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聚焦科技创新、扩大内需、防范化解风险

2023-12-26 09:01:00

来源:证券日报

原标题:聚焦科技创新、扩大内需、防范化解风险

“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不久前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下简称“会议”)提到的这12个字为2024年的经济工作举旗定向。

同时,会议提出了九大重点工作任务部署,包括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等。

近日,《证券日报》记者就2024年我国经济工作重要发力点,采访了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主管庞溟、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等六位首席经济学家。他们普遍认为,本次会议传递出更为积极的政策信号,预计2024年我国经济工作将在科技创新、扩大内需、防范化解风险等方面重点发力。

九项重点工作中科技创新居首位

会议部署的九项重点工作任务中,第一项即围绕科技创新展开。会议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具体提到,“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等。

“在会议提出的明年九项重点工作中,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居首位,进一步凸显了科技创新对我国经济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重要作用。”董忠云说。

温彬认为,会议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作为重点工作的第一项,反映出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会议强调“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等,表明既要大力发掘新产业和新赛道,也要用新技术加快传统产业的升级,同时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核心内容的“三新”经济增加值为210084亿元。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已成为带动经济转型升级、增强经济活力的重要力量。

与此同时,我国研发投入稳步提高,全社会研发经费从2012年的1万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3.09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从1.91%提升到2.55%;基础研究投入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比重由4.8%提升至6.3%。

明明表示,会议对颠覆性技术、前沿性技术以及新质生产力的视角把握更为宏观系统,方向判断更为积极新颖。其中,人工智能首次单独成句,作为颠覆、前沿的新质生产力代表,对人工智能的整体政策态度已由前期的观察评估转为重点支持,未来相关利好政策或达到新的层级。

董忠云表示,会议明确提出了要发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量子、生命科学等新产业、新赛道,与之相对应的资本市场投资机会值得重点关注。

激发有潜能的消费 扩大有效益的投资

受访首席经济学家普遍认为,会议在扩大内需方面的工作任务部署十分值得关注。

郭磊表示,在扩大内需政策上,会议强调“有潜能的消费”和“有效益的投资”。在传统消费领域,特别提到了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以及消费品以旧换新;在新型消费领域,特别提到了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简单来说,政策重点就是耐用消费品以及新型服务类消费。

温彬表示,会议提出“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与以往表述相比,重点强调了“有潜能”“有效益”和“良性循环”这几个方面,这意味着政策将不再“孤立地”刺激消费和投资,而是放眼长远,兼顾提升市场经济运行效率,力争实现投资和消费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追求“1+1>2”的政策效果,提高内需增长的可持续性。

“有效投资和有收入支撑的消费都是扩大内需的抓手。”罗志恒认为,终端消费需求上升有利于提高制造业投资,而高质量的投资则会形成高质量的供给,进而促进消费的释放,实现投资和消费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结合会议提出的要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预计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可能会出台新的促销引导政策。此外,会议提出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对应PPP模式有望针对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采取进一步的调整与创新。”董忠云说。

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会议提出,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具体包括“要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等。

罗志恒认为,明年防范化解风险将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继续推进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工作,硬化地方债务约束,防止隐性债务化而不绝;二是化解房地产风险,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三是及时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防止风险蔓延。

尤其是在房地产方面,董忠云表示,会议再次强调要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房地产行业融资条件有望进一步改善,预计房地产行业的信用风险将进一步趋缓,从而为购房信心和地产销售回升提供支撑。同时,会议强调加快推进“三大工程”,相关领域投资有望对明年房地产投资形成一定支撑。

郭磊认为,关于房地产,除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加快推进“三大工程”外,会议还指出要“完善相关基础性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明年或许是房地产新发展模式框架成型的关键之年。

“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中心是把立足当下的从需求端和供给端稳定房地产市场,与着眼长远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这二者结合起来。”庞溟表示,下一步,要适应我国城镇化格局和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和新趋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精准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同时,保持信贷、债券、股权等重点融资渠道稳定和常态化,特别要让优质房企激活资产、接续负债、补充权益、提升预期,带动房地产行业的现金流状况、投资活动、并购重组回到正常发展轨道等。

  • 相关阅读
  • 擦亮生态底色 绿色低碳锻造产业新优势

    随着绿色经济的加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企业绿色低碳转型规模逐步扩大,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如何聚力双碳目标,探索经济与环境双赢发...

    时间:12-28
  • 推动生产力提效和创造力跃升 业内加速AI终端产品创新

    人民网北京12月28日电 (焦磊)当前,生成式AI技术的广泛应用表现出强大创造性和场景适用性,赋能人们工作模式和生活方式深刻变革。作为全场景生产力平台,PC端AI具备多项性能及场景优势,成为AI普惠的主要终端产品...

    时间:12-28
  • 2023年首都机场旅客吞吐量预计超5200万人次

    人民网北京12月28日电 (记者乔雪峰)记者从首都机场获悉,2023年,首都机场预计全年将执行航班38万架次,旅客吞吐量约5285万人次,国内旅客吞吐量已基本恢复至2019年水平,航线网络覆盖5大洲47个国家的207个航点。...

    时间:12-28
  • 助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 京雄高速全线贯通构建京雄1小时交通圈

    京雄高速公路(北京段)全线正式实现通车运营。受访方供图 2023年12月28日,京雄高速公路(北京段)五环至六环段顺利贯通,这标志着京雄高速公路(北京段)全线正式实现通车运营,由北京西南五环驾车至雄安新...

    时间:12-28
  • 商务部:扎实做好节日生活必需品市场保供

    人民网北京12月28日电 (记者孙红丽)元旦、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佳节,也是居民消费旺季。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28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商务部将扎实做好生活必需品市场保供,组织开展一系列节日促消费活动,...

    时间:12-28
  • 如何看待当前外资规模波动?商务部回应

    人民网北京12月28日电 (记者孙红丽)12月28日,商务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近期商务领域重点工作有关情况。 会上,有记者问,今年以来,境外一些机构热衷炒作“中国吸引外资下降”等话题,渲染悲观情绪,并以此...

    时间:12-28
  • 商务部:中国外贸将继续保持回稳向好的势头

    人民网北京12月28日电 (记者孙红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28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以来,中国外贸顶住压力,克服外需下滑、价格下行和去年高基数影响,展现了较强韧性。商务、海关等部门和重点省市监测显...

    时间:12-28
  • 2023年,这些科技名词描绘创新中国

    2023年,科技浪潮汹涌澎湃,从人工智能的深入应用到量子计算的前沿探索,从深空探测的壮丽征程再到新能源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每一项创新都谱写着辉煌篇章。新概念、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涌现,广泛地应用到了生产、生活...

    时间:12-28
  • 少年中国问丨在月球“花园”里 挖到了什么宝藏?

    自古以来,月球的神秘光辉一直激发着人类对太空的无限遐想和探索决心。如今,中国的探月梦想已经连续跨越“绕、落、回”三大阶段,嫦娥五号任务成功带回1731克珍贵月壤,拉开了月球研究新篇章。那么,科学家们在...

    时间:12-28
  • 证监会:对违反“限售股不得融券”等要求的行为从严打击

    人民网北京12月28日电 (黄盛)近日,有媒体报道券商落地“限售股不得融券”新规,各家券商对客户约束的情况不一。对此,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27日在答记者问时表示,强化监管执法,建立健全穿透式监管的工作机制,...

    时间:12-2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