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15天内出售超300亿元资产 多家房企忙于卖项目或股份还债

2022-06-16 10:06:52

来源:中国经济网

  记者 王丽新

  据记者了解,“融资+卖房”的两难从去年四季度以来一直未能得到改善,除了卖项目、卖子公司股权等变现手段之外,近期已有上市房企以股权为标的引入国资背景战投,以期应对年内第二波偿债高峰的到来。

  6月份以来,先是千亿元房企建业地产拟引入河南铁建为战投,紧接着中国金茂拟以最高25.65亿港元的代价将上市公司中国宏泰私有化,再有阳光城48亿元出售项目。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从6月1日至6月15日的15天内,超过11家房企公告拟出售或完成资产转让,涉及标的总额超过302亿元。

  “当下,受让方收并购涉房资产仍较为谨慎,仍以收购合作项目剩余股权为主。”中指研究院企业事业部研究负责人刘水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若项目去化加快,预计收购方收购项目意愿将增强,届时,地产行业收并购力度会加大。

  持续“瘦身”缓解资金压力

  6月13日,阳光城公告称,拟转让浙江永康6宗地块予滨江集团,股权转让代价为14.98亿元,滨江集团还需偿还目标公司原有负债33.04亿元,合计代价为48亿元。更早之前,华夏幸福、泰禾集团等较早出现债务违约的房企也相继出让资产。当然,也有如中国电建剥离49.42亿元地产资产,进行业务结构调整的交易。

  6月14日,远洋集团出售位于北京市丰台区丽泽商务区的远洋锐中心项目,买家为项目合作方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交易金额为50.15亿元。

  关于这些房企转让资产或引入战投的目的,据《证券日报》观察,一是将资产变现偿还债务。其中部分房企明确表示出售资产抵债,或用于缓解流动性压力;二是在行业低迷周期中,剥离地产资产,整合公司资源调整业务结构;三是为公司引入“白武士”,求得生机。

  总体而言,对出让方房企来说,将资产变现的主要目的多是缓解短期流动性困难,避免债务违约。鉴于此,部分现金流较为充裕的房企借机补仓低价优质项目,同时,险资进场配置一线城市商业核心资产,寻求稳定投资收益。

  至于房地产行业收并购进程相对有所加快,陆续有接盘者出现的原因,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分析师关荣雪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市场仍有不少潜在价值较高的优质项目,受项目所在城市和近期政策暖风频吹影响,资金较为充足的房企或机构可能会伺机而出。

  仍有并购难点需要突破

  尽管6月发以来房企出售资产现象增多,但并购市场仍难言活跃度很高。

  克而瑞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房企收并购事件只有20余宗,并购金额合计不足500亿元。换言之,摆上货架的资产较多,但已经完成的交易及拟达成的交易却相对较少,足以看出房地产市场收并购已愈发理性。

  “不会轻易收并购项目,一方面土地市场有较好的机会;二是某些大型项目,股权、债权关系复杂,尽调若不充分,可能引发后续风险;三是市场信心不足,一旦用更多现金去收购,可能会导致财务风险增加。”某房企投资拓展部人士向记者表示,相对而言,央企、国企和高信用民营房企可能会趁着窗口期入手一些优质项目。

  “房地产市场收并购较为复杂,收并购仍有较多难点需突破。”刘水向《证券日报》记者直言,一是受让企业多持观望态度,当前市场仍处于下行周期,未来走势不明朗,项目可能较难去化;二是出险企业不愿过早出售核心优质资产;三是与收并购项目相比,招拍挂获得的土地无论从财务还是经营角度都更易操作,从投资角度而言,房企也更倾向于直接拿地。

  刘水进一步称,从出险企业角度来看,如果急于出售项目,一方面资产可能被压价,回笼资金不及预期,并且还会影响手中存货的估值;另一方面若优先出售优质资产,则剩余资产质量不高,不利于维持后期经营,这样虽然缓解了当期财务风险,长期来看又增加了新的经营风险。

