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生态环境部:推动务实合作加强互惠共享 把绿色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底色

2023-10-17 17:21:00

来源:人民网 原创稿

人民网北京10月17日电 (记者杜燕飞)“10年来,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深入,国际合作平台不断完善,务实合作举措不断深化,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金融等领域的合作项目不断地从愿景变为现实,绿色正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鲜明底色。”16日,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新闻中心举行的吹风会上,生态环境部国际合作司司长周国梅表示,展望未来,中国将继续坚持把绿色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底色,不断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新闻中心吹风会现场。人民网记者 杜燕飞摄

周国梅说,10年来,中国在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始终坚持绿色发展,在生态环境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致力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已经成为落实全球发展产业、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载体。

具体措施方面,据周国梅介绍,一是强化政策支撑,完善绿色“一带一路”顶层设计。中国政府先后发布了《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性指导文件,明确了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总体思路,具体规划目标和重点任务,也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二是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凝聚共建绿色“一带一路”国际共识。截至2023年8月,中国与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共建绿色丝绸之路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与30多个国家及国际组织签署环保合作协议,与31个国家共同发起“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倡议,与超过40个国家的150多个合作伙伴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与32个国家建立“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广泛搭建了绿色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三是加强信息共享,持续强化生态环保技术服务和决策支撑。中国建设的“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汇聚了60余个共建国家的环境信息和环境法规标准,集成了30余个国际权威平台公开的200多项相关生态环境类的指标和数据。

四是聚焦能力建设,切实支持共建国家应对全球环境与气候挑战。中国实施绿色丝路使者计划和“一带一路”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计划,与30余个国家签署40余份合作文件,实施各类援助项目70余个,举办近百场环境与气候变化领域培训活动,累计为12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3000多人次生态环境管理人员,帮助相关国家提升环境管理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和水平。

展望未来,周国梅表示,中国将强化平台引领,进一步发挥好“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等重点合作平台作用,汇聚各方资源、技术与力量,把绿色、低碳、可持续理念持续融入“一带一路”合作的各领域全过程。推动务实合作,以绿色能源、绿色金融等重点领域合作为抓手,支持发展中国家绿色低碳发展,引导中资企业在对外投资合作中进一步贯彻生态文明理念。加强互惠共享,与共建国家分享中国绿色发展理念和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绿色解决方案,推动“一带一路”绿色项目落地实施,为推进全球的持续发展作出中国贡献。

谈及“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成立以来的工作,据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主任张正军介绍,联盟先后启动了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应对气候变化,绿色金融、绿色技术创新等10个专题伙伴关系,举办了绿色发展圆桌会、“一带一路”绿色创新大会等70余场活动,为中外合作伙伴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发布了《“一带一路”绿色案例报告》等研究报告近20份,分享了“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理念与实践,为中国以及共建国家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等相关方推动和参与绿色“一带一路”提出了政策建议;与“一带一路”媒体传播联盟共同启动了《绿色丝路行》国际传播项目,分享绿色发展理念、经验、实践案例以及合作成果。

“共建‘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所有合作伙伴共同参与的交响乐。我们欢迎更多的合作伙伴加入‘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期待同合作伙伴一道,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全方位深化合作,坚定不移地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实现各国共同发展,作出我们的更大贡献。”张正军说。

  • 相关阅读
  • 今年第16号台风“三巴”生成 台风四级应急响应启动

    人民网北京10月18日电 (欧阳易佳)据中国气象局消息,今年第16号台风“三巴”生成,中国气象局启动台风四级应急响应。10月18日14时,台风“三巴”的中心位于海南省三亚市南偏西方向约85公里的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

    时间:10-18
  • 商务部回应美方发布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最终规则

    人民网北京10月18日电 (记者孙红丽)据商务部网站消息,10月18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美商务部发布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最终规则答记者问。 有记者问:近日,美国商务部公布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最终规则,请问中方对此...

    时间:10-18
  • 数读中国 | 前三季度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向好 积极因素累积增多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设计制作:郑美钰...

    时间:10-18
  • 数字金融向纵深发展 服务应用频频创新

    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综合解决方案,基于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方案,数字人民币预付费管理产品……近日,一批数字人民币创新应用在2023中国(北京)数字金融论坛上集中亮相。在一系列数字人民币场景应用...

    时间:10-18
  • 北方部分地区进入供暖季 煤炭行业加大增产保供备战迎峰度冬

    10月15日开始,北方部分地区正式进入供暖季。国资委日前召开的央企经济运行情况通报会要求,央企要全力做好能源电力保供,积极备战迎峰度冬,加大煤炭增产增供力度,提前做好发电设备维护和电煤库存管理,加强电网...

    时间:10-18
  • 提供融资保障和多元化服务 银行业保险业支持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

    人民网北京10月18日电 (记者杜燕飞)记者从金融监管总局了解到,十年来,银行业保险业持续优化海外布局,不断丰富金融产品,加强多方合作,着力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融资支持和保险保障。下一步,金融监管总局将...

    时间:10-18
  • 主产区抢抓农时保丰收 全国粮食有望再获丰收

    人民网北京10月18日电 (记者李栋)粮安天下,农稳社稷。秋粮是全年粮食总产量的大头,粮食“压舱石”是否稳得住,直接关系到经济基本盘。眼下,粮食主产区抢农时、赶进度,多措并举确保全年粮食丰收。 玉米金灿灿,...

    时间:10-18
  • 业界:聚焦新型工业化发展 推动数字化转型走深向实

    人民网北京10月18日电 (记者王震)推动工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走深向实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必然选择,要锚定智能制造主攻方向,推动数字化转型向智能化升级迈进。 10月12日至13日,以“聚焦工业数字化转型 助力新型工业化...

    时间:10-18
  • 寻迹水文明 让水利遗产“活”起来

    人民网北京10月18日电 (欧阳易佳)水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水利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第三届水文化国际研讨会在近日北京举办。专家学者围绕“寻迹水文明:水利遗产中的文化智慧”主题,进行了深入...

    时间:10-18
  • 聚焦多产业融合发展 全国多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人民网北京10月18日电 (记者夏晓伦)“紧扣数字经济主赛道,持之以恒培育大数据、可再生能源、机器人、新型显示等主导产业,深度布局元宇宙、人工智能、数字孪生、虚拟现实、数字视听等未来产业,推动数字经济由特...

    时间:10-1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