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保障消费能力 力促消费恢复

2022-07-10 06:12:49

来源:经济日报

  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为应对冲击,各地各部门加强就业帮扶,拓宽增收渠道,保障居民收入增长,力促消费恢复。当前,各地在保障消费能力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促进消费恢复成效如何?

  稳就业促消费

  当前,消费特别是接触型消费恢复较慢,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服务业领域面临较多困难。福建省从稳住消费服务市场主体、增加就业提高收入等方面综合施策,保障居民消费能力。

  “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是最紧迫的任务,只有保市场主体,才能保就业保民生保消费。”福建省财政厅党组成员、总会计师谢隆进表示,福建省加速实施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5月份,福建省完成退税408亿元,涉及5.2万户市场主体。“退税政策在上半年集中释放,这对于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提高市场信心,尤其是在稳住消费服务市场主体方面将起到积极作用。”谢隆进说。

  此外,福建还提高了稳岗返还标准。在前期将中小微企业稳岗返还比例由60%提高至90%的基础上,将大型企业稳岗返还比例由30%提高至50%,助企纾困,稳定就业。

  为加强就业帮扶,提振居民消费能力,江苏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餐饮、零售、旅游等22个困难行业,及今年累计出现1个以上中高风险疫情地区的经营困难中小微企业,允许申请阶段性缓缴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费。截至5月底,江苏已减轻企业社保费负担63.5亿元。

  “降低社保费率、缓缴社保费政策,既是让困难行业企业缓一口气,也是为广大就业者兜底。”江苏省财政厅社会保障处相关负责人说。

  帮助高校毕业生找到高质量的就业岗位,有助于充分发挥其专业技术优势,稳定社会收入水平和社会消费。

  正值毕业季,连日来,厦门市积极牵头搭建“政校企”合作平台,举办线上线下专场招聘会,多措并举促进应届毕业生就业,新增各类毕业生岗位近万个。截至目前,厦门市2022届在厦高校毕业生超过6万人,在厦高校毕业生就业落实率超六成。

  福建省人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童长峰表示,福建综合运用政策补贴工具,如为企业发放社保补贴、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和一次性扩岗补助等,鼓励和支持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拓展新兴领域就业空间,推动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多形式就业。

  专家表示,各地高质量的帮扶举措,稳定了就业水平,提升了消费能力,为恢复消费注入了动力。

  拓宽增收渠道

  前段时间,失业2个月的南京市民汪大龙找到了一份新职业——T3出行网约车司机。“每天跑车10个小时左右,月薪能达1万多元。”汪大龙说,有了收入,消费才有底气。

  “今年以来,T3出行在江苏省内12个运营城市持续招募网约车司机,预计提供超过5万个岗位。”T3出行党委书记、CEO崔大勇告诉记者,他们将继续发挥技术平台优势,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以居民就业的稳拉动居民消费的升。

  “两个轮子”的外卖骑手、“三个轮子”的快递小哥、“四个轮子”的网约车司机……江苏着力推动平台经济与新就业形态互相成就,成为稳就业、保就业、促消费的重要抓手之一。

  “虽然疫情也带来不少小冲击,但总体上收入还是增长的。”陕西西安市临潼区骊山街道东安村村民郑楠楠说。

  郑楠楠前些年在外地搞餐饮。2020年4月以来,她在村里的后瀛民宿有了份新工作。郑楠楠说,现在每月工资约有3800元,这让她在兼顾家庭之余比单纯务农增收不少,家庭生活更有保障。

  在西安,像这样的村子还有很多。西安市高陵区张卜街道张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程军告诉记者,这几年的村企合作让该村总资产达3467万元,2021年项目经营收入达460万元。村民不仅有分红,还增加了务工收入,在家门口享受到改革带来的红利。

  业内专家表示,要充分利用新经济形态的优势,大力发展服务业,激发重点群体增收活力,稳定工资性收入预期,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切实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激发消费活力

  在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切实提高消费能力的同时,也要鼓励市场主体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使供给体系更加适应群众高品质生活的需要,激发群众消费意愿。

  农村是消费领域的短板,但在扩大内需上也具有巨大的想象空间。

  陕西西安既通过就业增收等手段让村民“有钱花”,也着力推动涉农区县、开发区的商业高质量发展,让农民“有地儿花”,实现农民增收与消费提质良性循环。

  前不久,西安印发了《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村消费实施方案(2021—2025年)》,提出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丰富农村消费市场等任务。

  西安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引导新产品、新服务、新技术、新理念下乡,缩小城乡消费差距,让农民在家门口享受与城市同样标准的产品与服务,激发农村消费活力。

