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整蛊同行的网约车“扎针单”,该如何查处?

2023-11-21 09:06: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1月21日电 (中新财经记者 葛成)“机场排队等客,同行‘扎针’频繁,防不胜防……”最近,有关网约车司机被同行发“假订单”后取消的现象引发业界共鸣。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不少司机都表示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在机场、火车站等远离市区的区域候客时,被系统派发的“假订单”挤出了排队的序列,无奈空车返程。

  针对上述现象,网约车司机们怎么说?平台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中新财经展开了调查。

  司机:最怕碰到“扎针单

  “在机场排队,低谷时段最怕碰到‘扎针单’。”谈及自己的相关经历,网约车司机霍师傅一下打开了话匣子。他告诉记者,早高峰到中午这段时间,首都机场客流较少,或许会出现几百台车等五六十个乘客的情况。

  霍师傅口中的“扎针单”最开始只是部分司机为拿奖励或者避免空跑的一种刷单手段,这种手段逐渐演变,最后变成司机在机场等地通过多次取消订单和下单的方式,制造虚假的需求,让排在前面的司机掉出排队序列。

  霍师傅坦言,一旦人少车多,被“扎一针”大半天就只能耗在机场了,很可能这一天就白干了。因此,在机场客流低谷时段,他会送客到机场后立刻空车回城,这样起码比空等到下午好。

  与此同时,“扎针单”的泛滥也让乘客苦不堪言。不少差旅人士向记者反馈称,在提交网约车订单后,下飞机后就会接到无数个电话,好多司机生怕我取消订单,一个接着一个电话打过来。“一手拿着行李,一手接着电话,这种滋味可不好受。”

  为什么会频繁遇到“扎针单”呢?在霍师傅看来,部分司机不守规矩,恶性竞争的行为可能加剧了这一现象。“大家都在排队,前面的司机接到单了,后面的司机排的会快一点。这时候有几个人‘扎针’,让别人先接单,掉出排队序列,自己就能早点接单。”

  此外,还有司机表示,平台派单的机制不透明,也使他们在等待时倍感焦虑。网约车司机付师傅告诉记者,“跟普通出租车线下排队不一样,网约车派单系统里,接单的几率涉及很多方面,既有服务分,又有活跃度,不是说前面的人都接单走了,就能轮到你。”

  “系统会优先给双证齐全、活跃度高的司机派单,差一分都不行。”付师傅称。

  平台:被恶意下单并取消无需重排

  被“扎针单”骚扰的司机不在少数。付师傅告诉记者,遇到上述问题后,不少司机都像他一样通过拨打客服电话、在线沟通等方式向平台方面反馈该问题。“有人使用笔记本电脑等大量下单,扰乱排队顺序,平台方面表示会出台相应措施。”

  中新财经从相关网约车平台负责人处了解到,部分城市在机场、火车站接单,司机需要获得场站服务卡后拥有场站接单资质。如平台识别到司机在场站排队等待接单时被恶意下单并取消,将保留司机在队列中的位置,司机无需重新排队。

  除了规定被“扎针”的司机无需重新排队外,平台还对扰乱排队顺序的行为进行了进一步规范。

  据该负责人介绍,根据平台规则,用户发送虚假订单、恶意评价或实施其他扰乱平台秩序行为的,平台会根据具体违规情节予以警告、暂停服务或永久停止服务。

  此外,网约车同行间的“扎针”行为也将被严肃处理。

  平台方面称,当司机存在使用乘客账号发送虚假订单、恶意评价或实施其他扰乱平台秩序行为,且情节较为严重时,平台将取消该司机的场站服务卡资质,司机1-15天内无法接到场站订单,或被永久停止场站服务资格。

  司机使用乘客账号实施上述扰乱平台秩序行为的,平台可在处置乘客账号时对其同一身份信息下的驾驶员账号进行同步处置。

  主管部门:加大非法违规运营行为筛查力度

  近年来,随着共享经济的快速普及,网约车平台、从业者数量有了长足提升。这一变化也增加了相应的监管难度。

  据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统计,截至2023年10月31日,全国共有334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环比增加4家;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633.4万本、车辆运输证270.6万本,环比分别增长2.4%、2.7%。

