只有525点赞量。

  而one on one看起来也似乎有意识地与伊利解绑。在红星资本局咨询one on one与伊利之间的关系时,其客服表示:“和伊利是商务合作关系,工厂不是采用伊利的,是自己单独的。”

  这或许与伊利在消费者中存在的口碑争议有关。红星资本局采访了8位宠物粮食消费者,有2位消费者均明确表示不会考虑买伊利旗下的宠物粮,只有1位表示因为熟悉伊利、对伊利有一定的品牌信任,会选择尝试。

  除冷启动、口碑问题,one on one还面临着国内消费者定制宠粮消费习惯尚未培养起来的问题。红星资本局采访的消费者中,有6位表示尚未听说过定制粮。

  艾瑞研究报告也显示,当前国内宠物食品消费习惯尚处于传统宠物粮(以膨化、烘焙、风干、冻干粮食为主)转向天然粮阶段,未来将向功能粮/处方粮发展。one on one的定制粮因有一定的功能作用,更像是4.0阶段产品。

  而目前,“定制粮是否是智商税”仍是一个没有定论的问题。常购32元/kg宠粮的宠物主袁先生向红星资本局表示:“我不清楚他到底是怎么配的,对于他的制作过程和方案我并不完全了解,有可能制作出来还不如我以前买的宠物粮,而且宠物也不会说话,也不能告诉你这个靠谱或者比以前的狗粮好吃。我不信任这样的定制,我觉得这只是在赚取一些额外的、不必要的利益。”

  同时,据界面报道,有业内人士曾表示:“根据所谓的问答测试就能决定宠物粮食的配方,听上去有些不严谨。实际上。像雀巢普瑞纳、玛氏旗下的皇家以及国内主流的宠粮品牌,其实都有相对科学的研发流程和实验报告,也会生产相应的功能性粮食。而定制类型的产品,如何平衡定制化需求和工厂统一生产的矛盾,还有待考量。”

  “隔行如隔山,”朱丹蓬向红星资本局表示,“你看他们(伊利)做矿泉水就不怎么样,回到这个点(宠物粮)上,我觉得也存在这样一个问题。”

  红星新闻记者 俞瑶 实习记者 张露曦 实习生 汤健

  • 相关阅读
  • 期货业4月净利腰斩 金融衍生品逆势增长成亮点

      证券时报记者 沈宁  昨日,中国期货业协会披露了4月期货公司经营情况。其中,2022年4月全国期货公司净利润为4.89亿元,同比下降49.79%,环比下滑60.22%,令市场颇感意外。  业内人士分析,受行情和宏观因素影...

    时间:05-26
  • 发起式基金异军突起 年内成立超百只

      证券时报记者 陈书玉  今年以来,市场震荡加剧,基金发行难度增加,发起式基金由于募集门槛较低、发行难度较小,成为近期发行热点,年内成立数量远超历史同期。不过,整体来看,发起式基金首募规模普遍不大,基...

    时间:05-26
  • 121万吨!玉米期货单月合约完成史上最大交割

      证券时报记者 魏书光  近日,玉米期货迎来了单月合约历史上最大的交割量,高达121万吨,是此前最高纪录的2.15倍。  在今年国际玉米产需缺口扩大的背景下,国内贸易商积极参与国内期货市场交割。随着夏粮逐步...

    时间:05-26
  • 中小券商全球招副总 国际视野人才成香饽饽

      证券时报记者 胡飞军  行业竞争加剧之下,券商除了面向国内社会招聘人才,还将目光转向全球市场。  近日,在新董事长上任不久,万联证券拟向全球招聘两名副总裁,分别负责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业务。招聘公告中...

    时间:05-26
  • 银行理财净值久违式跳升 投资经理:后续恐难维系

      证券时报记者 刘筱攸  继去年10月因资产估值方式整改而集中释放前期浮盈之后,已很久没出现理财产品净值跳升。  近期,随着债市回暖,一波银行理财净值飙涨,近一个月年化收益率创出半年来最好表现。有的股份...

    时间:05-26
  • FOF配置策略陷争议 “专业买手”核心价值何在?

      证券时报记者 王小芊  近期,公募FOF(基金中的基金)因业绩波动被众多市场人士关注,“自产自销”、投资股票、配置“新兵”基金等问题引发不少讨论和争议。  面对上述争议,部分业内人士选择了正面回应争议。...

    时间:05-26
  • 中概股回归的三大焦点问题

      证券时报记者 陈霞昌 李明珠 吴少龙  在中概股集中奔赴港交所后,香港市场如何承接,拟海外上市企业如何应对以及中美监管协商前景仍然是市场关注的焦点。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对香港市场和中美监...

    时间:05-26
  • 央行:推动建立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

      中新财经5月26日电 据人民银行官网26日消息,人民银行近日印发《关于推动建立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的通知》,从制约金融机构放贷的因素入手,按照市场化原则,进一步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供...

    时间:05-26
  • 多家房企调低今年销售目标 下半年卖房压力仍较大

      本报记者 王丽新  “今年虽然没有对外公布2022年销售目标,但是相比往年,内部已经将目标增速降低了20%左右。”某房企内部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对“千亿元房企”或个别头部房企来说,若以全口径销售金...

    时间:05-26
  • 最关注疫情下企业应对举措 频频“喊话”公司回购股份稳定股价

    本报记者 邢 萌  见习记者 郭冀川  5月中旬以来,黑龙江、贵州、浙江、云南、宁夏、陕西、厦门等七地相继召开2022年上市公司投资者集体接待日暨2021年度业绩说明会,近300家上市公司汇聚一堂,针对市场关心热点,...

    时间:05-2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