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推进农业“双强”行动一周年:“浙”里农业展现新风景

2022-09-19 22:03:24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杭州9月19日电 (钱晨菲)浙江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日前在该省召开,回顾过去一年,该省核心技术攻关战等农业“双强”行动“五大战役”全面打响,粮食生产创六年新高,早稻播种面积增量全国第一,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15%、高出全国4个百分点……在经济稳进提质大局中,浙江农业展现出新的风景。

  稳粮重任越扛越稳

  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白露时节,在浙江省温岭市国聪家庭农场,900余亩晚稻随风起伏,长势喜人。正在田埂边察看晚稻长势的农场主朱国聪一脸喜悦,上半年其农场种了2080亩早稻,平均亩产达到475公斤,比去年亩均增产50公斤。“预计10月底晚稻将开镰收割,目前来看收成也不会差。”他说,去年8月以来,借助农业“双强”行动的“东风”,技术、机械、扶持政策进一步向种粮领域集聚“加码”,让他对种粮前景愈发有信心。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一年来,浙江省各地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结合农业“双强”行动,创造性地落实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接地气”的举措不胜枚举:在全国率先开展《粮食安全责任书》党政主要领导双签制,率先建立种粮补贴动态调整机制,率先实行全省域水稻完全成本保险,进一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和种粮效益;坚决落实耕地保护“军令状”,积极稳妥推进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整治优化,81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粮食生产贡献率达67%;科学划定国土空间“三区三线”,推进耕地、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层层套合……

  一年来,浙江粮食安全保卫战打得有声有色,亮点纷呈。2021年,该省粮食播种面积1510.1万亩、产量124.18亿斤、亩产411.2公斤,均创近6年新高。今年,该省早稻播种面积增长16.67万亩,增量居全国第一;夏粮、夏油、早稻生产获农业农村部“三表扬”。此外,浙江生猪、蔬菜、水产品保障能力显著增强,“菜篮子”拎得更稳。

  记者从浙江省农业“双强”专班了解到,在今年粮食生产中,农业“双强”行动功不可没。今年,该省共安排省级补助资金超4.4亿元,实施农业“双强”项目194个,这些项目中约九成都与粮食生产息息相关。目前,浙江已发放的农机购置补贴中超六成投向粮食生产机械;该省还大力推广水稻叠盘出苗育秧等十大高产高效技术和“稻—豆”轮作等十大稳粮增效模式,为粮食增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农机装备加速迭代

  浙江是茶叶大省,近年来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多地出现采摘工紧缺现象。加快推进规模茶园宜机化改造和茶园机械的研发制造,已成为全省茶产业提质增效的迫切需求。

  金华市婺城区婺江丝雨茶叶专业合作社有茶园1000亩。去年以来,该合作社对300亩茶园进行了宜机化改造,将大坡改为缓坡,方便茶机“上山入园”。今年5月,该合作社看准时机,引进了婺城区首台乘用型采茶机,为茶园降本增效拓展了新的空间。“购置这款乘用型采茶机,政府补贴50%,合作社仅花费30万元。”该合作社负责人赵建平说,这台新装备采茶综合效率比普通采茶机提高3倍,采摘成本降低了80%。

  “去年以来,金华加大对茶产业等农业主导产业机械装备的补助力度,鼓励农业经营主体引进新型农机并试验示范,全面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婺城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地将积极推广乘用型采茶机等新型农机装备,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让更多农户受益。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婺城的生动实践,只是浙江一年来大力推进机械强农的一个缩影。

  过去一年,浙江大力推进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共研制推出小型高速插秧机等农机新产品70个,进一步扩大农机购置补贴范围,新增各类农机装备6.5万台(套),农业生产“机器换人”步伐不断加快。

  一年来,该省因地制宜加快推进宜机化改造,一批田成方、路成网的宜机化耕地和园地已跃然田间。针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短板弱项,该省创新推进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建设,引导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向区域化、专业化、“一站式”方向发展,力争到2025年建成300个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

  目前,浙江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达74.9%,领跑南方12个丘陵山区省份,成功获批全国唯一的丘陵山区适用小型农业机械推广应用先导区。

  科技创新成色更足

  走进位于绍兴市上虞区的浙江雾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植物工厂”,大棚内的栽培架上长满了碧绿鲜嫩的蔬菜,很是养眼。

