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未来产业之星”让未来照进现实 加速创新成果产业化

2024-03-22 19:58:4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上海3月22日电(记者 范宇斌)发展未来产业是引领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开辟新赛道、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上海市产业技术创新大会22日举行,并揭晓2023全球“未来产业之星”大赛获奖名单。

  多位获奖项目负责人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产业虽处萌芽阶段,但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引领作用,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加速创新成果产业化。

上海市产业技术创新大会现场。 范宇斌 摄

  作为中国最早布局发展未来产业的城市之一,上海市政府于2022年出台《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 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此后,该市多部门启动2023全球“未来产业之星”大赛(以下简称“大赛”),以“项目+人才”双轮驱动模式,推进未来产业领域的技术创新和成果产业化,为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提供项目和人才支撑。

2023全球“未来产业之星”大赛颁奖仪式。 范宇斌 摄

  “低空经济”正成为大国博弈的新领域。“乘坐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出行将成为人们的日常。”据上海沃兰特航空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董明介绍,其研制的载人电动复合翼垂直起降飞行器将实现低空出行,极大提高社会运行效率。“我们参加本次大赛,结交了更多朋友,也让更多人了解并关注低空出行新领域的发展。”

  深海重型作业机器人助力人类勇闯未来能源宝库“无人区”。据上海中车艾森迪海洋装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张定华介绍,可燃冰开采被誉为是“打开了人类未来的能源宝库”。“这是一种初见曙光的未来产业,但其产业化进程面临不少挑战,且试验的风险成本很高。”

  张定华谈及,研发创新靠的是人才,产业发展靠的是产业链。本次参赛项目“深海可燃冰探采重载作业机器人系统研制”希望借大赛契机,寻找更多的产学研资源,并引起产业链上下游对深海重型作业细分领域的重视。

  作为高效清洁的能源形式,核能在未来能源供应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携“四代核电常规岛技术研究”项目参赛,该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叶勇健举例道:“假设有一个拥有大量能源需求的城市,该城市面临严重的能源供应和环境污染问题,通过采用四代核电常规岛技术,该城市可建设一个高效、安全、清洁的核电站,满足能源需求,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四代核电常规岛技术应用场景将极大提高核能的利用效率和安全性,有助于解决全球能源供应的问题。”在叶勇健看来,在未来能源领域,国际交流合作非常重要。而大赛的国际化特征明显,能够促进全球范围内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加强各经济体之间的经济联系和互利共赢。

2023全球“未来产业之星”大赛获奖项目展示。 范宇斌 摄

  未来产业离不开人工智能赋能。人工智能对人类生产力产生巨大影响的同时,对于基础设施的算力服务范式同样产生了根本性变革。

  如何迎接人工智能的大规模产业化?上海燧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面向超大模型的“云燧智算机”运用最新一代芯片、液冷技术和集成技术,满足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算力的迫切需求。“我们参与大赛,加强与全球产业专家、合作伙伴交流,让我们对未来智能这一新赛道更有信心。”该公司产品市场部总经理高平表示,“新赛道虽然充满挑战,却是当前时代最为确定的一条赛道,技术快速迭代,需集聚更多创新力量,共创智能未来。”

上海市产业技术创新大会现场。 范宇斌 摄

  “未来产业作为新的增长引擎正快速袭来。”上海市产业技术创新促进会秘书长、全球“未来产业之星”大赛组委会负责人李晔告诉记者,锚定未来产业发展赛道,上海营造创新生态,举办大赛寻找创新“核爆点”,布局建设张江、临港、大零号湾首批市级未来产业先导区,推动未来产业落子布局。

  事实上,未来产业已成中国各地发力的新领域。除了上海,北京、浙江、安徽、深圳等地亦把布局未来产业作为拼经济谋长远的重头戏。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庄木弟当日在会上表示,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上海将深化“科技+产业”双链融合,推进“项目+人才”双轮驱动,完善“载体+平台”双创生态,汇聚全球创新资源,完善产业创新网络,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完)

  • 相关阅读
  • 哈尔滨市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额提至100万元

      中新网3月23日电 据哈尔滨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消息,自2024年3月25日起,哈尔滨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提高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最高额度,单职工贷款最高额度由60万元提高至80万元,双职工贷款最高额度由80万元提高至1...

    时间:03-23
  • 鞍钢集团: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挺起“钢铁脊梁”

    在辽宁鞍山,全国最大的单体地下铁矿西鞍山铁矿的建设现场,8条竖井、2条斜井正向地下深处掘进,推动我国“基石计划”落地实施;在四川攀西大裂谷,攀钢平均每天生产高品质钢轨约4000吨,助力中国高铁跑出“世界速度...

    时间:03-23
  • 记者去哪儿:“手机直连卫星”助力通信产业再升级

    在远洋作业、科研勘探、户外探险、应急保障、灾难救援等地面通信网络覆盖不到,或地面网络出现问题的时候,没有信号导致的通信中断成为应急救援的一大难点。在这些情况下,卫星通信成为保底的通信手段,打通通信...

    时间:03-23
  • 全国秋粮收购已过八成 储备粮“阳光交易”正加快实现

      眼下正是全国秋粮收购季,截至目前,全国秋粮收购已超过八成,总量超1.7亿吨。各地通过先进技术持续强化粮食购销监管,从今年起,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开展“铁拳行动”,保持惩治涉粮违法违规行为高压态势。  ...

    时间:03-23
  •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会见SK海力士首席执行官郭鲁正

      中新网3月23日电 据商务部网站消息,3月23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会见韩国SK海力士首席执行官郭鲁正。双方就SK海力士在华发展及中韩半导体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等议题进行了交流。图自商务部网站  王文涛表示,中国正...

    时间:03-23
  • 专家学者相聚世界美食之都扬州 共商预制菜发展大计

      中新网扬州3月23日电 (记者 崔佳明)23日,2024中国地方特色预制菜专题研讨会暨第二届淮扬风味菜肴工业化发展大会在江苏扬州举行,业界专家学者相聚瘦西湖畔,共商预制菜发展大计。3月23日,2024中国地方特色预制...

    时间:03-23
  • 瑞士再保险集团:预计中国保险市场稳步复苏

      中新网北京3月23日电 (王梦瑶)瑞士再保险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安仁礼(Jerome Jean Haegeli)近日在一场媒体圆桌会上表示,预计中国保险市场稳步复苏,未来仍有巨大潜力。  谈及未来全球经济前景,安仁礼表示,预计2...

    时间:03-23
  • 渝万高铁平顶丘隧道掘进突破3000米

      中新网重庆3月23日电 (张旭)记者23日从中铁十七局获悉,由该局承建的渝万高铁平顶丘隧道累计开挖突破3000米大关,标志着该隧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其早日贯通奠定了坚实基础。图为渝万高铁平顶丘隧道。张旭 摄 ...

    时间:03-23
  • OpenAI前全球商业化负责人扎克·卡斯谈AI“复活”逝者:机器没有灵魂

      中新网上海3月23日电 (记者 郑莹莹)“机器没有灵魂”,OpenAI前全球商业化负责人Zack Kass(扎克·卡斯)23日在沪说。  2024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当天在沪开幕,Zack Kass作为嘉宾在演讲结束后回答了一个现场提问—...

    时间:03-23
  • 财经观察:农业“发新芽” 人才正“扎根”

    春耕正当时,今年“科技范”十足。植保无人机喷洒农药、智能水肥一体机浇灌、遥感卫星技术收集农情数据等农业科技纷纷投入生产应用。 各地的田间地头,农业专家服务团正在为种植户进行春耕技术培训;专业无人机飞手正...

    时间:03-2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