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会种地→“慧”种地 农田装上“智慧大脑”有啥不一样?

2024-04-28 19:25:48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北斗智能农机的应用是促进粮食稳产增产的有力保障,今年,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在黑龙江、河南、安徽、北京、山西五省市,推行“北斗+智慧农业”试点,大面积提升玉米大豆单产。

  新试点!

  “北斗+智慧农业”提升粮食产量

  在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一处玉米大田里,一台大型现代化农机正在播种。记者看到,依托车载北斗导航系统以及智能监测设备,车辆按照设定的航向、速度自动行驶,实时掌握播种数据。

  不仅农机装上了智慧大脑,在大田里,新安装的小型田间墒情监测站,通过空气、土壤温湿度监测仪,孢子捕捉仪等“北斗+智慧农业”设备,可以实时采集各项农业参数。

  在这个“北斗+智慧农业”的数据平台,技术人员通过对各项数据整理分析,制定出相应的田间管理措施。同时,建立遥感数据+农情监测数据+种植经验数据模型,实现玉米、大豆生产精准化作业、农情数据全方位自动采集、种植过程数字化管理。通过以上路径,争取提高玉米大豆单产5%以上。

  据了解,未来在“北斗+智慧农业”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将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解决方案,再向全国范围进行推广。

  今年春耕期间,不仅有“北斗+智慧农业”助力,农业社会化服务方式的不断创新也在提升春耕春播的效率。

  新服务!

  提升春耕春播效率

  黑龙江望奎县是产粮大县,今年全县各乡镇的农业合作社都进行了整合,成立联合社。

  望奎县龙薯联合社负责人常更国:土地集中连片了,统一购种购肥,一吨肥省200元到300元。

  在望奎县通江镇,玉米播种机正在作业,由于联合社把土地连成了片,大型农机可以开足马力作业。

  望奎县通江镇党委书记 韩勇:通过跟联合社合作,原本我们农民用小农机每天播种只能播60亩,我们用现在的大型联合机械,每天播种在600亩以上。

  在黑龙江绥化市北林区,当地今年还积极探索推广“垦地合作”新模式,充分发挥北大荒农垦集团生产标准优势和农用机械设备优势,重点开展玉米、大豆生产“耕、种、收”各环节的托管服务。

  从2018年我国启动农业全程无人化作业试验以来,经过六年建设,全程无人化作业试验已在全国主要农业集聚区展开,累计建立了31个试验区,覆盖水稻等14种代表作物和平原、丘陵、山地3种标志性地形。根据抽样统计数据,智能农机实现了作业效率提升60%,人工减少50%,土地利用率在95%以上等作业目标。另外,今年春耕期间,全国预计将有2300多万台(套)农机装备投入生产作业之中,其中就有不少高性能的农机装备。

  新装备!

  强机赋能提单产

  在吉林梨树县的这家农机专业合作社,一台台升级换代的多功能免耕播种机正在进行玉米播种作业。过去,农户用传统方法进行播种,需要四个步骤。如今,当地新研发的这款多功能免耕播种机,只需要走一趟,就能把播种的四个步骤按顺序全部完成。

  在山东宁津县,当地农业、电力等部门今年新建设了5G智慧农业平台和地埋式全自动伸缩智慧喷灌系统,这样,农户根据平台推送的生产灌溉方案,及时开展小麦精准灌溉,节水省力。

  在江西南昌县塔城乡,种粮大户熊勇购入了4台十行高速插秧机,它不仅比普通插秧机多了三行以上的秧盘,还能自动直行、转弯,栽插效率至少提升30%。有了高效农机的助力,熊勇承包的300多亩早稻只要一天时间就可以完成栽插。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塔城乡农业农村办副主任 李苏明:今年,我们乡早稻机插率超过了50%,早稻总产预计增加5%左右。

  新突破!

