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科技报国 为民造福

2024-01-21 08:18:00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科技报国 为民造福

他们锻造一个个大国重器,让中国工程走到世界舞台中央;他们攻下一座座技术堡垒,驱动经济社会发展腾飞;他们用一次次坚守担当,诠释为民造福的初心理想……

1月19日,“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81名个人和50个团队接受党和国家在工程领域的最高规格褒奖。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向受表彰的“国家卓越工程师”和“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致以热烈祝贺。

作为推动工程科技造福人类、创造未来的重要力量,工程师群体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受表彰的工程师们在大会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纷纷表示受到巨大鼓舞和鞭策,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大国重器,我们铸就!”“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获得者、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覃大清的发言振奋人心。说到他们所建设的全球单机容量最大功率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白鹤滩机组,覃大清慷慨激昂:“自立自强是我们的骨气,创新创造是我们的底气!我们深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关乎国家的安全和发展,是中国工程师该有的责任担当,不能让别人卡了脖子!”

作为受表彰的工程师,呼和浩特市现代信息技术学校副校长韩佳彤说:“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如同明灯一般,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指引我们朝着科技强国的目标迈进。”

“这是对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在国家发展过程中所作贡献的肯定。”眼科诊疗技术研发团队代表、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总工程师杨军说,“作为人民生命健康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肩负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任,我深知任重道远,今后将更加努力。”

此次受表彰的个人和团队作为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优秀代表,是广大工程师的榜样。“他们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为我们树立了奋斗榜样。”武汉大学国家网络安全学院党委书记赵波教授表示,将汲取榜样的力量,以国家需求和时代责任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

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全球研发中心数字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羽说:“我们要向这些受表彰工程师学习,坚持不懈,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让平凡的工作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向未来,要进一步加大工程技术人才自主培养力度,不断提高工程师的社会地位,为他们成才建功创造条件,营造见贤思齐、埋头苦干、攻坚克难、创新争先的浓厚氛围,加快建设规模宏大的卓越工程师队伍。

“创业艰难、实干兴邦,身处伟大时代,参与国家工程、打造国之重器,我们无比幸运、无比自豪。”“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获得者、港珠澳大桥工程总工程师苏权科精神振奋,“我将继续发挥拥有多年工程经验的优势,培养更多拔尖创新人才和杰出工程师,推进工程师资质互认和中国工程师国际化进程,不断提升中国工程师在国际上的地位。”

多年坚守风沙防治一线的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研究员徐先英,先后为76个国家培养了1000余名治沙科研人员。“作为生在沙窝窝的治沙人,我很庆幸能够赶上新时代,衷心感谢党和国家为我们干事创业、实现梦想、造福‘沙乡’提供广阔舞台。”徐先英表示,自己将珍惜荣誉,择一事、干一生,无怨无悔。

复兴号高速列车研发创新团队负责人周黎介绍,复兴号高速列车的研制,建立了完整的中国高速列车技术标准体系,形成了由几千家企业组成的自主化产业链、供应链,有力推动了我国轨道装备产业体系现代化。他说,踏上新征程,将推动更高速度、更加安全、更加智能、更加绿色的新一代高速列车创新工程,巩固扩大我国铁路科技领跑优势。

科技报国、为民造福,这是党和国家的寄望,也是广大工程科技人员的理想。

“它几乎满足了工程师对一个工程所有的期待——巨大的工程体量、超高的精度要求、极其复杂而又特殊的工作方式,构成了工业领域巨大的技术挑战。”获得“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的殊荣,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总工程师姜鹏回望来路,难掩激动之情,“我们出色完成了‘中国天眼’的建设、调试及运行任务,实现了我国射电天文望远镜从追赶到领先的跨越。”

在“双奥总工”、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李久林看来,正是有了国家的繁荣昌盛、时代的发展进步,才让工程师们有了难得的人生际遇。“10年奥运工程建设岁月,30多年扎根工程技术一线,我见证了‘两个奥运’的精彩非凡,亲历了‘中国建造’由弱变强、从落后到引领的跨越。”李久林说,哪怕岗位平凡,哪怕从零攻关,始终要有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始终要有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匠心。

勇于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锻造精品工程,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广大工程师们表示,将加倍努力,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服务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更大贡献。

  • 相关阅读
  • 加快完善银发经济支持政策体系 重视科技第一动力作用

    【观点摘要】 银发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结构变化相适应的产物,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体现,也是以需求为导向优化供给的重要内容。 当前我国银发经济处在加快发展阶段,产业形态不断丰富,市场...

    时间:01-22
  • 自然资源部对云南昭通启动地质灾害防御II级响应

    人民网北京1月22日电 (王绍绍)据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管理司消息,1月22日5时51分,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塘房镇凉水村发生一起滑坡,初步判断造成18户房屋被掩埋、40余人被困。 根据《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防御响应工作方...

    时间:01-22
  • 孵化AI创新思维 首届人工智能应用大会在京举办

    人民网北京1月22日电 (焦磊)随着技术不断取得突破,人工智能的应用和发展备受业界关注。日前,首届人工智能应用大会暨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人工智能应用专业委员会揭牌典礼在北京举行。多位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企...

    时间:01-22
  • 人民银行再次调整LPR报价行名单 1月22日起实施

    人民网北京1月22日电 (黄盛)自2024年1月22日起,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人民银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对场内外LPR报价行进行了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调整了LPR报价行,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报价行新增两家银行,...

    时间:01-22
  • 工信部:数字技术赋能银发经济 弥合老年人“数字鸿沟” 

    人民网北京1月22日电 (记者申佳平)借助智能家居设备,老年人能对身体状况进行实时分析;开启“长辈模式”,网站字体、图标便可一键放大;收看智能技术教学视频、线上“微课堂”,老年人加速融入智慧时代……当前,...

    时间:01-22
  • 商务部:优化银发消费发展环境 推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

    人民网北京1月22日电 (记者孙红丽)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1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邀请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介绍了相关情况。 “银发经济涉及面广...

    时间:01-22
  • 新内涵新举措 发展银发经济既利当前又惠长远

    人民网北京1月22日电 (记者申佳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和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息息相关。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于近期印...

    时间:01-22
  • 商务部:家政从业人员现有3000万左右 实际需求超5000万

    人民网北京1月22日电 (记者孙红丽)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1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邀请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介绍了相关情况。 家政服务业是促消费...

    时间:01-22
  • 各地积极扩大有效益投资 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支撑

    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2023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24年,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2024年以来,交通、能源、水利、新基建等领域,一项...

    时间:01-22
  • 非遗味道成为村民致富“新路子”

    让非遗技艺活起来、非遗产业旺起来、非遗产品火起来,河南安阳内黄县的腐竹和状馍成了非遗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乡村因非遗而兴,“舌尖上的美味”成为村民致富“新路子”。 内黄县,地处黄河故道,丰沃的土壤...

    时间:01-2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