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业内热议我国绿电交易:增加供给促进消费 推动交易电量规模扩大

2023-12-27 20:39:00

来源:人民网 原创稿

人民网北京12月27日电 (记者杜燕飞)加快发展绿色清洁能源,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更好地利用市场机制实现对绿色清洁电能的高效合理配置,是实现我国绿色清洁能源高质量、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在26日举行的《我国绿电交易现状及重点问题研究》报告发布会暨专家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表示,我国自2021年启动绿电交易以来,绿电绿证市场机制不断完善,绿电绿证交易规模稳步扩大。但当前绿电交易也面临着一些难点,建议加快构建电-碳市场协同体系,增加绿电供给能力,促进绿电消费水平,提升我国绿电市场化配置能力,推动绿电绿证交易电量规模进一步扩大。

“绿电交易作为绿色电力市场的核心机制之一,通过市场化交易手段,将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直接与需求侧用户连接起来,有效推动了可再生能源利用的规模扩大和绿色发展。”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史玉波表示,当前,绿电供给能力不足、消费不活跃,电-碳市场体系协同效果不佳等,需要各方凝聚合力、共同探索解决方案。

中国能源研究会双碳产业合作分会主任、国家能源局西北监管局原局长黄少中表示,绿电交易顺应我国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大趋势,顺应构建全国统一市场大方向,顺应国际社会、国际市场对绿色产品需求越来越多、标准越来越高的大潮流,在保障电力供应、促进经济绿色转型、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等面可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姚强表示,绿电交易市场的建立可以实现“证电合一”,弥补绿证交易认可度低的问题,还可以为新能源发电企业和终端用户直接交易搭建桥梁,拓宽交易渠道,推动新型电力市场发展。对于新能源发电企业,绿电交易可以促进新能源消纳,同时获得绿电环境价值的收益。对于用电企业,参与绿电交易可以完成可再生能源消纳任务,树立企业绿色形象,生产具有绿色环境属性的产品,在对外出口或向有绿电消纳比例要求的采购方供货时增加竞争力。

“绿色电力市场是反映电能量和环境价值的市场,绿色电力市场是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新能源总量较大,但受新能源未全部入市、绿电省间外送积极性不高、省间通道空间有限等因素影响,参与绿电绿证交易电量规模并不大。”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副总经理庞博说,建议进一步提升绿色电力供给能力,激发绿色电力消费需求,推进绿色电力消费核算认证,推动多级协同的绿电领域标准矩阵布局。

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党委委员、总会计师王鑫根表示,建议扩大绿电准入范围、鼓励省间绿电交易、营造绿电消费氛围;完善绿证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绿证在更大范围应用;加强绿电与常规电能量市场衔接,尤其是加强绿电交易与常规电力中长期交易衔接和保障绿电交易与电力现货市场有序协调。

“建议完善可再生能源跨省交易机制;建立完善的绿电追踪机制,并与碳市场实现信息共享;完善电力排放因子的计算方法;建立组织、活动、产品层面的绿电消费评价方法。”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气候与能源部能源转型项目总监袁敏说。

为进一步推进我国绿电交易发展,会上发布的《我国绿电交易现状及重点问题研究》建议,加快构建电-碳市场协同体系,促进绿电消费,提高我国绿证国际认可度,提高绿电交易的合规性,营造支持绿电交易发展的法治环境,提升我国绿电市场化配置能力,探索将核电纳入绿电交易的方法路径。

  • 相关阅读
  • 孙硕:发展新质生产力 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中共北京市西城区委书记孙硕发言。人民网记者 王天乐摄 人民网北京12月31日电 (欧阳易佳)近日,由人民网主办,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协办的“2023年人民财经论坛”在人民日报社举办。论坛...

    时间:12-31
  • 加速本土化进程 这家医疗企业因何与上海同频共振?

    45载砥砺奋进,改革开放45年来,我国医疗行业在对外开放中不断加速发展。近年来,随着“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医疗行业继续驶入“快车道”。 在此期间,以GE医疗为代表的跨国企业坚持扎根中国,为中国带...

    时间:12-30
  • 交通银行副行长殷久勇: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 助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发展绿色金融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编制市场首支高等级长三角ESG主题债券指...

    时间:12-30
  • 以创新引领质量强国建设 共促经济由大向强发展

    人民网北京12月30日电 (焦磊)29日,由人民网主办,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协办的“2023年人民财经论坛”在人民日报社举办。论坛的主题为“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邀请社会各界嘉...

    时间:12-30
  • 2023年人民财经论坛:问道中国式现代化的“脉”与“势”

    2023年人民财经论坛现场。人民网记者 王天乐摄 “我国经济发展乘风破浪的‘大船’,已经被各种‘压力测试’所检验。” “只要我们坚持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把握住发展机遇,应对好各种风险和挑战,就能赢得发展的...

    时间:12-30
  • 我国文化市场循环畅通 文化产业繁荣向好

    【观点摘要】 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更为坚实有力的文化条件。 文化市场循环畅通,文化产业繁荣向好,既坚定了文化自信,也为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数字化智能...

    时间:12-30
  • 《记者去哪儿》这一年:见证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活力

    2023年,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2023年,奋斗创造奇迹,团结凝聚力量,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加速描绘; 2023年,人民网《记者去哪儿》栏目通过近30期报道,记录着民生改善,见证了经济韧性与...

    时间:12-30
  • 侯云春:我国正处在经济恢复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云春发表主旨演讲。人民网记者 翁奇羽摄 人民网北京12月30日电 (焦磊)29日,由人民网主办,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协办的“2023年人民财经论坛”在人民日报社...

    时间:12-30
  • 韩永文:巩固稳定向好基础 推进明年经济更好发展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韩永文。人民网记者 翁奇羽摄 人民网北京12月30日电 (记者杜燕飞)29日,由人民网主办,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协办的“2023年人民财经论坛”在人民日报社举办...

    时间:12-30
  • 陈昌智:让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显现

    人民网北京12月30日电 (记者杜燕飞)29日,由人民网主办,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协办的“2023年人民财经论坛”在人民日报社举办。论坛的主题为“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邀请社会...

    时间:12-3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