  丘陵山区农机装备补短板

  今年,我国还在大力推进适用于丘陵山区的小型农机具的研发应用。

  在湖南郴州,一款新型履带式拖拉机正在进行量产前的调试。针对丘陵山区田块小、落差大、过沟越坎多的情况,研发团队将机长缩短了33厘米,机宽缩短了20厘米,并在轻量化的机身上搭载了自动变速箱、差速转向技术和自动驾驶系统等新功能,解决了原来农机行走速度不好控制、上坡换挡溜坡、转向不方便等各种问题。

  为了加大丘陵山区农机的研发,湖南引导工程机械等产业头部企业加强农机装备研发制造,推动中小型农机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深入开展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等举措,加快补齐农业机械化、设施化短板。

  湖南省农机事务中心产业发展部部长 王厉文:湖南通过开展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安排2亿元资金用于丘陵山区农机装备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梳理了28个研发项目,以“揭榜挂帅”的形式进行突破。

  (总台央视记者 施韶宇 孙彦博 刘志浩)

  • 相关阅读
  • 中国移动高同庆:算力将成为生产力跃迁的关键引擎

    人民网北京4月29日电 (记者栗翘楚)近年来,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人工智能正升级为支撑经济社会转型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和核心能力,加速从“+ AI”向“AI+”转变。 日前,中国移动副总经理高同庆在2024算...

    时间:04-29
  • 激发消费新活力 “人工智能+手机”赋能智慧生活

    文本指令“瞬间”生成视频、智能语音识别方便快捷、智能制造“硬核”高效……随着全球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已成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深刻改变着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人工...

    时间:04-29
  • 北京中关村综合保税区通过国家正式验收

    人民网北京4月29日电 (记者栗翘楚)4月26日,北京中关村综合保税区(以下简称“中关村综保区”)顺利通过联合验收组正式验收,具备开关运作条件。 据了解,中关村综保区拥有66万平方米产业空间,是全国首个在中央文...

    时间:04-29
  • 筑牢法治根基 良法善治为科技发展保驾护航

    人民网北京4月29日电 (记者许维娜)科技日新月异,对法治建设带来新的挑战与要求。如何用法治建设为科技发展保驾护航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期间,在“科技与法治论坛”上,围绕“良法善治护航科技...

    时间:04-29
  • 国家能源局:将密切跟踪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发展趋势 系统谋划保供举措

      中新网4月29日电 29日,国家能源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副司长赵莉表示,将密切跟踪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发展趋势,分析研判电力需求增长态势,系统谋划保供举措,确保能源稳定供应与需求增长相适...

    时间:04-29
  • 国货“潮起来” 生活美起来(现场评论)

      挖掘产品价值、顺应消费潮流、完善产业体系,形成供给与需求的良性循环  走进第四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展区,只见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作为消博会的“头回客”,浙江企业“葳芸”展出了自主设计的8套旗袍——...

    时间:04-29
  • 国家能源局:预计今年度夏期间全国用电最高负荷同比增长超1亿千瓦

      中新网4月29日电 29日,国家能源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张星答记者问表示,今年以来,电力消费延续快速增长态势,一季度全社会用电量2.34万亿千瓦时。预计今年度夏期间,全国用电...

    时间:04-29
  • 凝聚“她力量” 科技创新呼吁更多“她智慧”

    人民网北京4月29日电 (记者许维娜)在每一轮科技浪潮中,女性都是不可或缺的力量。在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举办期间,“她力量”愈发出彩。 在“全球科技女性创新论坛”上,与会嘉宾表示,女性是科学研究队伍中的一支关...

    时间:04-29
  • 国企改革乘势而上 :向“新”求“质” 赋能产业升级

    灵活运用并购重组、上市融资、产业协同、联合攻关等方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形势紧迫的产业更多采取收购兼并等方式快速进入;积极考虑并推进促进更高水平履行功能使命、更大范围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重大战略性、...

    时间:04-29
  • 蒙牛集团:探索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 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4月26日,2024绿色消费高质量发展论坛在人民日报社举行。本次论坛以“坚持绿色发展,倡导绿色消费”为主题,搭建对话交流平台,共同探讨了我国在培育绿色发展理念,倡导绿色消费行为等方面的创新实践与经验成果,为进...

    时间:04-2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