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十年@每一个奋斗的你】“80后”新农人曹艳哲:生态循环种养 产业“环环生金”

2022-07-11 16:59:36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者按: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中国人,都是最美的奋斗者。也正是因为亿万奋斗者,才有了今日之中国。十年,致敬每一个奋斗的你。让我们一起,踔厉奋发新时代,笃行不怠向未来。

  中新网通辽7月11日电 题:“80后”新农人曹艳哲:生态循环种养 产业“环环生金”

  中新网记者 张林虎

  “农田、青储、秸秆、肉牛、牛粪,如果能把这些有效利用起来,进行生态有机种养殖,实现良性循环发展,前景和‘钱景’都不会差。”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开鲁县辽河农场“80后”大学生曹艳哲如是规划着自己的未来。

  “外面再好,那也不是自己的家。”从小生活在农村的曹艳哲有着浓厚的家乡情怀。大学毕业后,他放弃了在大城市发展的机会,选择回到家乡创业。

图为航拍曹艳哲的养殖场。 吕志敏 摄

  见到曹艳哲的时候,他正在标准化牛舍里给西门塔尔牛添加“营养餐”。“我既是管理者,又是工人。”拌料、铲料、喂牛,顶着三十多摄氏度的高温,曹艳哲动作干净利落。

  坐落在科尔沁草原腹地的通辽市,素有“黄牛之乡”的美誉,是世界肉牛黄金养殖带。

  由于刚开始不懂技术,也不懂防疫,曹艳哲的20多头牛得了口蹄疫。这场疫病让他痛失两头牛,承受了几万元的经济损失。

  这笔“学费”让他意识到,掌握养殖技术和做好防疫的重要性。他开始潜心学习养殖技术,到处请教专家学习牛病防治、饲料配比、品种改良等知识。如今回想起来,曹艳哲很庆幸自己在创业之初就遇到了这些困难和挑战。

  “养牛绝对是个辛苦活,尤其是冬天下牛犊的时候,每天晚上得查看两三次,看牛到底生没生,要是生了,需要及时把牛犊的毛擦干,让牛犊吃上初乳,这样才能放心地睡觉。”说起养牛的艰辛,曹艳哲深有感触。

图为曹艳哲在给牛添料。 张晋一 摄

  几年下来,曹艳哲从最初的40多头牛发展到现在存栏160多头,他也从一个养牛“小白”,逐渐转变成了行家里手。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前行者。随着养殖规模越来越大,曹艳哲转变思想,开启了生态农业模式,采取种养结合的方式,打造“粪便还田、滋养土壤、优质牧草喂牛”的科学发展之路,从而达到高效、节本、增收等目标,促进健康养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使种养循环模式链上“环环生金”。

  曹艳哲首先承包了村里的闲置土地,一部分种青贮和紫花苜蓿,一部分种植玉米。“用闲置的土地搞种植,种出来青贮、玉米喂牛,牛的粪便作为天然有机肥用到地里,这样不仅能节省种植、饲养开支,还能提升牛肉的品质,就形成了一条生态链条。”曹艳哲说,预计今年一头牛能挣3000多元钱,整体效益能达到40万元左右。

  富裕起来的曹艳哲并没有忘本,他主动帮助周边有意向发展养牛产业的村民养牛。在他的帮助和带动下,辽河农场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养牛的行列。王洪林就是其中之一。

  “牛有毛病了,给他打电话,他就带药来了,也不要钱,这两年没少帮我。”王洪林言语中流露着感激。

  王洪林看来,曹艳哲从一名涉世未深的大学毕业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回乡创业青年,这其中的付出和努力是常人无法企及的。

  如今,曹艳哲的企业已经初具规模,标准化养殖场、饲料基地、青贮窖池应有尽有。

图为曹艳哲在割紫花苜蓿。 张晋一 摄

  “在我创业过程中,农场、县里给了很大的帮助,帮我安装网线、品源追溯系统,协调了电脑、打印机,让我的养殖走上科技路。”曹艳哲说,他的成功离不开农场政策的支持,这让他创业更有底气和信心。

