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业内聚焦以提升新质生产力打造现代新国企

2023-12-27 17:34:00

来源:人民网 原创稿

人民网北京12月27日电 (记者孙阳)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国资国企面向产业前沿领域及早布局,打造现代新国企,确立了新的方向和起点。

着眼未来,国有企业如何抓重点、补短板、再升级?日前,多位专家学者、国资国企管理者及全国国资国企系统创新团队代表围绕“打造现代新国企·提升新质生产力”的主题,在由《国企管理》杂志、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国企改革与发展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23(第九届)国企管理年会上展开深入研讨交流。

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强调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

朱光耀认为,要特别注意欧盟今年10月1日实施的碳边界调节机制带来的影响;另外,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明确提出,要确保2050年实现近零排放,同时决定在2030年把可再生能源翻两倍。这些要求以新型能源的不断发展推进“双碳”目标实现。

国企管理智库理事长、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原主席季晓南表示,探索和构建新型政企关系,既是新时代新征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国企高质量发展和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必然要求。他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阐释:第一,政企关系影响甚至决定着国企的发展方式、公司治理、经营机制和布局结构,这是建立新型政企关系的现代新国企的理论逻辑;第二,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更好地发挥国企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骨干和支撑作用,这是建立新型政企关系的现代新国企的时代逻辑;第三,深入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对国企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新任务,这是建立新型政企关系的现代新国企的现实逻辑;第四,处理好国企与政府的关系,对国企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这是构建新型政企关系的现代新国企的底层逻辑;第五,实现国企管理创新要求,这是构建新型政企关系的现代新国企的内在逻辑。

国务院参事杜莹芬认为,中国企业应当结合中国的制度环境和企业发展历史基础,在吸收、消化、创新基础上,积极探寻迈向世界一流企业的有效路径:一是强调数字驱动的智能化生产运营;二是强调数字资产的新型财务;三是强调与企业战略相契合的战略性人力资源;四是强调与企业战略全过程深度融合的数字化转型;五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引导国有企业深化改革。

“通过国企管理年会这样的平台,不断总结、提炼国有企业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经验,展示现代新国企样本,不仅有助于丰富和拓展国有企业创新发展理论内涵,还必将引领带动更多的企业大胆创新、勇于实践,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贡献国企力量。”《国企管理》杂志出版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党委书记王献新表示,管理创新与涵盖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的技术创新协同联动、相互促进,才是衍生出“新质生产力”的源泉。

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会长黄速建表示,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正在深入推进。围绕价值创造提高核心竞争力,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增强核心功能,是此轮改革的两大重点,目的是打造更有活力、更高效率的现代新国企。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打造现代新国企在思想观念和具体行动上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表示,提升新质生产力,要把握现代化产业体系六方面的基本特性。第一,先进性。现代化产业体系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趋势,产业转型升级符合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第二,协同性。在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合理化演化中,各类生产要素有机组合、各类企业高度协同、各产业之间有效配合;第三,完整性。我国目前是世界上制造业体系最为完备、规模最大的国家,在供给端有强大的生产能力;第四,包容性。在产业体系形成中,要先立后破,不是把所有传统产业都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应该有序推进其转型升级;第五,开放性。要建设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第六,安全性。把产业链供应链风险在可控范围内,对链条上的各环节、主体、要素具有控制力和影响力,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平稳运行。

  • 相关阅读
  • 加速本土化进程 这家医疗企业因何与上海同频共振?

    45载砥砺奋进,改革开放45年来,我国医疗行业在对外开放中不断加速发展。近年来,随着“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医疗行业继续驶入“快车道”。 在此期间,以GE医疗为代表的跨国企业坚持扎根中国,为中国带...

    时间:12-30
  • 交通银行副行长殷久勇: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 助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发展绿色金融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编制市场首支高等级长三角ESG主题债券指...

    时间:12-30
  • 2023年人民财经论坛:问道中国式现代化的“脉”与“势”

    2023年人民财经论坛现场。人民网记者 王天乐摄 “我国经济发展乘风破浪的‘大船’,已经被各种‘压力测试’所检验。” “只要我们坚持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把握住发展机遇,应对好各种风险和挑战,就能赢得发展的...

    时间:12-30
  • 我国文化市场循环畅通 文化产业繁荣向好

    【观点摘要】 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更为坚实有力的文化条件。 文化市场循环畅通,文化产业繁荣向好,既坚定了文化自信,也为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数字化智能...

    时间:12-30
  • 《记者去哪儿》这一年:见证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活力

    2023年,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2023年,奋斗创造奇迹,团结凝聚力量,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加速描绘; 2023年,人民网《记者去哪儿》栏目通过近30期报道,记录着民生改善,见证了经济韧性与...

    时间:12-30
  • 侯云春:我国正处在经济恢复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云春发表主旨演讲。人民网记者 翁奇羽摄 人民网北京12月30日电 (焦磊)29日,由人民网主办,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协办的“2023年人民财经论坛”在人民日报社...

    时间:12-30
  • 韩永文:巩固稳定向好基础 推进明年经济更好发展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韩永文。人民网记者 翁奇羽摄 人民网北京12月30日电 (记者杜燕飞)29日,由人民网主办,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协办的“2023年人民财经论坛”在人民日报社举办...

    时间:12-30
  • 陈昌智:让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显现

    人民网北京12月30日电 (记者杜燕飞)29日,由人民网主办,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协办的“2023年人民财经论坛”在人民日报社举办。论坛的主题为“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邀请社会...

    时间:12-30
  • 促进跨境贸易与投融资便利化 外汇局推动银行外汇业务流程再造

    人民网北京12月30日电 (记者杜燕飞)为更好促进跨境贸易与投融资便利化,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银行外汇展业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展业办法》),推动商业银行外汇业务流程再...

    时间:12-30
  • 宋葛龙:加快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 需深化改革加强制度供给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宋葛龙在“2023人民财经高峰论坛”上主旨发言。人民网记者 翁奇羽摄 人民网北京12月30日电 (记者许维娜)29日,由人民网主办,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协办的“2023...

    时间:12-3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