  今年9月,交通运输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突出问题集中整治“百日行动”,精准打击客运非法违规运营,加大非法违规运营行为筛查力度。依托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加强网约车监管,对5至7座小型客车非法从事网约车经营的,强化信息比对,进行精准打击。

  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各方在监管过程中应担负相应责任,在满足乘客出行需求的同时,应全力保障运营安全和乘客、司机的合法权益。针对司机、乘客的遇到的问题,平台方面加强监管、采取措施才是关键所在。

  例如在应对假单、刷单等问题时,平台应采用技术手段监控相应的违规行为,将司机方面的损失降到最低,并对扰乱规则者进行相应处罚。只有平台方面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违规行为才会“销声匿迹”。(完)

  • 相关阅读
  • 2023年院士增选名单揭晓:中国工程院74人 最小年龄48岁

    人民网北京11月22日电 (记者赵竹青)11月22日,中国工程院官网公布了2023年院士增选结果:2023年共选举产生中国工程院院士74人。 其中,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10人,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10人,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时间:11-22
  • 2024第118届CSF文化会三大主题馆释放平台聚首效应

    2024年6月13日-15日,第118届CSF文化会规模全面升级,一大批新产品迎来首发首展,CSF文化会将汇聚文化和办公用品行业知名企业及品牌,扶持行业发展年轻力量,着眼未来和时代发展,于E3馆重磅推出全新主题馆“智慧学习...

    时间:11-22
  • 国内成品油价格年内“四连跌” 多地92号汽油重回“7元时代”

    人民网北京11月22日电 (记者杜燕飞)国家发改委21日发布通知表示,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自2023年11月21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标准品)每吨分别降低340元、330元。折...

    时间:11-22
  • 11月LPR报价出炉:连续三个月保持不变

    人民网北京11月22日电 (黄盛)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日前公布了2023年11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LPR为3.45%,5年期以上LPR为4.2%,均与上期持平。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由于中期借贷...

    时间:11-22
  • 专家:以土地使用制度创新 有效赋能乡村振兴

    人民网北京11月22日电 (欧阳易佳)以土地政策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意义重大。中国土地学会理事长王世元在近日举办的2023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上表示,农村土地制度的不断改革创新,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国民经...

    时间:11-22
  • 《智能检测装备通用技术要求》团体标准在京发布

    人民网北京11月22日电 (记者申佳平)11月21日,智能检测装备产业发展推进会暨产业发展联盟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发布了《智能检测装备通用技术要求》团体标准(标准编号:T/CAMS180-2023)。 据了解,为推动智能...

    时间:11-22
  • 中国质量万里行丝路品牌陕西行活动在西安启动

    人民网北京11月22日电 (记者孙博洋)日前,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质量发展局、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承办的“一带一路”品牌建设论坛在西安举办,论坛上,中国质量...

    时间:11-22
  • A股IPO阶段性收紧 年内已有约200家企业终止上市

      A股IPO阶段性收紧,年内已有约200家企业终止上市——   资本市场投融资动态平衡   本报记者 李华林   11月份,又有多家拟IPO企业相继撤回发行上市申请,交易所决定终止其发行上市审核。截至目前,年内已有...

    时间:11-22
  • 今年前9月中国主要家电产品产量明显回升

    今年以来,我国白色家电生产增势明显。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9月,全国家用电冰箱产量7182.4万台,同比增长13.6%;房间空气调节器产量19366.2万台,同比增长13.7%;家用洗衣机产量7495.7万台,同比增长21.9%。 ...

    时间:11-22
  • 资本下乡如何“投到点上”

    广袤农村,民企大有可为。民营企业是助力农村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改善乡村环境、挖掘特色资源、创新经营模式、培育优势产业方面,民营企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何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引导民营企业...

    时间:11-2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