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新当选院士谈创新:担起更大责任 产出更多成果

2023-11-27 10:32:00

来源:科技日报

原标题:担起更大责任 产出更多成果

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23年院士增选名单,共有133人新当选为院士。新当选院士正在进行哪些研究?未来有什么研究计划?如何更好履行院士责任?围绕这些话题,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两位院士。

徐星:抓住机遇引领古生物学发展新方向

“这两天收到很多年轻科研人员的祝贺短信,他们都对推动学科发展充满期待,感觉责任更大了。”新晋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道。

作为一名古生物学家,徐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中生代的恐龙化石,二是同时期的陆地生态系统。“在恐龙演化里,最主要的事件是鸟类起源。在鸟类起源方面,我做了很多研究,近期有文章刚发表,也有一些成果正在投稿。”徐星说。

近些年,古生物学发展呈现出了一些新趋势。“在未来古生物学的发展方向上,我们其实已经提前做了一些准备工作,必须抓住机遇,引领新的发展方向。”徐星说。

一是推动古生物学与现代生物学融合发展。当前,徐星团队已经与现代生物学领域的学者开展了合作研究。“然而,学科融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方面的发展还比较缓慢。但这个方向非常重要,未来我们会进一步努力。”徐星期待建立一个整合性研究平台,让古生物学和现代生物学更好地融合,以回答生命演化的问题。

二是基于大数据开展古生物学研究。目前,古生物学研究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对已有研究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可以获得新发现。“比如1824年命名第一种恐龙以来,恐龙研究领域已经有了很多的积累。基于对以往研究数据的深入挖掘,我们课题组已经发表了几篇文章。”徐星举例道,未来也要加强对这个方向的研究,建立相关生物类群的数据库。

另外一个新方向是,用生态系统研究的方法,推动解决生物与环境之间的互动问题。“简单来说,就是用生态系统研究的方法,恢复重建古生态系统。”徐星相信,历史时期的生态系统与现代生态系统的对比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在日常工作之余,徐星也热衷做科普。“古生物学特别是恐龙研究是做科普的一个很好的切入口,有了院士这个荣誉,相信能够吸引更多的青少年投身科学事业。”徐星说。

陈士林:最大的成就感来自对国家人民作出的贡献

“这份崇高的荣誉是对我和我们本草基因重组学研究团队这么多年工作的肯定和鼓励。”新晋中国工程院院士、成都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陈士林说。

中药材质量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保障,本草基因组学研究可有效解析药用植物的遗传背景,揭示其生物学本质。几十年来,陈士林创立了中草药DNA条形码鉴定技术体系,为解决中药材鉴定难题提供了有效工具。他率先建立中药材DNA条形码标准序列库,并出版了《中国药典中药材DNA条形码标准序列》专着。他通过全基因组解析提出灵芝为首个中药基原模式真菌,还完成了人参、黄芪等多种重要中药植物的全基因组测序,并揭示了其次生代谢途径和功能基因。

“接下来,我们会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加大传统中草药的评价、新药开发等方面的工作。”陈士林说,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研究中草药,有可能会产生一流的成果,最具代表性的是屠呦呦研究员以药物化学方法从黄花蒿里提取分离筛选鉴定了治疗疟疾有效的青蒿素并获得了诺贝尔奖。

“我现在没有什么行政职务了,可以全身心投入科研,这是我最高兴的事情。”陈士林感慨,“院士是对过往成绩的认可,可以说是科研路上的一道亮丽风景,但不是目标,我相信对所有科研人员来说,我们最大的成就感还是来自重量级的成果,来自对国家人民作出的贡献。”

“院士这个称号也意味着更大责任。我希望在成都中医药大学本草基因组学研究院这个平台上,能做出更多高水平的成果,带出一支高水平的队伍。”陈士林说。

  • 相关阅读
  • 木耳产业里的增收致富路(经济聚焦)

      核心阅读  经过5年发展,山西省中阳县木耳种植从无到有,助农增收能力从弱到强,产业链条从短到长,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2023年,中阳县干木耳产量480万斤,年产值1.5亿元,带动...

    时间:11-28
  • “工业诊所”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2023江西智库峰会暨国家级大院大所产业技术及高端人才进江西活动近日举行,为落实“强科技、强工业、强人才、强县域”行动注入动能。近年来,江西抚州东乡区依托中科(东乡)智汇工场打造“工业诊所”,对接各级...

    时间:11-28
  • 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

      11月23日至27日,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在浙江杭州举办。作为推动数字贸易发展的重要平台和促进全球数字经济合作的国际公共服务产品,本届数贸会以“数字贸易 商通全球”为主题,突出专业化、国际化、市场化...

    时间:11-28
  • 强化金融支持 助力民营经济

      本报北京11月27日电 (记者吴秋余)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要求,全面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引导金融机构树立“一视同仁”理念...

    时间:11-28
  • 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揭榜挂帅”项目启动

      本报北京11月27日电 (记者蒋建科)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2023年度“揭榜挂帅”项目启动会议日前在黄三角国家农高区召开。  据介绍,围绕“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端牢中国饭碗”这一国家战略需求,加...

    时间:11-28
  • 全国秋粮收购超过6000万吨

      本报北京11月27日电 (记者杜海涛)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最新数据显示,各地秋粮收购正在有序展开,截至目前,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秋粮超6000万吨。南方中晚籼稻收购进度大约在六成左右;东北、华北地区...

    时间:11-28
  • 我国工业企业利润连续3个月正增长(新数据 新看点)

      本报北京11月27日电 (记者刘志强)11月2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工业企业利润数据:10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7%,连续3个月实现正增长,工业企业效益持续改善。  工业企业累计营收转为增长。工业...

    时间:11-28
  • 全面开放制造业,强化外商投资信心(开放谈)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需求不足,但在极其不利的外部环境下,中国制造业吸引外资依然保持了整体稳定,成绩来之不易。这一增长态势的延续,离不开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不断提升的创新能力、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

    时间:11-28
  • 发改委:从三方面把握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定位

    27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人民网记者 许维娜摄 人民网北京11月27日电 (记者许维娜)社区是城市公共服务和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为更好推动优质普惠公共服务下基层、进社区,国家发展改革...

    时间:11-27
  • 李毅中:实现新型工业化要靠创新驱动和科技创新

    人民网北京11月27日电 (记者孙博洋)11月25至26日,以“推进新型工业化 培育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2023(第八届)中国制造强国论坛在河北保定举行,各界专家学者就中国制造业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探讨。论坛上,中国...

    时间:11-2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