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南水奔流见证中国力量

2024-10-02 09:11:00

来源:人民网 原创稿

作为国家水网的主骨架和大动脉,南水北调工程规划受水区面积145万平方公里,受益人口约5亿人。从南到北,同饮一江水。

从高空俯瞰,先期建成通水的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自南向北从城市到乡村,呈两条带状水网辐射京津冀豫苏鲁皖7省市,初步织就一张优化水资源配置的跨流域跨区域骨干水网。

目前,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已累计输水752亿立方米,惠及1.85亿人。改善了北方地区特别是黄淮海地区水资源条件和水资源承载能力,成为了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的水资源重要支撑和水安全战略保障。

从一滴奔流的南水中感受中国力量

自古以来,我国基本水情一直是夏汛冬枯、北缺南丰,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

建设南水北调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综合考虑我国自然资源条件、经济社会发展布局、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关系到我国北方缺水地区数亿人口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南水北调的宏伟构想,到2002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并动工实施,前期论证工作经历了长达半个世纪,5部委(局)、9省(直辖市)、24个不同领域的规划设计及科研单位的6000人次的知名专家、院士献计献策,共召开100多次研讨会,对50多种南水北调规划方案比选论证。

最终,南水北调工程形成了分别从长江下游、中游和上游调水的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沟通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四大流域,初步构筑起我国“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网总体格局。

南水北调东线源头江都水利枢纽工程。受访者供图

南水北调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包括水利工程建设,还涉及征地移民、治污环保、文物保护、节约用水、地下水控采等工作领域。工程沿线各省、市加强顶层设计,探索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集中力量推动南水北调各项工作开展。

30年前,国际水资源协会和世界水理事会联合创始人、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教授阿西特·比斯瓦斯曾对中国南水北调工程心存疑虑:“中国能完成体量如此巨大的工程吗?”

30年后的2023年10月,在北京第18届世界水资源大会上,阿西特·比斯瓦斯情不自禁为南水北调工程鼓掌,“南水北调是一项工程伟业,对中国实现水安全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事实证明,中国的水利工程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处于世界前列。”

今天,14亿多中国人的水杯中,有1.85亿人饮用千里而来的南水,一个“调”字,展示的是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展示的是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展示的是勇于创新敢于超越的中国力量。

从一滴奔流的南水中感受中国民生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建成后,惠及河南、河北、北京、天津、江苏、安徽、山东7省市沿线40多座大中城市和280多个县市区,有效改变了受水区供水格局,改善了用水水质,提高了供水保证率。

目前,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752亿立方米,已由原来规划的补充水源跃升为多个重要城市的重要水源。南水已占北京城区供水的70%以上,天津市主城区供水几乎全部为南水,河南省10余个省辖市用上南水,其中郑州中心城区90%以上居民用上南水。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穿黄工程南岸进口段。受访者供图

南水北调始终将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理念贯穿工程规划建设运营全过程和各方面,着力打造新时代生态水利工程样板。

按照“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原则,南水北调工程重点加强东线调水沿线水污染治理和中线水源地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源保护,保障调水水质,倒逼受水区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沿线地方政府关停规模以上污染严重企业500多家,叫停否决300多个新上项目。

在南水加持下,密云水库库区鸟类由2020年的190种增加到235种。“水中大熊猫”桃花水母今年8月现身北京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亦庄调节池,北京地表水国考断面全面消除劣Ⅴ类,永定河等五大主干河流全部重现“流动的河”并贯通入海。

今天,每一滴奔流的南水,承载的不仅是沿线水质不断向好的过程,更是我国生态环保治理进程和美丽中国建设的缩影。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调的不仅是优质水资源,更极大地促进了工程沿线环保治污和生态复苏。       

从一滴奔流的南水中感受中国决心

“走,看看我们的智能综合加工厂。”9月18日,引江补汉工程土建2标质量总监张爽语气中带着自豪。综合加工车间配置了6条智能化生产线,操作人员只需在终端输入生产参数,即可实现批量化精准加工生产。

高效、安全、质量有保证,工业机器人的“上岗”,直观体现了引江补汉工程“机械化减人,自动化换人,智能化少人”的目标。

目前,引江补汉工程多个标段全面引进综合加工厂、智能拌合站、信息化实验室等智能建造技术。江汉水网公司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采用大型机械配套作业方式,全面提升了信息化、智能化和精细化管理水平,有效防范工程建设安全风险。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锚定“调水供水行业龙头企业、国家水网建设领军企业、水安全保障骨干企业”功能定位,系统谋划参与国家水网建设的方向路径措施。

