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美丽公路激活文旅产业 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

2024-05-24 08:58:00

来源:人民网 原创稿

在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一条条宽敞、干净的农村公路蜿蜒交错。“过去,全村没有一条像样的道路。这些年,村里新修建了5座公路桥,铺设了60公里硬化路,以往泥泞的土路变成了干净的水泥路、沥青路。”说起近年来的变化,大湾村党总支第一书记余静打开了话匣子。

交通条件的改善,让大湾村茶旅融合的致富路越走越宽。“2023年全年总计接待游客50万人次,旅游经济收入超50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00多万元。”余静说,大湾村已成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在金寨县铁冲乡,县道南汤路串起一路风景,聚集一片产业。据铁冲乡党委副书记、乡级路长廖峰介绍,这条路有效串联一批红色旅游资源以及自然生态景点,形成了特色交旅景观带,激活了沿线农家乐(农家小院)、精品民宿、红色教育基地、乡村旅游、森林旅游等一批业态。2023年,南汤路被评为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

近年来,安徽省全面推进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协调发展,以县道为骨架、乡道为支线、村道为脉络的农村公路网络体系基本形成,实现与普通国省干线公路以及城市道路的有效对接互通。截至2023年年底,安徽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21万公里。

“公路是经济的血脉,是乡村振兴的基石。路畅了,才能真正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为乡村发展注入活力。”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聂爱国表示,当前,安徽正全力开展新一轮“四好农村路”建设,将为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加快建设彰显徽风皖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供更加坚实的交通运输保障。

据介绍,近年来,安徽省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农村地区交通条件不断改善。“去年,安徽以县乡公路升级改造、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20户以上自然村(组)通硬化路为主攻方向,实施新一轮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推动农村道路提档升级。”聂爱国表示,去年全省共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4166公里,完成投资118亿元。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安徽省2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比例达99.7%,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比例超过60%,群众“出门水泥路、抬脚上客车”的美好愿景逐步成为现实。

宣城市泾县丁家桥镇小岭村是宣纸发祥地,过去由于道路不畅,货物进出十分不便。小岭路是连接小岭村与外界的一条重要通道,近年来,泾县投资2000余万元对其进行升级改造,推进农村公路与沿线产业、文旅资源联动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道路拓宽后,宣纸销售额大增,小岭村入选“中国淘宝村”。

如今小岭村所在的丁家桥镇,拥有300多家宣纸书画纸企业,年销售额达上亿元,电子商务及相关从业人员达2000余人,为电商提供加工产品的从业人员达5000余人。

“每年春节前一个月,都是小岭村最热闹的时候,大批外地车牌的货车守在宣纸厂门口,春联专用的‘万年红’一出厂,就被争抢一空。”聊起小岭村的宣纸产业,丁家桥镇党委委员、镇级“路长”蒋成祥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近年来,泾县累计实施以“皖南川藏线”、小岭路、溪桃路等为代表的美丽公路建设,245公里美丽公路串联沿线景点,促进交通与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了“修建一条廊道、串联一路风景、融合一片产业、造福一方百姓”。

建设好农村公路,关键要物尽其用,真正为农村发展赋能。安徽持续巩固拓展建制村通客车成果,支持有条件的地区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或实施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支持具备条件的地区对接开通毗邻地区公交和城际公交,促进全省公交成片联网。到2025年年底前,全省建制村最多一次换乘到达县城比例将达到100%。

此外,为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安徽鼓励客货邮融合发展,加快推动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节点体系建设,鼓励具备条件的县级汽车客运站利用现有场地建设公共配送中心,支持各地建设具备客货邮功能的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基本实现建制村快递服务全覆盖。同时,积极推进城乡客运车辆捎带邮政快递小件包裹,客货邮合作线路覆盖乡镇数量占比达50%以上。

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网,加速了人流、物流、信息流等要素流动,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一条条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补齐农村物流短板,形成便捷高效的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渠道,成为农民致富、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 相关阅读
  • 财经观察:中国经济回升向好 外资加大中国资产配置力度

    人民网北京5月25日电 (焦磊)截至5月22日,北向资金净买入金额超过2023年全年;境外机构投资者已连续8个月增持中国债券;截至4月末,“互换通”渠道下已有58家境外机构投资者入市…… 多项数据显示,随着中国经济持...

    时间:05-25
  • 《生态保护补偿条例》实施在即 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生态保护补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近期颁布,自2024年6月1日起施行。我国地域辽阔,拥有着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生态系统复杂多样,如何找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结合点?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

    时间:05-25
  • 绘说现代化丨向新而行!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辽宁新篇章

    2023年,辽宁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55.5%,新增“雏鹰”“瞪羚”企业102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341家......打造重大技术创新策源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辽...

    时间:05-25
  • 中国AI创新亮相法国科技展

    原标题:中国AI创新亮相法国科技展法国“科技万岁”科技创新展22日至25日在巴黎举行。人工智能(AI)位居本届展会三大主题之首,备受关注。其间,中国企业和业内人士展示前沿科技成果与研发理念,中国在AI领域的创新...

    时间:05-25
  • 我国首艘海岛(礁)综合地质调查船落户海南

    原标题:我国首艘海岛(礁)综合地质调查船落户海南  今天(5月24日)我国首艘海岛(礁)综合地质调查船“海洋地质二十六号”在海南正式列装交付。   “海洋地质二十六号”调查船是我国首艘定位于海岛(礁)综合...

    时间:05-25
  • 5月26日亮度最大!来看这颗奇妙的变星

    原标题:5月26日亮度最大!来看这颗奇妙的变星26日,一颗多数时候无法凭肉眼看见的星星——仙后座R星将达到最大亮度4.7星等。有兴趣的公众可以在午夜后望向天空东北方向,尝试凭肉眼观察这颗星。 仙后座R星的视星等...

    时间:05-25
  • 一体化发展需要更多“全长三角造”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记者手记

    12分钟,温州的轴承、上海的控制器、宣城的外壳、苏州的谐波减速机等,精准集成为一台“全长三角造”工业机器人,走下产线。上海新时达机器人超级工厂的这一幕场景,向参加“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的媒体记者展现了长三...

    时间:05-25
  • 好品中国丨穿越千年,实“荔”出圈

    又到了荔枝 大量上市的季节 壳似丹珠、肉如脂玉 这一古老而珍贵的明星果品 一上货架便带来 视觉与味觉的双重享受 穿越千年,荔红依旧 荔枝起源于中国 栽培历史可追溯到2300多年前 两千多年后的今天 中国的荔枝种植面...

    时间:05-25
  • 恢复、活跃、增长、升温……“数”里行间感受中国经济“脉动”

    原标题:恢复、活跃、增长、升温……“数”里行间感受中国经济“脉动”国家发展改革委最新表示,2024年一季度,我国国际邮轮中外旅客运输量已超19万人次,我国邮轮旅游市场呈现快速恢复和增长态势。 据介绍,近年来...

    时间:05-25
  • 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

    原标题: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   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5月24日开幕。当天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3年)》显示,2023年数字中国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保持...

    时间:05-2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