  “下一步,想把牛的品种进行改良,继续扩大养殖场规模,带动周边的更多农户养牛,一起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富民强村梦。”曹艳哲希望,自己选的路走得通的话,能为更多有志于三农的年轻人提供借鉴。(完)

  • 相关阅读
  • 中欧班列(重庆)第一万列重箱折列抵达杜伊斯堡

      中新社杜伊斯堡7月11日电(记者 马秀秀)中欧班列(重庆)第一万列重箱折列(41个40尺重箱折算为1个折算列)抵达杜伊斯堡港接车仪式11日在杜伊斯堡港码头举行。据介绍,中欧班列(重庆)线路是首条重箱折列累计破万的中欧...

    时间:07-12
  • 假冒名牌服饰侵权 夫妻认罪悔不当初

      在自己经营的服装小作坊内,私自加工、委托他人加工生产名牌服饰,最终触犯法律。近日,山东省鄄城县检察院提起公诉的一起假冒注册商标案一审宣判,法院以假冒注册商标罪判处李某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10...

    时间:07-12
  • 纽约股市三大股指11日下跌

      新华社快讯:纽约股市三大股指11日下跌,其中,道指跌0.52%,标普指数跌1.15%,纳斯达克指数跌2.26%。...

    时间:07-12
  • 6月汽车产销量同比稳步增长

      本报北京7月11日电 (记者徐佩玉)中国汽车工业协会11日发布数据显示,6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249.9万辆和250.2万辆,环比分别增长29.7%和34.4%,同比分别增长28.2%和23.8%,结束了下降趋势。  据中汽协副秘书...

    时间:07-12
  • 住建部开展2022年城市体检工作

      本报北京7月11日电 (记者廖睿灵)记者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获悉,今年住建部将继续选取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和部分设区城市开展城市体检工作,从生态宜居、健康舒适、安全韧性、交通便捷、风貌特色、整洁有...

    时间:07-12
  • 今年夏天,飞盘为什么突然火了

      这个夏天,去户外露营,成为很多家庭走出都市、亲近自然、从事体育运动的一种生活方式;自行车也从传统的交通工具变成了新的户外单品,晚饭后你只要出门走走,装备专业的“夜骑一族”几乎随处可见。除此之外,腰...

    时间:07-12
  • 欧盟将统一充电接口 苹果封闭生态遇挑战

      ◎实习记者 张佳欣  【今日视点】  当地时间6月7日,欧盟议会和欧盟理事会达成一项政治协议,要求从智能手机、耳机到数码相机、平板电脑的所有产品的制造商都要使用相同的通用充电端口:USB Type-C(以下简称...

    时间:07-12
  • 首款自校准可编程光子芯片面世

      数据高速路有了“匝道”和“桥梁”  首款自校准可编程光子芯片面世  科技日报北京7月11日电 (记者刘霞)澳大利亚科学家领导的一个国际团队研制出首款自校准光子芯片,其能“变身”数据高速公路上的桥梁,改变...

    时间:07-12
  • AI能让计算机直观学习思考

      试图消除人与机器的差距  AI能让计算机直观学习思考  科技日报北京7月11日电 (记者张梦然)科学家们正尝试解决人与机器之间的差距问题。英国《自然·人类行为》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一个人工智能(AI)系统能...

    时间:07-12
  • 替代有毒氰化物 新药剂有助黄金行业安全环保

      ◎实习记者 孙明源  【科技支撑安全生产】  在各种影视剧当中,氰化钠是“知名”的毒药,100—200毫克的平均摄入量就可以致人死亡的特性,让氰化钠成为当之无愧的“毒药之王”。然而,在黄金选矿行业,氰化钠...

    时间:07-1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