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中国人寿首次发布《消费者权益保护白皮书》

2022-09-19 16:21:5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当前,2022年“金融知识普及月金融知识进万家争做理性投资者争做金融好网民”活动正火热进行中。为不断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助力提升社会公众金融素养,有效化解金融风险,营造清朗金融环境,中国人寿发布《中国人寿消费者权益保护白皮书》,展现中国人寿长期以来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坚持“保险姓保”,持之以恒做好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信心和决心、态度和能力。

  《中国人寿消费者权益保护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是国内首部由金融保险集团公司发起的消费者权益保护主题白皮书,详细展示了中国人寿围绕保障金融消费者八大基本权益,统筹建立并不断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体系,扎实做好金融消保工作的探索和成果,为业界提供一份行业洞察与国寿方案。

  怀抱担当之心

  将消保理念融入到顶层设计的统筹谋划中

  中国人寿始终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多维管理保障助力消费者权益保护落到实处。加强战略引领,中国人寿将消费者权益保护纳入《中国人寿“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国人寿“十四五”服务转型专项规划》;健全组织保障,集团公司和主要成员单位均成立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和工作委员会,设立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部门,全系统累计有消保专兼职人员近1.5万名;强化制度建设,不断细化各环节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流程和标准,2020年以来,全系统累计新增和修订各类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制度70余个。完善考核保障,在内部考核体系中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考核指标,让“风向标”更明确、“指挥棒”更有力。

  怀抱务实之心

  将消保行动嵌入到全流程闭环管理体系中

  中国人寿推动消费者权益保护从传统的“事后被动补偿型”向“事前主动服务型”延展。

  事前管理抓源头预防,筑牢消费者权益保护第一道防线。多层次开展消费者权益保护培训,2022年上半年培训员工超12万人次。以消保审查推动关口前移,不断提高产品服务的消保准入要求,2022年上半年累计开展审查超3900件,提出修改意见近1000条。以科技实力守护消费者信息安全,“用户信息授权及个人隐私保护政策”条款不断完善,“中国人寿寿险APP”获得权威机构的隐私合规检测认证和金融科技产品认证,集团旗下财险公司“天元数创平台”为内外部合作伙伴提供安全可信的隐私计算服务,个人网络安全保险为消费者提供涵盖资金失窃、身份信息失窃、网络购物欺诈等三项责任的风险保障。不断提升95519客服专线体验,用全国统一受理、集团客户无感转接、智能语音导航、在线综合金融智能服务等贴心服务为客户送去温暖与安心。

  事中管控抓关键环节,以需求为导向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开展丰富多彩教育宣传活动,线上通过短视频、漫画长图等创新形式传递金融知识;线下走近特定人群和区域,开展“教叔叔阿姨查保单”“金融知识走进环卫工人”“知识讲座下乡村”“星光少年”交通安全公益演说等活动助力提升金融素养;2022年“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周期间,累计开展活动近1.9万次,触及消费者超8000万人次,原创教育宣传文案点击量超1000万人次。不断优化理赔服务,通过“理赔直付”“重疾一日赔”“理赔复议”“空中智赔”“云端赔”等服务提升理赔效率和服务品质;2019年以来,累计近49万名国寿客户体验了寿险公司“重疾一日赔”极速理赔服务,获赔总金额超202亿元;2022年上半年,集团旗下财险公司赔付金额270.6亿元,平均每天为客户送去1.5亿元。规范销售行为,通过风险分级制度、严格双录管理、销售行为可回溯管理等具体制度,切实做到“卖者有责”。连续开展16届“国寿616客户节”活动,以创新、丰富的产品和服务回馈客户,感恩社会。

  事后监督抓落地实效,推动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提质增效。构建多维服务评价体系,通过监管评价、客户评价、第三方评价和公司自评价,全方位、多层次对消费者权益保护和客户服务工作进行考核。面向客户痛点,着力做好投诉综合治理与源头治理,积极参与多元纠纷化解机制建设,针对销售误导、理赔难、信用卡服务等行业痼疾开展专项治理,切实维护消费者依法求偿权。通过“客户之声”项目,积极收集客户反馈,为消费者权益保护向事前主动服务转型提供依据。

  怀抱赤诚之心

  将消保信念体现在到服务国家大局的作为中

  中国人寿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积极发挥作用。

  助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彰显责任担当。疫情期间持续提供不间断金融服务,推出多项常规优惠政策,2022年上海疫情期间,集团旗下寿险公司为参加疫情防控的志愿者及医护人员赠送特定保险,参加志愿服务累计超过4500人次,时长超3万小时;广发银行推出“无缝续贷”“金融纾困”“征信保护”等15条抗疫举措,为保供、医疗等抗疫行业客户发放贷款近8亿元;财险公司建立绿色理赔服务通道,向100余家复工复产企业递送抗疫及生活物资共200批次,定向开发“方舱建设者保险”“小微店铺和小微企业的商铺综合保险”等多项专属保险方案;海外公司在香港疫情期间推出八项服务举措,与香港市民共渡难关。