  日前,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加快恢复和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了“促进市场加快复苏,充分激发和释放消费需求”“持续稳市场预期,进一步增强消费潜能动力”“把握消费升级趋势,全力打造品质消费新高地”等五方面23项重点举措。

  “《意见》鼓励各地发放惠民券、免费券、现金补贴,推出旅游景区门票减免、淡季免费开放、演出票打折等惠民措施等‘真金白银’补贴福利,放大消费‘乘数效应’,进一步刺激消费。”江苏省商务厅有关负责人介绍。

  据介绍,在稳定就业基础上,江苏各地正加快激活消费“主引擎”,掀起“月月有活动、季季有主题、全年可持续”促消费热潮。今年1月份至5月份,江苏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967亿元,消费复苏进度加快。

  本报记者 刘春沐阳 杨开新 蒋 波

  • 相关阅读
  • 北京:27条措施助企纾困促民消费

      北京:27条措施助企纾困促民消费  多项消费券陆续发放  本报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尹希宁)近日,北京市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助企纾困促进消费加快恢复的具体措施》(以下简称《具体措施》)。《具体措施》包括...

    时间:07-11
  • 雪糕何以成“刺客”

      雪糕何以成“刺客”  本报记者 瞿芃 文子玉  在便利店拿起一支雪糕,看似普通,结账时却发现价格高得惊人,还没吃就浇个“透心凉”……今年夏天,被网友调侃刺伤钱包的“雪糕刺客”引发热议,成为高价雪糕的...

    时间:07-11
  • 毕业求职的这些“坑”请绕行

      招聘时是管培生,入职后有名无实;想入职高薪岗位,先参加高价培训……  毕业求职的这些“坑”请绕行  本报记者 王宇  教育部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高校毕业生达1076万人,规模和数量均创历史新高。  眼下...

    时间:07-11
  • 裁判员又是运动员,谁来测评“第三方测评”?

      检测手段各异、标准五花八门、“以商养测”成风……  裁判员又是运动员,谁来测评“第三方测评”?  本报记者 陈曦  阅读提示  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一大批“测评”平台和博主应运而生。然而,市场上...

    时间:07-11
  • 法国预审法官赴日调查“戈恩案”

      □ 本报见习记者 王卫  □ 本报记者   吴琼  据日法两国媒体报道,负责调查日产汽车公司前董事长卡洛斯·戈恩涉嫌挪用法国汽车巨头雷诺公司资金一案的法国预审法官和检察官等三人7月初已抵达日本,向日方了...

    时间:07-11
  • 京郊住宿消费券51秒订出首单 周边景区预订量明显增长

      京郊住宿消费券51秒订出首单  京郊酒店搜索量环比增长21倍 同时周边景区预订量明显增长  本报讯(记者 赵婷婷)昨日起,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京郊住宿消费券通过去哪儿旅行APP和官方小程序对市民发放。北京青年...

    时间:07-11
  • “海底蝗虫”侵袭青岛海域 专家称需完善渔业保险体系

      “海底蝗虫”侵袭青岛海域  海星、“白泥蚂”等敌害生物大量出现,危害贝类养殖生产,给渔民造成巨大损失;专家称需完善渔业保险体系  7月6日,青岛胶州营海码头渔民胡大山在自家养殖区里捕捞出1200多斤海星...

    时间:07-11
  • 北京:单位因疫情缓缴公积金不影响员工提取或贷款

      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住房公积金阶段性支持政策常见问题解答”  单位因疫情缓缴公积金不影响员工提取或贷款  单位申请公积金缓缴,需要哪些条件?若企业申请公积金缓缴获批,是否影响员工申请公积...

    时间:07-11
  • 谭乔称《谭谈交通》视频被下架或面临千万索赔

      谭乔称《谭谈交通》视频被下架或面临千万索赔,原因尚不清楚  澎湃新闻记者 胥辉  《谭谈交通》栏目主持人谭乔7月10日发布微博称,该栏目视频被下线并可能面临千万赔偿,引发关注。  谭乔告诉澎湃新闻,相...

    时间:07-11
  • 暑假去哪儿玩?多景区免门票,考生出游福利多

      中新经纬7月11日电 (熊思怡)暑期已至,出门撒欢!  7月7日,文旅部宣布恢复旅行社和在线旅游企业经营旅游专列业务。此前,通信行程卡取消“星号”标记,多地相继恢复跨省游,让出游者不再顾虑重重。  资料图...

    时间:07-1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