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绍兴7月19日电(项菁 郑倩倩 潘凯毅)连日来,位于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儒岙镇的“共富菜园”进入了丰收时节,一天能摘下3000多斤蒲瓜、2000多斤茄子和600多斤线椒。
“现在还是采摘初期,产量不算高。等进入旺季,一天光茄子就能摘8000斤左右。”该镇返乡青年乡贤潘鹏锋如是说。
新昌素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说,是典型的山区县。在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新征程上,新昌被列为首批缩小收入差距的试点县。
如何缩小差距、促农增收?“共富菜园”是当地迈向共同富裕道路上的一次探索。位于天姥山脚下的儒岙镇,海拔较高,日照充足,非常适合种植高山蔬菜。
乡贤将丰收的蔬菜运往市场 潘凯毅 供图今年以来,当地立足本地特色农业优势,组建了“蒲公英”党建共富联盟,以党建为统领,切实发挥党员干部、“两代表一委员”、乡贤的纽带作用,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种植销售高山蔬菜,打造“天姥汇”农创品牌。
前期通过土地流转,当地已初步建立占地74.8亩的“共富菜园”,其中,潘鹏锋成立的晶锋果蔬专业合作社承包54.8亩,黄泥丘村、鱼将村各承包10亩,意在帮助低收入农户增收,同时激活经济薄弱村自身“造血”功能。
潘鹏锋是返乡青年带动乡村振兴的典型代表。18岁的潘鹏锋跟随父母到海南学习种植技术后,又回到家乡,扎根农村,致力于家乡高山蔬菜的培育与销售,同时也带动了黄泥丘村等周边60余户农户增收。
他在经营过程中,对低收入的老乡特别照顾。“除了每天享受免费的午餐,我们每天还能获得100元的收入,只要踏实肯干,不比城里差。”被雇佣在菜园做农活的低收入村民王香凤说。
让乡亲们的生活越过越好是潘鹏锋的心愿。他说,承包“共富果园”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也能打响儒岙镇的高山蔬菜品牌,是多方共赢的好事。
“基地种的线椒是从江苏引进的,茄子是从福建、天津引进的,都是易种高产的好品种。”潘鹏锋说,为提高蔬菜品质,他还从江苏拉回近3吨有机肥,并使用黑银双色膜保水保肥、防草防虫。
经过近两个月的精心栽培,“共富菜园”终于进入了采摘期。为了能把“共富菜园”产出的蔬菜卖出好价钱,白天采摘的蔬菜被打包后,潘鹏锋会第一时间开车送往周边的宁波地区蔬菜批发市场。
“一般是当天晚上10点送到宁波,第二天早上6点左右回新昌。”潘鹏锋说,现在是一年中蔬菜供应最旺的时候,也是促农增收的关键节点,虽然日夜颠倒比较辛苦,但一定会咬牙坚持下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