辽宁辽阳灌区的TOT模式开创了央企参与灌区建设的先例,安徽淠史杭灌区项目的BOT模式走出了“灌区+农业”发展新模式,海南定安“水管家”模式在全省推广……通过积极探索“水网+”策略,推进水网项目与水务、新能源、生态环保、文旅等项目融合发展、综合开发,从源头参与水网重大项目建设,逐步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市场化开发运营模式。

经过几代人的接续奋斗和沿线40多万移民的无私奉献,南水北调工程从“如有可能”的科学探索已经变成“时代赋能”的大国重器,铸就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丰碑。

今天,每一滴奔流的南水,都体现了南水北调工程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的战略保障决心,承载着水利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的使命,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和国家水网作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新引擎,必将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发挥更加有力战略支撑保障作用。

  • 相关阅读
  • “两新”成效不断显现 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报废旧车并购买新能源新车可获得最高2万元补贴、农业机械报废补贴标准提高、老旧电梯纳入“两新”工作范围……随着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不断深入,消费市场潜力不断释放,持续助力经济回升向好。 此前...

    时间:10-03
  •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新一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

    原标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新一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微信公众号消息,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十四五”规划《纲要》和《“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等有关工作部署,近日国家发展改革...

    时间:10-03
  • “中国红”闪耀太空 为新时代蓬勃发展的中国航天事业点赞

    原标题:“中国红”闪耀太空 为新时代蓬勃发展的中国航天事业点赞10月1日上午,总台演播室连通了正在中国空间站值守的神舟十八号乘组。目前,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在太空中出差已经超过5个月了。三位航天员都是...

    时间:10-03
  • 助力“物畅其流”,海关总署启动出口货物铁公多式联运业务模式试点

    原标题:助力“物畅其流”,海关总署启动出口货物铁公多式联运业务模式试点为进一步推动交通物流提质增效升级,提高不同运输方式之间匹配和衔接水平,日前,海关总署创新通关监管模式,启动出口货物铁公多式联运业务...

    时间:10-03
  • 铁路客流高位运行 国庆黄金周期间车票已售出1.21亿张

    人民网北京10月2日电 (记者乔雪峰)记者从国铁集团获悉,10月1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2144.8万人次,创单日旅客发送量历史新高。10月2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820万人次,计划加开旅客列车1028列。 “国庆假期旅客出...

    时间:10-02
  • 国庆假期首日超3亿人次出行 铁路旅客量创新高

    人民网北京10月2日电 (记者乔雪峰)记者从交通运输部获悉,10月1日(国庆节假期第一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33126.8万人次,环比增长48.1%,比2023年同期(中秋国庆节假期第一日)增长0.9%,比2019年同期(国庆...

    时间:10-02
  • 能源低碳转型步入“快车道” 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从大西北一望无际的光伏电板,到海边矗立的“大风车”,再到来往穿梭的新能源汽车……近年来,我国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步入“快车道”,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助推能源转型提“质”焕“新”,不断为经济高质量增长注入动能...

    时间:10-02
  •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利好因素增多 玉米价格有望企稳

    人民网北京10月2日电 (记者李栋)秋粮产量占全年粮食产量的3/4,玉米是秋粮生产的大头,市场与价格历来备受关注。近日,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召开新季玉米产销形势分析会,专家分析,后期国内宏观经济持续向好,经营主体...

    时间:10-02
  • 行进中国|中国品牌 “新”欣向荣

    一个钢笔尖,历经30多道工序,“起、顿、撇、捺”间尽显风骨。 一块玻璃,解决“卡脖子”难题后,可以是遮光板、移动电源、ETC卡槽。 一片片太阳能光伏板,铺满3000亩场地,可以让闲置尾矿库“发电”。 一束鲜花...

    时间:10-02
  • 激发国有企业活力 业界聚焦量化考核

    人民网北京10月2日电 (记者杜燕飞)今年是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关键一年。日前召开的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2024年第三次专题推进会上表示,要加快健全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到2025年,国有企业必须普遍推...

    时间:10-0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