  记者了解到,该“植物工厂”采用气雾栽培技术,可根据蔬菜生长需求精准供给营养,实现了从育苗到采摘的全程自动化生产,光黄瓜一项,每亩年产出就达到4万公斤,效益显著。

  农业科技创新应用,是该省提升农业劳动生产效率和农业竞争力是“关键一招”。一年来,浙江奋力推进科技强农,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让越来越多农民挑上农业现代化“金扁担”:挂牌成立浙江省种业集团,15家单位入选国家种业阵型企业,湘湖农业实验室揭牌成立,技术攻关力量持续增强;实施农业“双强”重点突破试点项目,形成“政府+科研机构+涉农企业”多跨协同攻坚之势,组织实施“双尖双领”重点研发计划项目78项,重点核心技术攻关持续发力;“三农九方”农业科技协作不断深化,省市县联动派遣科技特派员1万人次,农业科技转化“最后一公里”有效打通。

  一组组翔实的数据诠释着浙江一年来农业科技创新的亮眼成色:去年,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65.15%,高出全国4个百分点;育成国家、省级审(认)定农业新品种83个,“甬优”系列杂交稻育种领跑全国,西兰花国外品种垄断局面被打破,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98%,重要畜禽良种覆盖率96%。

  农业科技创新与数字化改革的交相辉映,正引领着浙江农业奔向未来。“浙江乡村大脑2.0”正式上线,“浙农码”累计赋码用码量超5000万次,“浙农”系列数字化应用场景全面开花,“仙居杨梅产业大脑”等一批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应用应运而生,一批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与数字化加快融合,为“一站式”农事综合服务提供了解决方案,未来农场、数字农业工厂茁壮成长,数字化改革,为该省现代农业注入了智慧、高效、竞争力等时代元素,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

  筑基垒塔,再启新程。站在新起点上,农业“双强”行动已锚定“三年大跨越、五年创一流”的目标,蓄力加码,积厚成势,推动浙江现代农业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行。(完)

  • 相关阅读
  • 引导期市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汤 珂  日前,在2022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上,证监会相关负责人指出,要积极探索推出期货新型产品,深化产品和服务创新,充分发挥期货功能作用,更好地为实体经济和国家发展大局保驾护航。打造中国特色期货市...

    时间:09-20
  • 一则传闻暴击医美板块 两大龙头领跌

      盘面◆  医美板块19日全线杀跌:千亿巨头爱美客放量下跌超11%,创近一年来盘中最大跌幅;华熙生物、朗姿股份、华东医药、昊海生科均跌超6%~13%。  回应◆  相关上市公司表示,目前尚未有确凿的政策端消息。...

    时间:09-20
  • 299.88元 目前为止,年内最贵新股来了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核心材料制造商万润新能(688275.SH)19日迎来申购,公司发行价299.88元,发行总量为2130万股。数据显示,万润新能为A股历史发行价第二高的新股,仅次于禾迈股份(688032.SH)的发行价557.80元;万...

    时间:09-20
  • 撇开起诉彭博社 看看复星的负债到底怎么回事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宋杰 | 上海报道  复星的“舆情”是从不久前穆迪下调其评级开始的。  9月13日,市场又传出了两则负面信息,加剧了人们对复星集团财务状况的担忧。  其一是彭博社称,有知情人士透露中...

    时间:09-20
  • 130万元银行“理财”变私募 广发银行被判“负有过错”

      本报记者 聂国春  2012年,曹先生在广发银行上海金山支行花130万元购买了一款“银行理财”产品,没想到却是该行代销的私募基金产品。为此,曹先生将该支行诉至法院。近日,上海金融法院对该案作出终审判决,判...

    时间:09-20
  • 用虚假广告误导消费者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处罚“开课吧”

      本报记者 孙蔚  近日,《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发现,北京开课吧科技有限公司因虚假宣传等多项问题,被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共计处罚244万元。  行政处罚决定书(京市监处罚〔2022〕1...

    时间:09-20
  • 别被网红盐收割了智商税

      相关部门应对网红盐营销行为进行排查,依法给商家划清营销底线,并向消费者发布警示信息,倒逼商家严格自律,恪守法律底线,把握好营销的分寸。  -李英峰  一袋400克的食用盐一般价格在3元左右,但近来在网络...

    时间:09-20
  • NGP辅助驾驶多次闪退 小鹏汽车吓到了车主

      本报记者 万晓东  “在高速行驶的状态下,小鹏P5汽车显示屏突然跳出‘交通标志识别功能不可用’‘辅助驾驶NGP已退出’‘车道偏离预警功能故障’等提示,同时车速迅速下降。”回想起自己的小鹏P5汽车在高速公路...

    时间:09-20
  • 前8月新增减税降费等超3.3万亿元

      本报讯(记者周怿)记者日前从国家税务总局获悉,该局不折不扣推进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等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落地见效。截至8月31日,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3.3万亿元。其中,4月1日大规模...

    时间:09-20
  • 五个“严”硬措施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

      本报北京9月19日电(记者杜鑫)中共中央宣传部19日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新时代自然资源事业的发展与成就有关情况。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庄少勤在发布会上表示,10年来,我国坚持并落实最严格的耕...

    时间:09-2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