  但值得期待的是,2021年末以来,监管层密集发声支持房企合理的并购重组融资需求,鼓励金融机构稳妥有序开展并购贷款业务。据克而瑞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截至5月底,今年房企各类并购融资总量约为2119亿元,其中房企获取银行授予的并购贷款额度总计约1960亿元。

  “希望市场信心能够尽快被修复,如此一来,除了销售回款,出险房企也能够尽快寻得买家,进而凭借资产变现还债和维持日常经营。”上述投资拓展部人士称,彼时,市场并购动作或会增多。(证券日报)

  • 相关阅读
  • 75个基点!美联储28年来最大幅度加息 有专家预计7月份不排除上调100个基点的可能

      记者 刘 琪  北京时间6月16日凌晨2点,美联储公布了6月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议声明。根据声明,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75个基点至1.5%-1.75%之间。这是美联储自1994年以来最大加息幅度,甚至...

    时间:06-17
  • 多重因素影响 5月水泥产量创近9年来新低

      证券时报记者 赵黎昀  在持续多年收获高盈利后,2022年,水泥行业风光不再。本是传统旺季的4月、5月,水泥行业受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旺季不旺。而到了6月后,行业淡季效应也持续显现。市场需求不振影响下,20...

    时间:06-17
  • 猪肉价格走出低谷 北上资金加仓多只概念股

    证券时报记者 张智博  6月16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介绍,今年4月份以来生猪价格自低位反弹30%左右,目前已回升至生猪养殖平均成本线附近。6月6日至10日,当周全国平均猪粮比价回升至5.59:1,脱离过度下跌一...

    时间:06-17
  • 实探中小微物流企业:卡车司机还贷难 重卡产业链亟待复苏

      记者 矫月 王僖 赵彬彬  当下,中小微物流企业面临“货源少、成本高”的双重压力,同在一个产业链的重卡行业,已历经月销量“13连降”。一场行业与周期的博弈与自救,正在上演。  “无论物流行业还是重卡行业...

    时间:06-17
  • 年内9家上市公司拟境外发行GDR 首批“中瑞通”最快或于7月份落地

      记者 邢 萌  拟境外GDR(全球存托凭证)发行上市A股公司再添一员。健康元于6月15日公告称,拟境外发行GDR并在瑞交所上市。由此,今年筹划境外GDR发行上市企业增至9家,其中8家将瑞交所定为上市目的地,另1家则选...

    时间:06-17
  • 商业银行引资金“活水”灌溉科创沃土 首批科创票据正式落地

      记者 张志伟  见习记者 杨 洁  为进一步引导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集聚,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升级推出科创票据。科创票据是指科技创新企业发行或募集资金用于科技创新领域的债务融资工具,即科创主体类...

    时间:06-17
  • 古天乐方发布严正声明:从末与链玩合作

      中新财经6月17日电 6月16日,@古天乐 发布严正声明称,近日发现网上流传以古天乐不同造型照片加以“反贪风暴5主演 古天乐”的描述,推广“链玩数字藏品”活动和一款名为“链玩APP”的应用程序,并在宣传文中表示...

    时间:06-17
  • 《国潮品牌年轻消费洞察报告》:中华老字号在得物App变潮牌

      中华老字号海鸥推出首个潮表系列,85%购买者为90后;“奶茶”一出,传统黄金吊坠30分钟售罄,年轻人排队给生活加点甜;古代潮人配饰——传统非遗市玉骨绢扇,跨界潮流艺术,穿越成当代潮人配饰;回力球鞋新奇联名...

    时间:06-17
  • 新疆四个方面扩大能源领域有效投资

      中新网乌鲁木齐6月17日电 (喇小飞 潘琦)“新疆重点在新能源发展、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释放煤矿优质产能、油气增储上产等四个方面扩大能源领域有效投资,推动能源重大项目早开工、早投运。”新疆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

    时间:06-17
  • 最高法维权索赔新规落地146天 “独董不独”现象有所好转

      记者 曹卫新  2022年1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虚假陈述侵权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维权索赔新规”)正式施行,明确了独立董事免责的五类情形,在压实独立董事责任的同时,也打消了...

    时间:06-1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