  快速响应防汛救灾工作,助力灾区重建。2021年河南汛情期间,中国人寿快速响应,对有需要的客户“保服务”。集团旗下寿险公司第一时间开通理赔绿色通道,主动寻找客户,简化各项单证,保障客户权益;财险公司13家分公司联络中心、8家分公司理赔人员紧急驰援河南,投入防汛救灾车辆780余辆,人员1580人;广发银行推出防汛救灾专属金融服务,通过加强信贷支持、适当下调贷款利率、减免服务收费等方式支持灾后重建工作,为重点保供企业投放近4亿元贷款。

  积极应对老龄化趋势,贡献暖心力量。中国人寿持续推进适老化改造,线上开通“长者来电优先接听”服务,寿险APP、广发银行手机银行、财险公司“安心享”平台等线上平台推出老年专属模式,提供便捷功能,缩小数字鸿沟;线下网点配备多样化便民用品、提供老年客户优先叫号服务,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部分代办服务;广发银行挂牌成立“长者银行”,网点适老化服务设置覆盖率超96%;养老险公司加强属地上门服务,为老年客户提供便利;国寿嘉园各养老社区不断优化功能分区,提供专业生活照料、医护护理、康复促进、生活娱乐、定制郊游等全方位一站式呵护,打造专业适老生活乐园。

  《白皮书》同时研究分析了当前银行保险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整体环境,通过广泛客户调研描摹了金融消费者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认知情况、关注偏好和需求痛点,也进一步提出了未来中国人寿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

  • 相关阅读
  • 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惠企利民

    今年前八月,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三万亿元——   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惠企利民   今年以来,包括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减税降费、缓税缓费的“组合拳”,呈现出规模力度大、优惠方式多、...

    时间:09-20
  • 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

      重农固本,国之大纲。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持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

    时间:09-20
  • 5000多亿元结存限额发行时间表明确——专项债持续拉动有效投资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依法用好5000多亿元专项债地方结存限额,10月底前发行完毕。  今年以来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取得哪些成效?为何要盘活地方政府专项债结存限额?5000多亿元增量资金投向哪些领域?  发...

    时间:09-20
  • 金融科技投入持续加大——银行数字化建设按下“快进键”

      金融科技是金融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动力。近年来,金融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下大力气解决金融科技基础设施的堵点,数字化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部分中小金融机构数字化建设发展滞后,亟需采取...

    时间:09-20
  • 煤炭开启清洁高效转型之路

    为充分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产业领域的重大成就与宝贵经验,全面展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变化新亮点,今日起开设“喜迎二十大 产业看变化”专栏,选取煤炭、汽车、钢铁等重点产业,推出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自古...

    时间:09-20
  • 经济观察:即时零售何以成为新的风口?

      线上下单、配送到家,配送时效通常在30~60分钟之间。如今,以“本地门店+即时配送”为特征的即时零售新模式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近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即时零售开放平台模式研究白皮书》显示,作为O2...

    时间:09-20
  • 滤镜拉满、包装千奇百怪 夸张的美食宣传打了谁的脸?

      滤镜拉满颜色失真 包装容器千奇百怪  夸张的美食宣传打了谁的脸?  □ 本报见习记者 张守坤  □ 本报记者   赵 丽  红彤彤的烤馒头夹龙虾、焦褐色的炸肥肠、金灿灿的菠萝饭……看到这些美食图片,来自天...

    时间:09-20
  • 种植牙为什么这么贵?纳入集中采购有何新进展?

      一颗种植牙差价上万元,能否降下来?  种植牙为何贵?纳入集中采购有何新进展?记者采访业内专家  种上一颗牙,得花上一两万元,“一口好牙,一辆宝马”,种植牙价格昂贵,一直是困扰群众的民生痛点,种植牙...

    时间:09-20
  • 给鱼目混珠的“钻级酒店”套牢监管“紧箍”

      万周  通过OTA平台(在线旅游平台)预订酒店,已成为很多人的首选,但在OTA平台选的星级酒店可能有猫腻。一些OTA平台将非五星级酒店,标上“五钻酒店”“金钻酒店”等字眼,给人以高品质的感觉,以此吸引消费者预...

    时间:09-20
  • 最新工资价位表来了!哪些职业更吸金?

      中新网9月20日电 (首席财经记者 李金磊)人社部近日发布2021年企业薪酬调查信息,披露了工资价位数据。分职业中类企业从业人员工资价位(2021年)。  企业从业人员工资价位  所谓工资价位,是指企业从业人员在报...

    时间:09-2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